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学历教育是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随着非学历教育规模的扩大,质量问题逐渐凸显。分析了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质量现状和质量风险,借鉴《ISO10015 国际质量标准培训指南》《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参照框架》以及我国《成人教育培训服务通则》等系列国家标准,以提高学员职业能力和素养为目标,以项目培训的基本流程为线索,初步构建了目标—机构—标准—条件—监控一体化的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并对质量保障的核心内容做了具体的阐述,以期能够促进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8)12-0018-08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好开放大学"。教育部明确规定,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既是党和国家赋予开放大学的重大历史使命,又为开放大学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1] 开放大学承办的非学历教育是以在职成人为教育对象,通过短期培训,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职业技能和素养的一种追加教育。通过开展非学历教育,一方面可以拓展开放大学的教育事业,缓解学历生源下降带来的办学危机;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素质的整体提高,服务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建设。 我国开放大学都已经认识到发展非学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承接政府委办局培训项目、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培训,以及自主面向市场开拓培训等方式积极拓展非学历教育业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北京开放大学为例,仅2017年一年,学校与20家单位合作开展了30多个培训项目,培训了28 060人次。全年实现培训经营收入1 477万元,利润1 066万元,缓解了学校转型发展中的经济压力,有效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建设与发展。 随着非学历教育规模的扩大,质量风险和质量问题逐渐凸显。本研究试图对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的质量问题进行全面的审视,依据国内外非学历教育的质量保障标准,构建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以促进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的发展,使开放大学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二、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质量审视 众所周知,"教育质量"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难以界定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也没有完全达成共识。由于教育质量本身的复杂性和难以定义,导致对教育质量的判断和评价莫衷一是。《教育大辞典》对教育质量的解释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2]对于非学历教育来说,我们认为教育质量是指学习者通过短期培训和学习,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人格素养等方面的提升程度,是学习者获得知识和技能产生变化的结果与培养目标的相近度、与社会需求的相关度及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是"目标实现"与"需求满足"的统一程度。[3] 通常,我们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和保障,除了直接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直接考量,还包括对影响质量形成的核心要素,比如教学条件、师资队伍、质量监控以及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视和保障。基于这样的理解和界定,通过对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实际考察和分析,我们发现非学历教育存在以下较为普遍的质量问题: (一)培训质量意识淡薄,质量风险逐渐凸显 1.忙于扩大培训规模,无暇顾及教育质量 开放大学转型之前主要从事学历教育。2012年转型之后,非学历教育才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由于开放大学从事非学历教育的时间较短,经验较少,目前仍然处于业务开拓和发展阶段,主要目标还是在扩大培训的规模,力争能够获得经济回报,以摆脱由于学历生源下降而带来的办学困境,所以,学校领导以及相关培训人员忙于拓展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获取培训收益,对于非学历培训的质量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对于政府委托的培训项目,提升质量动力不足 从目前开放大學承办的非学历教育类型来看,主要是地方政府,特别是各委办局委托的财政专项培训项目。这类培训项目属于非盈利性政府委托项目,培训预算、内容以及形式主要由委托方指定,开放大学只要按照要求,完成培训任务,不出什么问题基本就可以顺利通过验收。有些培训项目由于时间紧、培训量大、经费少等原因,培训的质量往往不能尽如人意。由于此类教育培训大多属于非盈利性项目,学校对于项目的需求调研、设计、培训内容以及师资的安排等方面往往投入较少。总体来说,开放大学对此类培训项目的质量提升动力不足。 3.对于合作机构共同开发的培训项目,质量把控不够 开放大学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开发非学历培训项目。一般是由开放大学提供场地、基础设施和部分师资,社会培训机构主要负责项目的设计和运行,包括招生、宣传、管理和经费等,他们具有较大的培训自主权。