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稻盛版本心性说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华文化的世纪,能够拯救世界的只有大乘佛法和孔孟之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商业时代。商业时代如何把孔孟之道、大乘佛法运用出来,这是留给现代人的一道题。这时稻盛哲学出现了。稻盛和夫先生说:"我努力学习孔子、孟子、阳明哲学等中国古代典籍,同时钻研佛陀教诲的宗教精华,努力把这些圣贤们的哲学根植自己心中。"稻盛哲学和一般商业理论的差别在于,它是完全基于中华两千五百年的优秀文化和现代商业运用而产生的哲学。它是理论和经验并行,互相映衬而产生的哲学。所以它比一般的商业哲学理论基础要高深许多,这里有圣贤的思想和心愿。而其中的心性说,则可被称为稻盛哲学的基础。
  心性:磨炼灵魂
  稻盛哲学的理论基础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国的阳明心学、孔孟之道;另一部分是大乘佛法。他身从家族,到晚年出家,都是将大乘佛法作为自己人生的重要思想源头。
  大乘佛法提出了现世和来世。因为有现世和来世,所以我们对人生的观点大不相同。对于人生,所关注的时间段长短,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看人生,用三十年来看,用八十年来看,还是用数百年来看,所得出的答案完全不同:用三十年看,求一时富贵;如果用八十年看,求一生平安;用数世来看,那就要思考,什么对今生更有意义?只有心性、灵魂,因为它是穿越今生和来世的。今生看到的有关名誉、地位、财富都被割断了,只有心性,会带你到未来,而且决定着未来的你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唯心主义,而是让人们深刻地思考前世今生甚至是来世,这就对人生目标提出一个新疑问——我们今生要什么?
  有人追求一时富贵,有人追求一生平安幸福,还有人追求生生世世的幸福,乃至于佛教所提出的解脱、超越轮回。对生命的追求不同,所做出的抉择就不同。稻盛和夫集众家所长,最终形成稻盛哲学,完美地回答了人们的今生所求,"现世就是人类得以用来提升心性的期间,用来锻炼、期望灵魂的场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心性:确定目标
  人生确切说来,两件大事:第一个要明白的是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第二个,怎么能够正确地实现。这两个非常重要。每个人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同,人生的抉择就不同;抉择不同,未来结果就不同。那么稻盛和夫的答案是什么呢?他说,我要的是一颗干净的心,是一颗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心。为了不忘初心,他每天提高心性,在敬天爱人中,在为社会做贡献中提高心性。这是他完整的人生思维方式。
  我们想学习稻盛和夫的思想,一定要理解稻盛先生的整个思维方式是怎么建立的。我们开始见山是山——稻盛、财富五百强,后来发现见山不是山——稻盛、提高心性、修炼灵魂,再到后来发现见山还是山——稻盛、为社会做贡献、创造财富、创造高收益,以此来提高心性,修炼灵魂。理解了稻盛哲学的背后理论,那么利用起来就方便了。
  当我们坚决地赞同:人生的意义在于提高心性,磨炼灵魂时,根本的价值观就建立了。那么这个价值观建立有什么益处?它会影响我们后面人生的抉择。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在春秋时期,宋国的农夫在耕地时得到一块宝玉。他把宝玉献给了宋国大夫子罕,子罕不接受。这个献宝玉的人说:我把这块宝玉给雕琢玉器的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真的宝玉,所以我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两个人都失去了宝,不如个人拥有自己的宝。所以后来宋国有德行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而是他当作宝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如果拿百两黄金和玉米棒来给婴儿看,婴儿必定选玉米棒。拿和氏璧和百两黄金来给鄙俗的人看,那鄙俗的人必定选择百两黄金。拿和氏璧和合于道德准则的至理名言来给贤德的人看,贤德之人会选什么呢?一定会选择那些合于道德的至理名言。人的智慧愈精深,他所选择的愈精深。人的知识愈粗浅,他所选择的也愈粗浅。这就是前人说的一句古语: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人和人做事的差异很大。一个人知见的建立越高时,选择越不一样。稻盛是基于这个知见而建立的这种价值观:我要的是一颗干净的心。他认为这个对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才形成了稻盛做事的原则:只做提高心性、修炼灵魂的事,不做损害心性、污染灵魂的事,这就是真正的利于自己。这个事情如果会污染我的心性,那给我多少钱我都不会做,因为钱无法永远追随我,而心性会。
