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乳房炎症,常在短期内形成脓肿,多由金葡球菌或链球菌沿淋巴管入侵所致。 多见于产后2~6周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病菌一般从乳头破口或皲裂处侵入,也可直接侵入引起感染。本病虽然有特效治疗,但发病后痛苦,乳腺组织破坏引起乳房变形,影响喂奶。因此,对本病的预防重于治疗。 1.患侧乳房疼痛,炎症部位(多位于乳房的外下象限)红肿、变硬、压痛,以后形成脓肿。脓肿常位于乳晕下、乳管内、乳腺内或乳腺后,深部脓肿波动不显著。 2.局部红、肿、热痛,触及痛性硬块,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 3.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常在数天内化脓。压痛。 4.可有寒战、高热、倦怠及食欲不佳等症状。血白细胞增多。大多数有乳头损伤,皲裂或积乳病史。 5.超声波检查有液平段,穿刺抽出脓液。 早期:急性乳腺炎在开始时患者乳房胀满,疼痛,哺乳时更甚、乳汁分泌不畅,乳房肿块或有或无,皮肤微红或不红,或伴有全身不适,食欲欠佳,胸闷烦躁等。 化脓期:局部乳房变硬,肿块逐渐增大,此时可伴高烧、寒战、全身无力、大便干燥、脉搏加快、同侧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高,常可在4-5日形成脓肿,可出现乳房跳痛,局部皮肤红肿透亮,肿块中央变软,按之有波动感,若为乳房深部脓肿,可出现全乳房肿胀,疼痛,高热,但局部皮肤红肿及波动不明显,有时一个乳房内可同时或先后存在数个脓腔。 溃后期:浅表的脓肿常可穿破皮肤,形成溃烂或乳汁自创口处溢出而形成乳漏。较深部的脓肿,可穿向乳房和胸大肌间的脂肪,形成乳房后位脓肿,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败血症。 急性乳腺炎的发病原因是,乳汁不能外流,出现瘀积,使局部乳房组织活力降低,造成有利于细菌繁殖的条件。因此,从根本上说,乳汁瘀积和细菌感染是本病的两在原因, 预防乳腺炎的主要措施是防止乳汁瘀积和细菌感染。 1、防止乳头破裂。乳头破裂既容易乳汁瘀积,又有可能因伤口而发生细菌感染。 (1)怀6个月以后,每天用毛巾蘸水落石出擦洗乳头塞入小儿中,避免咬破; (2)不要让小儿养成含乳头睡眠的习惯; (3)哺乳后,用水洗净乳头,用细软的布衬在乳头衣服之间,避免擦伤。 2、积极治疗乳头破裂,防止出现并发症。 (1)轻度乳头破裂仍可哺乳,但在哺乳后局部涂敷10%复方安息香酸酊,或10%鱼肝油铋剂,下次浦乳前洗洗; (2)重度乳头破裂,哺乳时疼痛剧烈,可用乳头罩间接哺乳;或用吸奶器吸出后,用奶瓶哺食小儿; (3)对乳头上的痂皮,不要强行撕去可用植物油涂,待其变软,慢慢撕掉。 (4)猪油适量,用微火化 3、防止乳汁瘀积。 (1)产后应尽早哺乳; (2)哺乳前热敷乳房以促进乳汁通畅。如果产妇感到乳房胀痛更要及时热敷,热敷后用手按捏乳房,提拔乳头; (3)婴儿吸吮能力不足或婴儿食量小而乳汁分泌多者,要用吸奶器吸尽乳汁; (4)注意清洗乳头,涤除乳腺管口积垢。 4、保持乳房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产前清洗乳房,去除乳头部粘垢;哺乳前要清洗乳头,尤其是乳头已有破裂者;避免对乳房的挤压,穿衣服要宽松。 5、宜常作自我按摩。 产妇要养成自我按摩乳房的习惯。方法:一手用热毛巾托住乳房,另一手放在乳房的上侧,以顺时针方向转向按摩。如果乳房感到胀痛,或者乳房上有肿块时,手法可以重一些。在自我按摩的同时,可稍用力挤压乳房,把乳汁从乳头挤出,反复几次后,乳腺管就通畅了。一般每天按摩1次,每次15-20分钟。 6、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等。 中医认为,急性乳腺炎是由于内有蕴热、热毒壅结而成。因此在饮食上要少吃热性食物,以免助火生疮。 7、食物药预防。 可以常吃些海带,海带有软坚散结作用,凉拌吃或炖鸡肉吃,可预防急性乳腺炎;有急性乳腺炎先期症状者,可用蒲公英30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