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坚持控减调督严控机构编制实现财政供养人员连续五年


  近年来,潍坊市严格落实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部署要求,坚持"控、减、调、督",切实管住管好机构编制,财政供养人员连续五年实现负增长。
  一、在"控"字上下功夫,严把总量。严控机构编制总量是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基础,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制度机制上做实做细。一是建立领导体制。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编委会专题研究严控措施,建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组织、编制、监察、财政、人社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控编减编领导小组,确立了政府负总责、机构编制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健全制度体系。先后印发了加强编制使用管理、严控机构编制、健全机构编制人员与经费管理协调配合机制等三个文件,扎紧了制度"笼子"。三是完善联控机制。坚持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严控效能,抓住承担全省机构编制人员与经费共用管理平台建设试点的有利时机,打通组织、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自有系统,将市县镇三级7000余个机构、20万余名人员信息数据"共享共用、同步更新",对人员增减、工资发放和经费核定等5个关联业务,全部实行"线上"闭环办理,构建了严控总量的联管联控机制。
  二、在"减"字上花气力,腾出余量。敢于"唱黑脸"、敢出"剪刀手",切实做到真刀真枪"减"。一是精简压缩"减"。严格按照比例,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制进行精简,彻查清理"吃空饷"人员。二是结合改革"减"。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收回职责任务萎缩消失或长期空编运行单位编制。三是创新管理"减"。推行高校和公立医院总量备案制,为全市46家公立医院和6所高职院校分别确定人员控制总量,核减收回事业编制。坚持"养事不养人",采取不增加编制、更多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事业发展,2016年共购买政策咨询、社会救助等项目474个,节约编制320余名。
  三、在"调"字上想办法,盘活存量。着眼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重点倾斜"原则,确保有限编制资源用到"刀刃"上。一是坚持向重点领域倾斜。立足突破滨海、提升市区、精准扶贫等战略目标,为食品谷、科技大学园、产业办、扶贫开发办等10余个重点项目,核增编制162名。二是坚持向基层一线倾斜。制定印发《关于增加鎮街行政编制的通知》,为118个镇街核增行政编制478名,保障了基层工作开展。三是坚持向人才支撑倾斜。出台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使用管理办法,采取专编专用、定量使用等方式,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蓄水池"制度,单列专项编制500名,为全市招才引智提供了编制保障。
  四、在"督"字上开方子,保证质量。着力构建三项机制,搭建起多维度监督检查体系,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一是建立政府部门机构编制量化评估机制。突出"职能配置是否科学、运行机制是否完备、履职尽责是否充分、执行机构编制规定是否到位"四个重点,四年来共完成部门量化评估290家,理顺了51个部门的内部机构,督促34个部门及时解决职能调整不到位问题,确保了行政管理体制的有序高效运行。二是建立机构编制事项跟踪问效机制。探索开展机构编制事项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跟踪问效,2016年对10个事项、43项指标开展定向问效,并将问效结果与职责调整、机构撤并、编制核减挂钩。比如,根据问效结果,对市经信委2个内设机构作了调整理顺,核减行政编制5名。三是建立机构编制违规案件严肃查处机制。五年来共受理各类举报件50余件(次),撤销违规设立机构8个,查处责任人员12名,强化"违规必究"的刚性约束,增强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威慑力。
  关键词:严控 财政供养人员 机构编制 负增长
网站目录投稿: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