在实践中,特别是在合作初期,由于合作机构的资质和水平良莠不齐,质量意识及规范也不完全统一,导致培训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开放大学在这方面缺乏有力的质量监控手段和机制,较难把控整个培训的过程和规范性,特别是在宣传、管理、师资以及安全方面存在不小的隐患和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将对开放大学的声誉和信誉造成重大的损害。 (二)办学条件薄弱,培训效果难以保障 1.培训硬件设施薄弱 开放大学的前身是广播电视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主要是以函授和网络教学为主,学生基本不住校,所以开放大学的占地面积、教室、现场教学设备普遍比较薄弱,特别是大型教室更是偏少。而目前开放大学从事的非学历培训基本都是面授课程,学生需要到学校面授学习,甚至有的培训项目,学员需要配餐和住宿。随着培训人数和班次的增多,开放大学校内的基础教学设施无法满足培训的需求,有时一个培训项目不得不分批次进行,或者拥挤到一个小的教室进行,甚至需要租赁其他机构的教室和场地,这样就会增加培训成本,不利于保证培训的质量。 2.培训师资队伍不稳定 开放大学从事非学历培训的师资,主要依靠市场化的外聘,校内教师较少。一方面是因为开放大学校内的专职教师专业学科背景与非学历教育培训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不经过培训很难直接胜任非学历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少开放大学未能将非学历教育培训算作教学工作量,特别是在教师职称评聘时,不被列入考核范围,教师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只靠市场化聘任教师,囿于课酬、时间以及学院知名度等因素影响,培训所需的师资的稳定性存在严重问题。不少教师经常出现临时有事,不能按时参加,只能临时再请其他的教师,有时实在请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临时更换课程,严重影响了培训目标的实现。 3.培训管理服务人员不足 开放大学从事非学历培训的专职管理和服务人员普遍偏少。目前,每一个项目负责人几乎同时负责3—4个培训项目。随着项目执行过程越来越规范,项目越来越多以至于应接不暇,委托方及学院的要求越来越高,项目负责人需要与委托方、酒店、教师、财务等多方沟通协调,工作量日益加大。班主任和项目负责人多数时间都用于应付各个培训班和项目的事务性工作,很难做到深入细致和认真思考,更不用说提升管理素养和能力了。另外,由于管理和服务人员大多是从社会聘来的,很多是临时的兼职人员,对于他们也缺乏必要和严格的管理,有时临时辞职,会造成培训的被动,影响项目的顺利执行。 (三)质量监控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1.缺乏独立设置的质量监控机构 从全国来说,开放大学仍然以学历教育为主,机构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占据了学校绝大部分的资源,学历教育的质量管理和督导部门基本都挂靠在教务处,有的学校单独成立了质量保障中心或办公室,但是也主要是对学历教育的质量管理和监控。对于非学历教育,目前大多没有设立专门的质量监控机构和人员,对项目的质量管理和监控相对比较弱,很多项目的正常运行只能靠项目负责人和教师的责任心、职业道德。 2.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对于非学历培训项目,开放大学大多都梳理了培训流程,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但是相关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在制度的落实和检查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在我们的调研和访谈中发现,有的培训中心虽然有项目资料存档制度,要求存档通知、学员手册、工作总结等,但在做纵向梳理及研究时发现,现在要求的存档资料中可能会缺乏重要信息,如师资情况、学员构成、效果反馈等。很多项目资料仅保存在相关项目负责人那里,由于项目负责人离职、调离等原因,会使很多项目的相关资料丢失。另外,培训虽然有针对学员的问卷反馈形式,但是基本还是流于形式,没形成相对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特别是培训项目的督导、监控、反馈、投诉处理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四)培训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员满意度较低 1.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非学历培训项目的培训主体、培训要求、培训经费、培训模式以及培训项目负责人存在较大的差异,培训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开放大学自主面向市场开发的非学历培训项目,由于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招到学生,才能取得效益,所以在项目的设计、经费投入、招生宣传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都格外精心,培训的效果和口碑相对较好。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的培训,由于培训公司不同,质量效果也有显著的差异。由于市场经济行为,个别合作单位比较短视,在项目执行和经费预算中,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会减少投入,培训质量不容乐观。 2.学员满意度较低 从对学员的访谈和问卷来看,部分学员对培训质量的满意度较低。一方面是培训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学员的工作提升帮助不大。特别是,有些项目在设计时,由于缺乏细致的需求调研,不能深入了解学员自身的基础条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培训课程内容的需求,课程内容未经过专家的论证和规划,主要依靠能够获得的教师资源来确定,仓促开课;另一方面,学校对培训的管理和学习的支持服务比较欠缺,特别是学习支持服务缺乏精细化管理,对学员的一些需求不能满足。 