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以群众获得感书写简政放权成绩单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改进政府服务,方便群众办事,通过一系列改革,很大程度上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放管服"三管齐下,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
  (一)大刀阔斧,瘦身放权,释放改革红利
  一是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坚持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为企业发展松绑,为经济发展助力。按照省市要求,全面清理规范区级行政审批事项,保留26个部门的183项行政审批(初审)权;原28家单位的157项行政许可权、非行政许可类行政审批权、行政登记权等类型的行政权力转为行政服务项目。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能放给市场管的坚决放给市场,出台区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事项目录(第一批),涉及11个部门共15项拟向社会转移的职能事项;及时建立并公布5张权力清单,将各类政府权力、群众利益晒出来,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是衔接落实好上级取消下放事项。全面对接上级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安排部署到位、承接落实到位,确保接得住、用得好。经过梳理与排查,国务院下放审批事项中,涉及到区交通、农委、财政、体育等4个部门12项审批事项;省政府下放的审批事项,涉及到区公安、财政、经信、发改、民防、环保等11个区部门61项审批事项。针对上级取消、下放审批事项过程中人员经费短缺、业务水平不高、技术装备不足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区各部门积极作为,加大人财物配备力度,提高承接能力和办事水平,确保上下衔接顺畅、落实有力,让企业和群众真正从下放或取消的审批事项中获得便利。
  三是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2015年5月,国务院要求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坚决推行"三证合一",实现"一照一码"。淮阴区根据统一部署及时设立并联审批窗口,并于当年10月1日起正式推进"三证合一"(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与营业执照合为一体)改革工作。截至2017年2月,新设立"三证合一"企业3632户,注册资本达到215.76亿元,老企业换发新版"三证合一"2477户,通过变更业务换发新版执照1318户。通过"三证合一",减轻了企业负担,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新设立企业数据和注册资本数据较以往均有大幅增长。改革前,企业办理"一照三证"至少来回跑3个部门、提交30余份材料、填写近200个数据,耗时20天以上;改革后,企业只需要填写一份表格、提交一套资料、向一个部门提出申请,就可以获得像自然人身份证一样的唯一身份代码,审批期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少交材料近半、少填数据90余项,企业办件时效比法定时限再缩短50%,实实在在让群众感受到改革红利。
  (二)蹄疾步稳,促进公平,事中事后监管做细做实
  坚持"放"、"管"结合,按照"各负其责、依法监管"的原则,完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关键领域的事中事后监管办法,以商品质量溯源体系和专项检查为抓手,实现所有批次产品从成品到原料的追溯功能,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将事中事后监管做细做实。
  一是明确区内企业经营底数。以片区为单位,梳理出辖区内食品、药品、农产品、粮油等总经销、总代理和批发企业详细户数,并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100%落实"票证通",实现电子溯源管理。
  二是加强企业用户监管,当好"守门员"。督促全区所有批发户以及以商场、超市名义经营的各类经营主体100%成为监管系统用户,做到了经营者、供应商资质信息完整,所经营食品信息查验齐全,在食品、农资、药品等领域当好"守门员",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是完善召回下架等事后监管制度。对商品质量监测、日常监督检查的不合格商品,敦促经营者主动退市,切实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是依托"双公示"平台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利用"双公示"工作影响范围广、涉及领域多、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依托"淮阴区门户网站双公示信用信息公示专栏",将各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及时公示,切实将事中事后监管落到实处。
  (三)提效促能,打造交易平台,方便群众办事
  积极打造网上办事大厅和实体大厅"线上线下、虚实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实现服务不见面,效率再提升。
  一是推进"阳光"、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为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大力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阳光"规范运行,在充分调研、掌握区情实际的基础上,撤并现有机构、整合部门职责、精简人员编制,对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机制进行调整,将区直各部门各自监管、分散开展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农村产权交流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统一集中,全部纳入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运行,初步建立统一规范、上下衔接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二是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为解决以往群众所反映的行政审批办理时间长、盖