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深交所上市融资,是很多小微企业老板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眼下,政府似乎有意为小微企业融资开辟一条新路。 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发布的《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将放宽创业板财务准入条件,尽快启动小微企业再融资。此前,沪深两市已有九个多月没有发行新股。 过去,创业板对上市企业的财务标准要求并不高,但是很多排队申请的企业,提交的财务报告很多都达到了中小企业板的上市要求,保荐机构在挑选具体项目时,也是优中选优,一些财务标准较低的公司入选的可能性非常小。 指望投资人学雷锋,雪中送炭帮扶小微企业,也许并不现实。民间互联网金融机构宜信公司最近几年持续对国内36个城市的3000多家小微企业的追踪调研发现,超过一半的小微企业的首要融资来源仍是亲朋好友的借款,在分析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中,筹资困难位列第二位。 但是相比过去,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仍在逐步拓宽。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今年上半年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7%,快于大中企业贷款增速。转机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部分商业银行战略转型,让小微企业从正规渠道获取资金成为可能。 信用破局 在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看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抵押担保机制不健全,估值等中介服务不规范。 金电联行(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电联行)则试图通过无抵押信用贷款破解这一难题。 2006年底,范晓忻当时还是一家IT公司的老板,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华北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做供应链管理系统。他发现,这些年产值都不过几千万元的小微企业当时遇到的一个普遍难题是,当安装了他们生产的车把手、车窗的汽车已经开在大街小巷时,货款往往要等到发货的一到两个月之后才能拿到手。 这显然不公平,当生产零部件的小老板们饱受资金短缺之苦,不得不去借来月息5%的成本高昂的民间资金时,那些采购他们零部件的大汽车厂商却可以下线结算,延迟结款日期,占用了这些零部件供应商的流动资金。但是,对于很多零部件厂商来说,这是他们加入一线汽车厂商供应链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这年,范晓忻和一个在华尔街投行工作的朋友聚会时,得到了再一次创业的灵感:挖掘那些供应链数据背后的金融价值。2007年,范晓忻成立了金电联行,开始为他所结识的汽车零部件小厂做信用评估,然后再把他们作为客户介绍给银行,申请无抵押信用贷款。 传统上,银行的贷款均需要抵押物,这也是中小微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重要原因。但是,正如范晓忻所接触到的很多汽车零部件优质供应商,本身订单充足,只是缺少短期资金购买原材料。 一个山东的老板不相信竟有这样的好事:与金电联行签署一份协议,同意在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接入由金电联行研发的"数据挖掘机器人,从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挖掘数据。机器人重点挖掘的数据有12大项,包括下订单、生产、物流、入库、出库、生产线上线、下线、增值税发票确认、结账、付款等。 这些数据通过"大数据客观信用指标模型",自动生成企业经营情况的评估报告,然后范晓忻和他的同事们拿着这份报告,找到民生银行进行进一步地评估,半个月之后,200万的贷款就下来了。 就在贷款到账的当天,这位山东老板立刻把这笔资金全部支付给了其原材料供应商,并得到了原材料供应商的资金到账确认。"这是他们从银行拿到的第一笔贷款,"范晓忻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所以又是转账又是取款,就是想看看这钱是不是真的都是他们的。 截至今年6月底,已经有200多家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在金电联行的帮助下,累计获取了超过20亿元的授信。不过,范晓忻表示,由于整套客观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时间较短,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收费方式。他认为,与盈利相比,现在先把规模做大更为重要。 金电联行的模式在中国也仅此一家。原因在于,依靠对企业供应链信息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对其经营情况进行评估,这就要求对这个企业及其所在的行业相当熟悉。为了说明其模式的难以复制性,范晓忻举例称,有两家供应商向汽车主机厂的每年的供货值都是1200万元,甲公司每个月都是100万,而乙企业第一个月有400万,接下来几个月都没有订单,然后到了年底突然又有了800万,那么,在评估系统里,甲企业的评分就高于乙企业,因为甲企业比乙企业更稳定。 范晓忻表示,多年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做供应链管理,为他们准确评估企业的经营情况打下了基础,截至目前,经由金电联行评估的无抵押信用贷款目前尚未出现一例违约。接下来,金电联行还计划把这种模式复制其他汽车产业集中的城市。 网贷的力量 在更大范围内,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还是那些P2P网贷公司。 但是经过三四年发展,国内的P2P网贷,已经出现分化,一部分只做平台,不介入交易,如翼龙网、拍拍贷、点融网,这类风险较小。而另一些则建立了资金池,如宜信、人人贷,介入了资金交易环节。另外,陆金所、有利网则把信贷资产证券化后,通过互联网对外销售。 中国人民银行在8月初发布的《中国201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度把互联网金融列为为单独一节详细阐述,认为"互联网金融业从单纯的支付业务向转账汇款、跨境结算、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基金和保险代销、信用卡还款等传统银行业务领域渗透,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弥补了传统金融业的不足"。 与金电联行模式类似之处在于,在网贷平台,信用也被赋予非常重要的价值,基本不需要实物抵押,只要借款方符合一定的资质,按网站流程操作,将信用积分累积到符合借款水平就有希望完成融资。这也解决了小微企业因抵押物问题无法取得贷款的难题。 一些网贷公司已经不再满足于扮演平台中介角色。 宜信公司和华创资本早在2012年就联合推出了"高成长企业债"的借贷项目,这也是国内网贷平台首次推出"企业债"产品。在过去一年多时间,数十家公司通过这个项目融到了资金。 