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试论中国梦不同历史时期的解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天看来,中国梦似乎是一个新概念,但其作为一种价值观早已存在"①。本文将中国梦看做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从民族主义演变、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近代中国的反抗与变革和新中国的时代召唤等方面,对中国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进行了解读,提出中国梦是所有华夏儿女追求梦想、实现社会与个人价值的精神力量,大到国家民族,小到普通百姓,都有着一股奋发突破、追逐公正和平的韧劲与信念。
  关键词:中国梦;不同历史时期;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天看来,中国梦似乎是一个新概念,但其作为一种价值观,早已存在,主要体现为民族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是我们判断所做事业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②。下面,笔者将中国梦看做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从民族主义演变、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近代中国的反抗与变革和新中国的时代召唤等方面,对中国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进行解读。
  一、中国梦是民族主义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演变
  中国梦是民族主义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演变。其演变路径为:带有种族之见的"夷夏之辩"价值观——为共同抵御外敌、救亡图存的现代民族主义——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理想。
  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是当时的文明和政治中心,而周边地区则较为落后,长久下来便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对人群进行分辨的观念。这种观念就是"夷夏之辩",是人们当时的一种民族观。而到了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国人的对手不再是"蛮夷",而是"殖民者"。危机面前,人们不得不在危亡中转变观念,用"民族主义"抵抗"殖民主义"。此时,带有种族之见的"夷夏之辩"民族观逐步向共同抵御外敌、救亡图存的现代民族主义转变。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巩固了中国人民争得的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成果。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可见,中国人在经历了硝烟四起的革命年代,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以及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最终探索出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想的基本遵循。
  二、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梦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
  在封建社会,有抱负的中国人追求《礼记·大学》尊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者说是儒家"内圣外王"的一种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这种儒家的追逐精神,积淀并形成了中国的"民族精神",表现为"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然观,政通人和的政治观,和为贵、和气生财的商业准则,贵和尚中的社会哲学观,亲仁爱人的人道观,协和万邦、善邻怀远的国际关系观念"③等。以上这些都是中国梦重要的哲学基础,也是对西方文化理念的挑战和补充。
  三、近代中国反抗与变革的呼声为中国梦注入丰富内涵
  近代中国,国内外多重民族矛盾交相冲突,那时候的中国梦,就是"反抗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国内专制统治和破除满清贵族特权、实现民族平等"的双重使命。魏源是较早怀揣中国梦的人。他是晚清时期拥有第一流西方知识的大学者,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试图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富强起来。梁启超,"少年中国梦"的怀抱者,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宪政、共和"的思想影响了数代人。革命家孙中山,则是第一个把"中国梦"凝聚成政治纲领、政治追求的人。"振兴中华"的口号延续至今。总的来说,近代时期的中国梦,就是"使中国摆脱困境,实现中华民族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梦"。
  四、新中国涌现出各行各业中国梦的践行者
  建国之后,人们的中国梦又迎来了新的征程。"从挣工分到大包干再到"城镇化"。如今,中国梦又演变为追求更高生活质量、实现更大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权利"④,它是每一个人内心对自我的鞭策与激励,是助推自身走向更高舞台的动力之源。知名媒体南方周末于09创立了"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这台有独特价值观的盛典,向那些体现了中国新魅力、中国新气质的人致敬。袁隆平、陈道明、贾平凹、龙永图、冯小刚、王石、林丹等人均列在其中。还有我们身边的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浙江青年罗杰,等等,都是中国梦的积极践行者。
  综上所述,中国梦是所有华夏儿女追求梦想、实现社会与个人价值的精神力量,大到国家民族,小到普通百姓,都有着一股奋发突破、追逐公正和平的韧劲与信念。
  注释:
  ①曲飞帆,李凌凌,《浅析"中国梦"的价值观重塑》,载《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第107页。
  ②曲飞帆,李凌凌,《浅析"中国梦"的价值观重塑》,载《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第107页。
  ③金元浦,《‘中国梦的文化源流与时代内涵》,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4月上。
  ④曲飞帆,李凌凌,《浅析"中国梦"的价值观重塑》,载《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第108页。
  参考文献:
  [1] 林琳.儒家思想与民族文化认同 [J] .社会科学战线,2008(05).
  [2] 王杰.从文化角度探析中国梦 [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3] 陆卫明,赵述颖.《"中国梦"解析:历史到现实》[J].探索,2013(4).
  作者简介:王雪霞(1987–),女,浙江杭州人,杭州市综合交通信息中心,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党建工作。
网站目录投稿: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