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会计信息化中编制会计分录的难点解析


  【摘 要】会计分录在手工环境下是根据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的,在电算化会计中多数分录的编制与手工相同,但有部分分录与手工存在差异,特别是一些调整分录,在编制时一定要根据财务软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实际问题来正确地编制分录,在会计信息化中只有会计分录编制的正确、合乎要求后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服务。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剖析一下会计信息化中编制会计分录的难点,并根据实际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编制会计分录;难点解析
  会计分录是指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企业发生经济业务后,通过编制会计分录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取代了手工会计在财务工作中的作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它实现了数据处理自动化,使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有区别又有联系,必然导致会计分录的编制存在差异,处理好这些差异刻不容缓。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
  会计分录通俗的理解就是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以账户名称以及记账的方向和金额等来反映账户之间相互对应关系的记录,也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时,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确定并列示应借和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简明记录。根据会计核算的三个基本步骤:会计凭证一会计账簿一会计报表,如果会计分录编错了,账簿就会登错,进而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就失真了。从概念上我们不难看出,会计分录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因此工作起来会比较吃力,但是又由于它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实现会计分录信息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二、编制会计分录的基本方法
  (一)会计分录的分类
  目前常见的会计分录有普通分录、更正分录、调整分录、抵销分录以及示意分录这五种。相同点:它们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记账规则相同,大都采用的是借贷记账法;它们的构成和格式相同,它们都包括记账方向、账户名称和金额,在书写格式上都是在上一行写借方的会计科目和金额,下一行写贷方的会计科目和金额;它们采用的会计科目,大部分相同,都是采用的会计制度中规定的科目。不同点:这5种会计分录的各自作用并不相同,普通分录是登记账户的依据,更正分录也是登记账户的依据,但它的目的是为了更正错账,调整分录是为调整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的错账,抵销分录是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服务的,是计算母公司与子公司合并数的重要参考依据,而示意分录是填制账户的依据。
  (二)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步骤如下
  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涉及的会计科目→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根据上步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确定应借应贷账户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
  三、会计信息化中编制会计分录的难点解析
  随着会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往的那种会计分录编制方法已经不能适合信息化后的会计分录工作的需求了,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改革,下述实际操作运用中会计信息化中编制会计分录的难点并进行了相应的解析。熟知每个账户的名称和核算内容,以及相关账户之间的区别。编制会计分录时,使用的账户不是随便编的,而是按企业会计准则所附会计科目进行适当地选用;所以,账户的名称和核算内容一定要清楚,相关账户的区别要把握好。要能正确分析经济业务对企业的影响。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多种多样的,应该能够正确分析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正确分析经济业务的影响,明确会计主体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一笔经济业务有时会涉及业务双方,就是出现了两个会计主体,这时一定要清楚站在谁的角度记账,会计主体不同,业务内容就不同,明确了会计主体以后,还应能根据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正确、全面的分析该业务发生后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下面就该问题进行举例。
  熟悉账户的性质。会计科目表(账户表)账户分成五大类,即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前四个为收人类账户,后一个为费用类账户)。每一个账户属于哪一类,作为会计必须非常熟悉,在判定账户方向前必须要知道该账户是什么性质的账户。
  弄清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分析出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增减变化后,怎么样把这种变化通过会计分录的方式记录在账面上,对会计分錄的书写格式也有严格的要求,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是借方写在上面,贷方写在下面一行,左右错开两个字。金额应各自对齐,数字后不写元。如需注明明细科目的,应在一级科目后面加上破折号,再写上明细科目。
  正确找到会计的主体,把握住核算对象。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它既可以是联营集团公司、控股公司,也可以是企业和企业下属的二级核算单位。找到会计主体和把握住核算对象也是编制会计分录的前提之一,这里所说的会计主体的概念,主要指的就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是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提出会计主体概念,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和法人代表的活动划分开。
  四、讨论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促使会计分录编制工作也愈来愈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会计分录是根据借贷记账法中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一记账规则来编制的,实行信息化后,有部分会计分录的编制与手工会计分录的编制存在差异,需要做合理的调整和相应的变换后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否则输出的报表和账目等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出错。信息化的会计分录编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数据处理,还可以保障工作的准确性,因此,在企业中间十分受欢迎,可以说,会计分录工作编制信息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希望一些大型的会计公司,能够抓住机遇,快速实现会计分录信息化,从而更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杨毅.《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计分录编制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63-65.
  [2]孙志远.基于会计计算公式探析会计分录编制技巧[J].科技经济导刊,2016(5).
  [3]熊瑶.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原理与应用要点详解[J].商业会计,2016(6):66-68.
网站目录投稿: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