根据宜信公司相关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透露,国内一家在细分教育领域里排名第一的机构,为整合行业、加速发展,即将收购几家有业务互补、地域互补的企业,为完成交易,需要一次性支付数亿元。 运营该项目的华创资本的负责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通过对这家教育机构的调研发现,公司的商业模式获得证实,有一定的行业美誉度。此外,公司此前以及获得风险投资机构的股权融资,而且企业的现金流或者未来可预测现金流能支持还款。最后,宜信公司的风控小组通过尽职调查,制作得出的财务模型验证该企业具有偿债能力,最终发放了这笔贷款。 截至今年6月底,宜信的"高成长企业债"已经对数十家企业进行成功出借的案例。这些企业分布在电商、零售、教育培训、能源环保、健康医疗等多个行业,借款金额小到几百万人民币,大到上亿。 无论是翼龙网、拍拍贷推出的平台中介网贷,还是宜信公司和华创资本合作推动的"企业债",都要求有强大的线下审核团队,对企业财务、经营情况进行审核,对其准确度的要求并不亚于银行。因此,在进行线下审核中,有的公司要么自建上千人规模的审核团队,要么外包。在美国P2P网贷平台中,80%的贷款需求 由系统自动审核。仅20%的需要人工审核。但是在中国,据业内人士推算,这一比例也许一半都不到。 但即便是采取较为原始、低效的人工审核方式,网贷平台的小微贷款仍取得了空前增长,拓宽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中国201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包括网贷平台在内的互联网金融业依赖大数据分析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和更多样化的产品,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和风险分散提高了金融服务覆盖面,尤其是使小微企业、个体创业者和居民等群体受益。 银行的转身 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变,还离不开部分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考虑到传统四大国有银行在大项目上根深蒂固的优势,一些股份制银行选择了不与大行业硬碰硬的做法,把业务重心转向中小微企业。 很多大行只所以不愿意做小微业务,主要原因在于贷后管理成本太高,容易亏本。 武汉市一家股份制银行分行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笔2亿的贷款发放给中石化这样的大央企做乙烯项目,由于项目风险小,企业资本雄厚,基本上没有风险。而发放给小微企业的贷款通常只有数百万元,发放完贷款之后,客户经理几乎每周都得去企业里转转,看看老板还在不在,工厂里的机器是不是还在生产。贷后管理成本非常高。 股份制银行是如何让小微贷款不仅不会亏本,反而还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的呢? 新型互联网技术帮了大忙。今年7月初,民生银行发布了云金融平台。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称这套系统"具有明显的互联网基因",能在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领域给民生银行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以简单的存取款进行比对,在传统银行的框架中,从填单、信息读取到核证等环节的完成,大约需要90秒钟的时间,但在云金融的框架下,则只需要30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而对公结售汇的流程也从以前的45分钟缩短到目前的5分钟。 早在2009年2月,中国民生银行决定全面进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把"做小微企业的银行"作为三大战略之一。改造成本也超乎想象:从2006年起,民生银行即着手进行信息化改造,在过去七年,累计上线了115个应用模块,改进了1150个变革点,进行了91万个案例测试,最终才在今年推出了云金融平台。 只有大量引入互联网技术,才有可能把传统业务的高昂成本降下来,让一笔数十万、数百万的小微贷款也能产生利润。 眼下,小微金融已经成为民生银行的金字招牌。根据该行的一季度财报,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542.7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78%,增速远高于全部贷款余额增速,小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接近25%。这在国内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并不多见。 把小微企业作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的,更多的还是规模更小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据不完全统计,超过一半的农商行都有专门设有小微贷款事业部。 总部位于哈尔滨的龙江银行,其定位就是三个面向:"面向农业产业、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经济",2011年底该行就成立了独立持牌的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龙江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但这"三个面向"的基础却是来自德国的一项关键系统技术。 "早在2011年底,龙江银行当年就做了9万笔业务,大概4万客户,户均贷款6万多一点,这么多客户完全靠人力没有办法管。"龙江银行行长关喜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历史经验证明,传统农信社的贷款方式已经难以继续推行了,不仅成本高,违约率也难以控制,这就需要制定一个研究客户的分层管理技术,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管理。 龙江银行的解决之道是引入德国IPC小额信贷分析管理技术,把本土经验与国际技术有机结合,针对小企业、微小企业、农业经营户等不同群体,研发独立的小额信贷系统,形成授信打分卡、审批流程、合同登记、还款调整、风险监测等全电子化的管理平台,解决小额信贷客户资金回流不规律、贷款频度高、额小户多、风险监测难等问题。 让关喜华印象深刻的还有,德国IPC小额信贷技术对于成本的精确控制,它要求每个小贷的信贷员在扫街、扫楼过程中,会记每天花在身上的成本有多少,做多大的业务才能覆盖住成本,这些都会记录在公司的信息系统中,只有在个人成本可覆盖情况下,公司才会给予激励。 在嫁接先进的国外互联网金融微贷模式基础上,龙江银行实现了小微业务的规模化复制扩张。截至2012年末,龙江银行小微企业客户4万余户,贷款余额172.17亿元。 定位"以小微企业为核心客户"的包商银行董事长李镇西则发现,现在很多中小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并无二致,并不适合为小企业服务,所以要在内部流程方面进行改造,包括前、中、后台职能分离的改革。 包商银行的这一架构改革,也被视为银行向互联网公司学习轻公司模式的典型。在李镇西看来,银行不仅需要建立"只能我等客户,不能让客户等我"的服务文化,还需要建立"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的自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