三、建立非学历教育质量管理标准的依据和参照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非学历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得到重视,培训工作从单一关注培训内容方法到越来越關注培训的质量,与之相适应,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提出了适应范围比较广、操作性较强的培训质量标准,作为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的参考,这也为开放大学建立规范、系统的非学历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一)ISO10015国际质量标准培训指南 《ISO10015质量管理—培训指南》是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国际普遍认同和使用的一个专门针对培训质量的专业化标准。《培训指南》总结了世界各国多年来标准化、质量管理与认证管理的诸多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把培训按照流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识别分析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并且培训过程的监控和改进一直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 标准强调培训过程的规范性、有效性和适用性。标准对每一阶段中应该承担的职责、需要的资源、采用的方法,以及完成的时限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全过程控制是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4]ISO10015培训质量管理标准培训要点质量标准1.确定培训需求确定组织的需求、确定和分析岗位工作对培训者的能力要求、对培训者进行能力评估的基础上确定能力差距、提出解决办法以弥补能力差距、制定培训需求说明书等。2.设计和策划培训确定开展培训的制约条件、选择培训方式、制定培训计划、选择培训提供者等。3.提供培训培训前对受训者提供信息支持、培训中提供培训内容和培训后提供后续指导。4.评价培训结果收集培训结果有关资料并准备评价报告。5.监控和改进贯穿于培训的四大阶段中,及时发现偏离培训策划方案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和持续改进。该标准提出了培训的指导方针和总体的质量框架,但是体系文件并没有作出强制性的规定和限定,这就为不同的教育组织提供了较大的自主余地,包括自主创新。它提供的更多的是一套方法和工具,能够帮助培训组织遵循理性和科学的方法去设计、执行、评价及改进项目,而不是只凭主观经验,甚至盲目地去管理。ISO10015培训标准为我们提供了过程控制的质量保证思路和从过程环节去理解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路。 (二)欧盟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参照框架的主要内容 欧盟诸国一直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2008年颁布了《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参照框架立法建议》,作为一个质量管理工具,能够进一步促进欧盟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的提升。 欧盟质量保障参照框架也是将培训划分为四个阶段:政策目标制定和规划阶段——具体实施和操作阶段——评估阶段——总结阶段。每个阶段分别从系统(国家、区域/地方层面)和机构(学校/培训机构层面)层面提出了质量保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参照框架不但从宏观系统层面和机构层面建立了系统完备的质量标表2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参照框架培训阶段要求举例规划阶段质量标准规划要能反映与利益相关方共同达成的战略愿景,包括明确的目标、行动方案和指标。系统层面的指示性描述制定中长期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目标,并与欧盟的目标相联系。机构层面的指示性描述学校的发展目标要能充分体现出欧盟、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目标,学校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要有定期监测。实施操作阶段质量标准同利益相关方共同制定实施计划,实施计划要包含明确的实施原则。系统层面的指示性描述同各级社会合作伙伴、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制定实施计划。机构层面的指示性描述相关机构要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执行实施计划。评估阶段质量标准定期开展过程和结果评估,辅之以质量测量。系统层面的指示性描述制定评估方法,包括内部和外部评估方法。机构层面的指示性描述依照国家或地方的有关规定或是质量保障框架定期开展自评,或是主动开展自评。总结阶段质量标准结合内部和外部评估结果,提供反馈,提出应对变革的措施。系统层面的指示性描述制定各级总结评估的程序、方法和手段。机构层面的指示性描述收集学习者对学习环境和学习经历的反馈意见,提出相应的改进计划。准,而且在最初提出的200个指标的基础上,最后梳理、筛选和提炼了10个具体的指标,包括质量保障体系的运用、教师培训投入、参加率、完成率、就业率/安置率、个人和雇主满意度、失业率、弱势群体的机会、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预测、远景发展规划等,以支持在系统和机构层面实施质量保障措施并且可以进行跨国比较。[5] (三)我国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系列国家标准 2011—2013年,我国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非正规教育与培训的学习服务提供者基本要求》《非正规教育与培训学习服务质量要求——职业培训》《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服务能力评价》等一系列成人教育服务和培训标准,对我国提供教育培训的机构的资质、服务通则,以及从事成人教育培训的工作者服务能力做了比较系统的规范。这是我国第一组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标准,对于表3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标准1.成人教育培训组织特征与设立标准(1)性质特征;(2)行为特征;(3)成人教育培训组织的设立。2.