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蒋(介石)冯(玉祥)大战爆发,胡琏因作战英勇而被提拔为营长,当年他才22岁。也就在此一时期之后,胡琏经人介绍与第十八军第十四师团长曾粤汉的妹妹曾广瑜相识,后(1932年)与曾结婚。 1943年5月15日,日军以6个师团10万之众,由南面沿长江直接进犯石牌要塞。石牌是湖北西部长江流域的一个江防要塞。若石牌失守,日军不仅可以威胁鄂西巴东、恩施一带,而且可以窥伺四川、震撼西南。战斗在方酣之际,陈诚(六战区司令长官)打电话问胡琏"有无把握守住阵地?",胡琏坚定地回答说:"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石牌要塞之战的胜利,胡琏荣获国民党青天白日勋章。以下片断是胡琏在战前写给父亲以及胡琏妻子的信。 "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于役国事已十几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敬叩金安。"我第一次捧读胡琏将军给父亲的诀别书,真是受到了撕心裂胆的震撼。决战将临,胡琏心里并没有底,他清楚地知道,此一役打下来,无非成功成仁两个结局,他没有别的路可以走,这石牌已是守国的最后一道门坎,中国人退无可退了,他显然没打算逃跑,当然也不会投降,心存胆怯的将军绝然写不出如此滴血的家书来。在明知战死可能更大的时候,他这样安慰着等待丧子凶耗的父亲,有儿子能为国而死,父亲你应该感到至大的欣慰,静如止水的一句话,却是何等的血气。胡琏当是孝子,诀别之时,他殷殷地叮嘱父亲要注意自己的温饱,只要父亲好了,就是在超度自己未能尽孝而且远逝的灵魂。 我在想,自1840年始迄百年的丧权辱国,以至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这样的忠臣孝子,才最终能与亡国灭种之灾擦肩而过。临危受命的将军,从一开始就已打定主意要埋在石牌这块黄土上,用一己之躯尽忠全孝。 在诀别书中如此留话给胡琏妻子:"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 大将临战,淡定如此,除了战事,再多的情丝他也全然斩去了。 在给老父的信中,他还多少为翘首临窗的慈父留了些许成功返乡的希望。而此信给胡琏妻子部分,则已直截了当地交待后事,他心里清楚,此一仗,我生则国死,我死则国生。后事只有一件,将军告诉尚还年轻的胡琏妻子,所有的儿子长大成人,都要去当兵报国,和日本人打子孙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