  我们看到,"心性"才是我们这一生成败的成绩单。如果我们坚持不断地按照"提高心性、修炼灵魂"做事,那么无论产业规模大与小,无论事业过程成与败,我们是最后的赢家。否则,产业规模再大,心被利益污染了,也是输掉了。这是稻盛和夫先生和一般企业家之间一个巨大的差别。最终来决策、检验这一生成败的标尺是什么?稻盛提出是"心性",而不是"财富"。这里的差别非常大,我们一定要找到这个差别。
  反过来说,如果这个事情是正确的,是能够提高心性的,那就应该去做。即使是失败也是短暂的,可以迅速恢复的,因为在这其中收获了心性,终究还会成为赢家。这和一般人做事的原则差别是很大的。
  回顾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同样的规律。历史不是以财富来记载的。我们很难记住清朝首富的名字,明朝哪个钱桩是世界五百强,宋朝哪个家族的财富最多,然而那些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心性最清高的人却千古留名,比如王阳明、岳飞、范仲淹等等。无论多伟大的帝王都无法战胜历史这个对手,历史的眼睛是清澈的,什么是白驹过隙,什么是大浪淘沙,历史会给出最终的结论。这给我们另外一些思考,如果我们想做事,首先要知道,我们想要达成怎样一种结果。如果为了带不走的有限的财富,失去最珍贵的无价的心性,值得吗?
  心性:建立价值观
  稻盛哲学给我们重新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让我们穿越商业的风浪,直接奔达生命的本质:永远不要去做傻事。因为有些事情没有必要做。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衣食住行已经能够满足了,再为了更多用不上的衣食住行去污染自己宝贵的、不容易回归的心性,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稻盛一再提醒我们,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做一切事情,提升心性才是真正的目的。一个成熟的人,要避免落入"为了博取他人认可而活"的陷阱。每一个人都应达到这种境地,不要"为了赢取他人的感谢和赞美",才去从事那些正确的事情,而是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当仁不让地行所当行,为所当为。要去努力戒除"希望获取他人认可和赞美"的习惯,因为 "他人的认可和赞美"对提升自身的心性并不太多助益。
  许多人做事有两个放不下,一个是名,一个是利。名利是一种感觉,给我们的感觉很好,光环围绕、前呼后拥。然而当繁华退去,短暂的欢愉消逝,才真正感觉到,名利带不来真正的价值。赞美不会真正帮到你,多余的钱财也不会真正帮到你,能帮到你的只有心性。能建立起高标准,才能放下眼前的纠缠。没有大格局,必有小烦恼。
  笔者认为,学稻盛最难学到的一个点,就是秉持稻盛所主张的"提高心性,磨炼灵魂"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原则,然后建立了整个企业哲学。如果这个根基打不牢,稻盛就不太好学。方向不同,抉择不同。稻盛先生所追求的路,是一生要一颗干净的心,而我们一般所追求的,诸如上市、业绩、财富,两者在很多时候是不可以兼得的。提升心性的人,自然能够拓展经营;而不惜一切代价拓展经营的人,未必都能提升心性。大的里面包括了小,小的里面未必包括大。
  稻盛先生所探讨的是整个人生的思维方式,对企业家来说,有的在这点很坚持,有的还没有悟透,还是在商业上一路裸奔,在所谓的商业竞赛中东闯西撞,最后却处处碰壁。如果企业家能把人生的意义定在提高心性上,就会找到做事情的真正意义,就会变得真正的勇敢、坚强,放下很多過去放不下的,拿起过去忘了拿起的,这样做事情会磊落、洒脱,进退自如。言至此处,我们反思一下,今天,你做与提高心性相关的事情了吗?愿你我都能精心度过每一天。
网站目录投稿: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