章多、收费多、中介多、提交材料多的"一长四多"问题,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区政务服务大厅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实时评价制、"容缺预审制"和"联合踏勘制"等做法,为重大项目设立审批提供一站式、全程式、保姆式等服务,实现"一次申请、一张表格、一套材料、一次办结",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项目,全部实行并联审批;创新推行延时、预约、上门服务机制,实行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容缺预审、企业承诺、限时补报"等制度,进一步减少中间层级和交叉环节,先后为万帮金星、中宇神州化工等5个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提供全程代办帮办集成审批服务,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
  三是探索建立科学的重大项目专家评审机制。为形成各司其责、密切配合、互相监督的专家评审工作机制,探索在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活动中从异地抽取专家,与本地专家组成联合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审,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了重大项目招标投标的公平、公正和资金的合理使用,基本构建成公平公正监督机制,有力促进了重大项目评审各项工作高效、阳光、节约开展。自建立联合评审委员会后,已完成建设工程开评标项目100个,预算金额17.35亿元,中标金额16.39亿元,节约资金0.96亿元,节约率5.53%;政府采购预算金额3.32亿元,采购金额3.19亿元,节约资金1237.11万元,节约率3.73%,企业的成本显著降低。
  二、释放改革红利存在的短板
  一是企業群众仍"不解渴。"2013年以来,虽然上级政府下放或取消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给企业和群众带来极大便利,但与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空间,尤其是在涉及投资、创业、就业等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上,取消下放力度还不够。
  二是红顶中介"中硬阻"仍未根除。"红顶中介"问题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关注,"审批时间长、环节多、盖章多、收费多、提供材料多"的问题,很大一部分都反映在中介服务方面。一些中介服务机构存在垄断性,造成中介服务环节多、收费高、耗时长、质量低,蚕食了改革成效。此外,有的审批事项转变为技术审查或行业自律事项后,其中一些转移给社会中介和行业组织,并成为审批前置条件,而这些被"红顶中介"接手后,表面上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却导致有些审批内容更复杂,行政相对人的负担并未减轻,导致政府部门好不容易节省的审批时间被中介机构抵消,形成新的"中梗阻"。
  三是提高部门公共服务水平的呼声很高。群众最需要增强获得感的、最期盼改革的大多集中在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平安建设等领域,群众要求解决"办证难、办事难",要求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要求简化环节、优化流程、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强化服务等也大多集中在这些公共服务部门,提高部门公共服务水平迫在眉睫。
  三、以增强群众获得感为抓手,补齐短板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只有让改革红利补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短板,才能获得全面深化改革最广泛的认同,交出一份为发展助力、让人民受益的改革答卷。
  一是强化审批事项上接下放工作。一方面积极承接落实上级下放审批事项,对于下放事项的法律法规要求、办理流程及时学习掌握,缩短过渡期,真正把便利带给群众。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在研究下放事项时,也要充分考虑基层的承接能力、实施条件,出台配套政策;基层政府部门也要及时转换角色,在技术、人员及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办理能力,切实解决承接审批事项时的人员经费短缺、业务水平不高、技术装备不足等问题,确保上下衔接顺畅、落实有力。
  二是整治"红顶中介",通畅"中间一公里"。破除‘红顶中介,首先要放宽中介机构的准入条件,各部门、各地方不得设定区域性、行业性、部门间执业限制。其次是要切断中介服务利益链,审批部门所属单位不得开展与本部门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需要开展的必须"转企改制"并与主管部门脱钩。另外要自上而下全面清理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事项,建立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目录清单,无法律法规依据的中介服务项目应一律取消;对保留的中介服务项目加强规范并有效监管,限定收费标准和办理时间。
  三是尽快建立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要从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出发,找准薄弱环节,尽快建立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列明办理依据、受理单位、基本流程、申请材料、示范文本及常见错误示例、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理时限、咨询方式等内容,最大限度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压缩办事材料,缩短办理时限,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四是探索实施"互联网+行政审批"新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探索开展行政审批事项网上梳理,开通网上咨询、网上办理,尽量缩短审批时限,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为企业和群众带来实际便利。
  关键词:简政放权 "放管服" 群众获得感
网站目录投稿:凡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