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


  摘要:ERP环境下,会计信息来源于企业的各个部门,体量大、项目多、范围广。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有效性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企业应充分发挥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集成优势,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降低或消除会计信息中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准确、完整、真实,从而更好地为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ERP 会计信息质量
  ERP是以信息技术为研发基础,以系统化为核心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企业如果能合理调配资源,必将能最大化每种资源的效用,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这正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及时取得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为企业正确进行经济决策提供保障,有助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RP环境下企业的管理理念、会计核算平台及业务流程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会计信息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管理平台解决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
  一、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生成流程及特征
  (一)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生成流程。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生成有两条途径:(1)机制凭证。机制凭证指ERP系统根据事前设置的流程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两类凭证。一类是某些具有规律性期末结转业务。这类业务每月都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数据一般也没有变化,因此计算机可根据人为设置自动生成凭证,这类凭证一般称为机制凭证。另一类是由ERP系统中财务系统以外的其他子系统产生的凭证。ERP系统采用财务业务一体化集成模式,一些原本由财会人员完成的工作,如根据销售专用发票填制销售业务凭证这类业务,在 ERP环境下将由业务人员在销售子系统中根据销售专用发票录入发票数据,当这些数据录入完成后系统依据事前设置可自动生成销售业务凭证。目前,这种由业务子系统根据数据自动生成的凭证占全部会计信息流的80%左右。(2)手工凭证。手工凭证则是由财会人员依据会计核算方法将原始凭证数据手工录入总账子系统而产生的凭证,这部分会计信息的输入、核算和输出由财会人员在总账系统完成。ERP系统处理非集成业务的信息流量仅占企业整个信息流的20%左右。
  (二)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特征。会计信息首先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会计数据,根据会计核算制度、相关法规、会计核算方法和流程把会计数据加工成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流。具体而言,会计信息就是依据规定的方法将获得的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得到企业管理所需的经济信息。它包括:反映过去事项的财会信息,即有关资金的筹集、配置与使用结果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企业管理所需的决策信息,如加工后的各类财务分析报表,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开展具有预测和指导作用。会计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含义更为广泛,不仅包括传统的财务信息,還包括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由账务处理系统提供,汇总各个部门对经济业务全面、系统的记录,最终以各类凭证或账簿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资金状况进行直观的反映。非财务信息是指除财务信息以外的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信息资料,包括战略伙伴信息、企业无形资源、产品销售渠道、供应链环节等方面的信息。非财务信息是会计信息的一部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在某些时候也会传递企业经营活动信号,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变化,从而影响企业管理层经济决策的做出和经济活动的完成。在ERP环境下,这两类信息将得到更快、更真实、更集中的反馈。
  二、ERP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数据口径高度集成和共享,快速获得会计信息。传统会计信息的获取是分部门、按需求分别完成采集,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做到信息共享。这种信息的搜集方式也容易导致数据的重复和冗余。 ERP环境下最大的特点是将企业内部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如生产、采购、销售、库存、财务、人力资源、决策支持等联系起来,形成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一并纳入会计信息范围中,基于互联网,统一数据口径,使得系统之间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收集速度。在ERP环境下,可以在销售系统直接根据销售发票生成销售业务会计凭证,会计人员只需在总账系统中完成查询和审核,减轻了会计工作的同时也避免了数据收集的重复性。ERP系统披露的大量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使会计信息在进行经济决策时更具有指导意义。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ERP环境下企业大量的经济业务核算均可以由生产活动、采购活动、销售活动输入的信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降低了出错率,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同时,通过自行设定筛选条件的方式完成大多数的账簿、报表的生成。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凭证正确,报表和账簿的数据就可以准确无误,即便出现错误也能快速查找并进行纠正,比传统的财务数据处理方式更为简单和方便。
  (三)会计信息质量的实时性得以提高。实时性主要指会计核算的实时性和会计监督的实时性。由于 ERP系统实现了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一旦经济业务发生就可以根据部门、岗位、项目汇总形成不同的会计信息并及时追踪与传递,实时生成财务报告,使会计监督由事后转移到事中,信息提取与信息处理基本保持同步。监督的实时性则体现在经济业务流程的不可逆。每个ERP系统的操作人员都有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且依据岗位的不同分配不同的权限以实现不相容岗位间的互相监督,无论什么经济业务一旦数据录入系统就会受到相关监督人员的审核和监控,数据一旦录入就不能更改或者更改后系统仍然保留更改的痕迹,使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得到实时监督。
  (四)会计信息收集和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传统方式下各部门独立分散地收集各类信息,信息流通不畅,容易产生信息孤岛,既浪费了时间,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ERP环境下所有的数据来自于企业的中央数据库,各个子系统在统一的数据下工作,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实时地反映给所有相关部门,实现业务与会计间的协同作用。但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的流动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数据交换,而是着眼于一体化的行业价值链。无论是从上游的供应商还是到下游的客户终端,通过交换会计信息不断优化价值链企业的资源配置,并通过 ERP系统所形成的信息集成化平台,扩大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双向沟通,从而形成企业持续改进的动力和机制。
  三、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ERP环境下,由企业所有部门共同完成会计数据的采集,实现了财务业务数据一体性,但是由于大部分数据来自于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财务人员对搜集数据的准确性不容易控制,一旦原始数据出现错误,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出现错误。
  (二)会计信息传递的网络安全性。ERP环境下,企业的所有部门共享会计信息,每个部门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取数据,如果企业没有明确系统操作人员的权限分配、按照不相容岗位要求进行分工等,就会直接影响系统输出数据的真实和准确,很可能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泄露、截取、仿冒或破坏。
  (三)财会人员素质。ERP环境下,财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才能胜任现代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分析工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财会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逐渐從会计核算转向管理会计,这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系统操作人员达不到一定的素质要求,就很可能成为ERP实施进程的障碍。
  (四)人工不当干预风险。ERP系统通过赋予实际操作人不同的权限而减少或消除人工对经济业务处理的不当干预,强化了系统计划控制功能和线上控制功能,但是有些企业的管理层或业务部门仍然干涉业务处理的流程,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相关性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ERP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对策
  (一)明确岗位划分,增强系统内部控制。ERP环境下应严格按照设计好的财务业务流程和财务规章制度对会计岗位按职责进行权限的分配,明确系统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权力,使不同的工作岗位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ERP系统的发展基础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兴起,而数据进行网络传递通常都会面临被更改、截取和泄露,因此会计主管在进行岗位职责划分时,应利用ERP系统中不同用户不同权限完成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比如记账和审核的工作不得由出纳人员担任,凭证的审核不得由凭证的编制人员完成,由业务系统生成的机制凭证财务人员只有查询权限而没有修改和删除的权限等,如果发现凭证有错误则交由完成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修改,财务人员只起到审核的作用。
  (二)制定严格的会计信息审核和监督机制。ERP环境下企业的大多数信息都是根据经济业务所编制的手工凭证和机制凭证加工而成,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应制定严格的审核和监督机制,如一张凭证应由制单人、审核人、复核人共同完成,如果涉及到现金还要有出纳签字确认。其次,建立外部审计制度,定期对企业会计制度、会计信息进行审核。
  (三)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ERP环境下,会计人员的工作将逐步从会计核算转变为财务预测。为更好地适应ERP环境下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应具备全局观念,透彻理解ERP环境下会计信息产生的流程。企业应积极引进既懂财会知识又具备高层次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对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提高他们对复杂会计系统的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田毅.ERP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5,(4).
网站目录投稿:妙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