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标准(1)服务行为:诚信服务、制度规范、服务条件;(2)培训教学:教学计划、课程制定、师资管理、培训教学服务;(3)培训过程:过程监控、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广告宣传、招生收费、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4)组织内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场所和设施管理。3.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评价标准(1)自我评价;(2)顾客评价;(3)委托方评价;(4)行政主管部门评价;(5)社会中介机构评价;(6)行业评价。成人教育和非正规培训,从组织机构设置、培训服务的过程以及培训组织的服务评价等方面做出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规范。[6]标准凸显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训服务过程为线索,条目设置全面,既有宏观的指导性的建议,又有非常具体的实践要求,对我国非学历培训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性和规范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开放大学建立非学历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参照。 四、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的总体架构借鉴 国内外非学历教育培训质量保障框架和标准设立的经验,立足于我国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的现实情况,我们尝试从宏观和具体两个层面设计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宏观质量保障的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层面;二是具体的培训项目运行层面。 宏观层面的保障体系主要是从学院和部门的角度建立总体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设置质量保障的领导机构、咨询机构、监控机构和实施机构,以及配备相应的人员,提供培训所需的条件保障,实施绩效考核等;具体项目层面,按照项目的承接与开发——项目的策划与设计——项目的组织与实施——项目的验收与评估等基本流程制定规范的标准化流程和制度,以确保培训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非学历教育质量建设在质量保障领导机构统一部署下进行,首先通过质量保障专家委员会集中利益相关者的建议,制定非学历教育的质量目标和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为培训项目提供高质量培训条件,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建立严格规范的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保障项目的效果和水平,整体建构一套有目标、有机构、有条件、有监控的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五、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具体内容 (一)质量目标和标准 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对象大多是社会生产一线的企事业职工、基层公务员以及新型农民工等,对培训质量需求虽然具有多样性和个体性差异,但是他们对职业发展、职业能力提升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需求具有普遍共性。他们更希望掌握更新、更多的專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并且希望所学知识能立刻应用于实践。所以,无论是对学员的需求来说,还是对于开放大学来说,促进学员职业能力和素质的不断完善,提高其职业选择的能力,改善其生活以及生存的境遇和质量,是开放大学崇高的使命和根本任务,同时也构成了开放大学质量建设以及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目标和价值导向。 在总体质量目标的指引下,建立一系列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质量管理和保障的依据,是对影响质量的核心要素和关键过程所做的具体规范和要求。借鉴《ISO10015国际质量标准培训指南》《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参照框架》以及我国《成人教育培训服务通则》等系列国家标准,按项目培训的环节划分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关键环节和事件要制定具体的质量规范和标准。质量标准要有规范性和指引性,是非学历培训的质量的底线,是必须遵守的。质量标准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内容:(1)项目承接与开发: 《教育培训合作机构准入标准》《培训项目承接与开发指南》; (2)项目设计与策划:《培训需求调研要求》《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标准》; (3)项目组织与实施:《教师聘任与考核标准》《培训管理与服务标准》《班主任管理手册》《学习平台操作手册》《培训财务预算与支出指南》; (4)培训验收与评估:《培训项目绩效考核标准》《学员满意度调查表》《培训项目评估标准》《非学历教育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等。 (二)质量保障组织机构设置 在学校层面建立健全非学历教育的质量保障组织机构,包括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领导机构、专家咨询机构、质量管理和监控机构,以及培训组织和实施机构。明确机构的职责,建立科学顺畅的运行机制,以保障质量目标的实现。 