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药品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是每个妈妈都会关注的重点。那么,哪些药是孩子生病时常常会用到的? 解决各种疾病的儿童常用药 轻微感冒(喷嚏、流涕):保婴丹(风寒感冒)、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珠珀猴枣散、小儿宝泰康(风热)、小儿感冒颗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儿金丹 感冒、发热:双黄连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颗粒(小儿新)、牛磺酸颗粒、保婴丹 感冒、咳嗽:猴枣牛黄散、保婴丹、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儿止咳糖浆(露)、清宣止咳露 咳嗽、多痰:小儿止咳糖浆(露)、清肺化痰颗粒、沐舒坦、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 严重鼻塞、脓涕:鼻渊舒、滴宁、0.5%麻黄素滴鼻(禁用滴鼻净) 退烧:泰诺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儿退热贴 发热、扁桃体炎(咽炎):小儿咽扁冲剂 舌苔厚、内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儿七星茶、小儿七珍丹 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婴儿健脾散(婴儿素)、醒脾养儿颗粒、脾可欣、小儿七星茶 积食(乳食疳积)、厌食、消化不良:四磨汤、小儿化食丸、小儿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导赤丸、婴儿健脾散 腹泻:妈咪爱、金双歧、思密达、乳酸菌素、丽珠肠乐 非感染性腹泻:脾可欣、醒脾养儿、婴儿健脾散、思密达、合生元受惊、夜啼:牛黄抱龙丸、珠珀猴枣散、珍珠粉、保婴丹、婴儿素、小儿至宝丸(含朱砂,慎用) 睡眠不宁:婴儿素、保婴丹、猴枣散、醒脾养儿 湿疹:尤卓尔、绿药膏、肤乐霜、舒肤特、炉甘石洗剂、紫草油 磕碰擦外伤:万花油、好得快喷剂、完美芦荟胶 烫伤:京万红 常用抗病毒药:板蓝根(中)、新博林(西) 常用消炎药(抗生素):希刻劳、阿奇霉素、阿莫仙等。 儿童用药指南 家长要遵守 家庭儿童用药储备哪些 1、宝宝停乳、停食,或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时,可服用一捻金胶囊。 1岁以下每次服用1粒,每日1-2次。1-3岁每次服用2粒,每日1-2次。4-6岁每次服用3粒,每日1-2次。 小编提示:也可以溶解于牛奶、果汁内给宝宝服用,味道更好。 2、宝宝发热、咳嗽并有痰鸣,或腹部胀气而不思饮食,或烦躁易惊,夜寐不安时,可服用珠珀猴枣散。 100天内的宝宝每次服用1/3瓶,每日2-3次。1岁以下每次服用1/2瓶,每日2-3次。1-4岁每次服用1瓶,每日2-3次。5岁以上每次服用1瓶半至2瓶,每日2-3次。 小编提示:平时每周服1-2次,可保平安,这种药也可溶解于牛奶、果汁、稀饭内服用。 3、宝宝厌食、贫血、慢性腹泻、遗尿、夜啼时等,可服用醒脾养儿颗粒,它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的作用。 1岁以下每次服用1袋,每天2次。1-2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2次。6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3次。7-14岁每次服用3-4袋,每天2次。 小编提示:温开水冲服,感冒、咳嗽、发烧的宝宝忌服。 4、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大于5岁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5、宝宝患上非感染性腹泻、体弱面白、大便次数增多、便稀并气味臭秽,含有不消化食物,或有时成蛋花汤样,伴有腹胀、睡眠不宁时,可服用脾可欣婴儿健脾颗粒。 1岁以下每次服用1g,每天3次。1-3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4-7岁每次服用8g,每天2次。 6、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喝,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编提示:最好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7、宝宝身体瘦弱、消化不良,并伴食欲不佳时,可服用儿康宁糖浆。 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8、宝宝因积食引起腹胀呕吐、啼哭不安、厌食纳差、大便秘结时,可服用四磨汤口服液。 新生儿每次服用3-5ml,每天3次,疗程2天。 千万不要捏着孩子鼻子灌药,尤其是在孩子哭闹时,这样很容易将药和水呛入孩子的气管中,造成气管堵塞,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呛咳、呕吐,甚至窒息等可怕的后果。如果你对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等有关儿童意外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本站儿童药品中毒安全常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