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年自媒体怎样赚钱这三张图不要错过


  一、不同类型的自媒体走向何方
  自媒体即将开始分流
  任何新生商业形态的繁荣,必定是对新型消费需求的规模化满足,而自媒体的大发展,本质上就是满足时间碎片化场景里的即时性信息需求。
  从2014年至今,大部分自媒体在做一件什么事情?用新闻资讯类信息填充大众的无聊时间。2017年开始,短视频热度上升,但就目前看来,绝大部分还处在填充无聊时间这条线上。但这条线已经过度拥挤,如果碎片化场景的趋势不变,必定会出现一条新的分流线:满足"即时性学习需求"的自媒体。
  这对众多干货原创自媒体来说,是非常利好的走势。
  (参照上图)填充无聊时间的信息,可归为资讯类轻内容;满足即时性学习需求的信息,我把它归为干货类内容;两条线大体会呈现如下走向:
  (1)资讯类轻内容
  特点:热点回应速度+高频次+批量生产。
  独行侠类自媒体不可能是组织型自媒体的对手,即便偶然有爆文、高流量视频,可持续性也会比较差。
  优秀的组织型自媒体会通过特色资讯脱颖而出,成为平台流量的金字塔顶层,相当于平台的战略合作伙伴,除了流量变现的钱以外,他们还会联合开展其他业务赚钱。当然,走同样路线的小型搬运工未来堪忧,随着平台的限制和优质原创的挤压,空间会越来越小。
  而坚持资讯类轻内容的独行侠,唯一可行的路子就是走个性评论路线。说白了,你做的不再是新闻资讯,而是提供独特视角的评论,热点资讯本身对独行侠没有价值,但是对热点的个性评论可以带来品牌累积,只有品牌累积才是独行侠的出路。——坚持原创刷流量的同学们,请认真考虑我的分析。
  (2)干货类重内容
  从目前看,资讯流量还是各平台的主要利益来源,新商业模式尚在酝酿过程中,所以表面看平台对重内容比较淡漠,但改变一定会发生。所需要观察的,就是哪个平台会率先改变自己:今日头条?企鹅?UC?一点?有原创干货本领的同学们,一定要睁大眼睛盯紧了。
  我所谈及的干货类内容不只是开个专栏,那么粗糙的事门户网站时代就有了。平台极有可能发生的改变,就是围绕三类干货内容提供方打造商业模式:无形产品创作者(深度干货+重度搬运)、有形产品创作者(比如围绕电商+内容升级)、非创作型组织(本质上是小平台)。
  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最容易出现?极有可能是平台对重内容的服务程度加深、服务纬度扩大。比如:
  无形产品创作者,原来需要自己开发资源、组织粉丝授课或者提供解决方案,今后这些工作全部由平台完成,创作者只需要提供内容即可;又或者,原来有形产品创作者,既需要自己创作内容,又需要管理进货卖货,平台可以为优秀的创作者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更纯粹的分工合作,也许会最先出现。(与平台给部分顶层创作者投资不同,新商业模式应该更具规模效应)
  二、自媒体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动作
  1、原始积累阶段
  实现原始积累有一件事最重要:实现"平台-粉丝-属性"的高度契合。
  首先要和平台契合,今日头条、企鹅号、UC、一点、网易…..它们之间的差异必须考虑好,你的文章可能并非适合全部平台,虽说平台允许一稿多投,但实际上首发不首发差别还是很大的,很有必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投放组合模式。
  自身属性、粉丝定位,这个很好理解。比如李论姿势就是职业提供品牌营销服务的,正式发布的文章属性一定是品牌营销领域的干货,这类文章不会所有人都喜欢看,阅读量肯定比不上娱乐新闻,但我不在乎,只要有这方面需求的同学们看到了、点赞了、收藏了、转发了,我就会很满足。
  2、实现自给自足阶段
  这阶段最难跨越,有点类似于中产陷阱,看似粉丝量不少,但问题是怎样实现自给自足——不管再怎么有情怀,人总是要养家糊口的。
  此时的关键还在于前期积累的粉丝质量,互粉的路子可能有助于我们过新手期,但对于第二阶段的帮助不会太大。能够自给自足,收益无非来自于三方面:流量、补贴,以及延展收益。
  那些靠资讯流量赚钱的我们暂且不论,只说每天辛苦原创的作者们,如果粉丝对你的内容没有强需求,关注了以后根本不会去看你的作品,粉丝对流量的贡献恐怕很小,而且粉丝阅读比例太低,恐怕还会影响原创补贴;至于延展收益就更难了,比如你想开个培训课,想给人提供一些解决方案,或者想做内容收费、想卖产品,粉丝对你完全没有信任,变现目标又怎么可能实现呢?
  我们需要互粉,同时更需要思考清楚,自身到底满足了读者什么样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否存在变现的可能?除了流量和补贴以外,可延展的空间在哪里?
  3、商业模式成型阶段
  走到这一步,就算到了丰收的季节了。
  不论你在原始积累阶段是不是独行侠,所有成功的自媒体都会走向组织形态,也许是三五个人的工作室,也许是几十几百人的公司。可能继续保持独立性,也可能得到投资或者被收购,不管怎样,走向成功的自媒体一定会延展出商业模式:比如罗振宇,搞收费社群+卖书+APP等;比如陈翔六点半,延伸出网络剧,向影视发展;比如李论姿势,一直在给企业卖方案。
  自媒体的内容创作,实际上是对未来的引子,流量费和原创补贴是第一步,品牌影响力是第二步,第三步就是围绕品牌影响力打造商业模式,归根结底,自媒体要靠商业模式来赚钱。所以,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这个问题在自媒体运营的初期就需要思考。
  三、跟上自媒体平台的成长走向
  记得马云曾说过,大家都看到的机会不是机会,未来会发生的机会才是机会。当我们想要做一件事,不要只看它现在和以前,还要对未来有所判断。我发现很多独行侠自媒体在跟风刷流量,觉得很有必要提醒大家,这不仅是在拿鸡蛋碰石头,还会让你丢掉真正的机会。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迹可循,自媒体平台的发展走向再清晰不过了,起步期、青春期、成熟期,现在正处于中间的青春期。
  平台起步期什么特点?从零开始,"连接"大于一切。比如前两年的今日头条,智能算法只是个工具,快速连接规模用户和规模内容是本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放弃对高质量内容的要求。看以前头条的内容质量,再对比现在的提升幅度,差距非常明显,原来何曾对搬运工有过什么严厉的限制,现在呢?
  当平台进入青春期,由于规模已经足够,平台内心必定出现分化。何谓分化?当然是对内容类别的青睐。当平台需要快速壮大规模,就必须强调资讯类流量。当平台需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升级阅读人群的段位,必须提高阅读人群的黏性,而轻内容是速朽、低黏性、质量参差不好掌握的,所以平台必定要为重内容开辟空间。企鹅、UC、一点等,目前的倾向性还不够明显。今日头条张一鸣的态度比较明确:"头条号的梦想是致力于成为一个世界最大的中文创作平台",并且希望未来能把"中文"两字去掉。——看到了吧,不是资讯,不是新闻,是创作平台,概念内涵完全不同。
  机会之所以是机会,正因为现在我们放眼望去,全都是轻内容的汪洋大海,有船队的可以去冲浪,没船队的不妨关注重内容。2017年将是自媒体内容从轻转重的起点,成熟期的自媒体平台,一定是快与慢、轻与重、广与细各占半边天的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至少需要五年到八年,所以自媒体创作者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网站目录投稿: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