质量保障领导机构:以"非学历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培训质量保障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部署非学历教育发展工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质量保障总体设计方案,明晰培训的质量目标、质量标准以及关键流程和要求;组织编制中长期培训规划、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和经费预算;组织开展市场调研、项目的承接和开发;组织开展培训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及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质量保障指导机构:组建非学历教育专家委员会,提供学术指导和质量保障的审议和咨询;对关系教学质量的教学管理和改革的重大决策、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修改进行审议和咨询工作;研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协助领导开展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对比较稳定和有发展前景的培训项目,根据类别成立专门的培训专家委员会,例如,教师培训专家指导委员、社工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公务员培训专家指导委员等。专家指导委员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对学校的非学历教育整体发展和具体类别的项目进行诊断、评价和指导,真正起到推动和提升培训质量的作用。 组织实施机构:负责具体的非学历培训项目运行与管理,落实质量政策和质量管理工作;根据社会及市场需求,研发培训项目,确定培训内容和专题,制订培训方案,选聘培训教师,组织实施培训活动;具体落实教学任务,具体组织教学运行,实施教学质量监督和检查,向上级反馈教学质量信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招生简章,信息真实,准确开展招生工作;严格按照向当地物价部门报备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公开合理收费,保证培训质量,规范地颁发培训证书等。 质量管理监控机构:建立独立的质量监控部门——质量管理中心(或办公室)并设置相应的专职人员和编制。根据学院的质量保障方针与目标,确保质量保障决策的实施和落实;采集与分析培训质量数据,实事求是地反映教学质量保障现状,撰写年度质量报告;定期评审其服务提供的程序,定期开展的评审应明确相关文件、记录与提供的服务相一致;对影响质量保障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改进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等。 (三)培训条件与过程保障 开放大学要按照总体的非学历发展使命和任务,依据教育质量的总体目标和质量标准,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和培训过程,特别是在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基础设施以及经费等方面制定合理化的建设方案,汇集优质资源,提供能够满足学员、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的优质服务。 师资建设:合理配置与培训目标、规模、层次等相应的教职员工的岗位指数;根据教育培训的性质、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特点,确定合理的师生比例和恰当的专、兼职教师比例;充分发挥开放大学本校专职教师的作用,积极搭建平台,提供实践机会,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适应非学历教育的需求;将非学历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职称评定认定范围,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本校教师主动转型,投身非学历教育工作,保障整个非学历教育师资的稳定性和高质量。 课程建设:非学历教育的课程要以市场为导向,按学员的实际需求来建设和开发。课程建设与开发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学员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课程内容应与教学目标、形式和一定的条件相匹配,课程实施后应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和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开发培训项目的核心课程库,利用非学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力量,建设培训课程的核心模块和课程大纲,开发一批优质的专业培训课程,并根据培训实际,制定培训课程更新和淘汰机制,定期地更新培训内容,淘汰学员评价差的课程,不断优化课程库。 教学模式:在非学历教育培训中,遵循成年人的特点、学习方式以及需求,合理选择教学形式和方法,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非学历教育培训应该多采用情境模拟、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学习、分享式学习等方式,通过情景设置、情景分析、仿真表演、评委会评议、教学评价总结等步骤进行情景模拟,以达到互动创新、全真模拟的实训效果。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切入案例的角色,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现场教学、参观考察、实践训练等方式,掌握工作所需的最新技术和技能。 基础设施: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应该具备与其培养目标、服务规模、服務层次、服务形式及内容相应的服务保障条件。应确保教室、实践场地设施与培训教学内容、规模相适应,能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学校要提供必要的文体配套设施与服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给予学员良好的学习体验,提高学员的满意度。由于部分培训项目和学员需要食宿,开放大学也要考虑进一步提供和改善学员的住宿条件、就餐环境和质量。 经费支持:非学历培训应该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每年在保障日常业务经费的基础上,另立专项经费用于教学投入与教学质量监控。加大非学历培训的经费投入,可以根据非学历教育项目的不同类型,积极申请国家和地方政府项目资金支持,多方筹措非学历教育经费。积极探索项目众筹、资金众筹等新型筹资方式,建立非学历教育项目池、资金池,共同建立非学历教育的专项发展基金。要面向市场和社会,凭借品牌、项目等优势进行股权融资,扩展非学历教育融资渠道。[7] (四)质量监控与评价 非学历教育的质量监控和评价在质量保障中至关重要。质量监控要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并且对于关键环节、关键节点要设立严格的监控和督导机制。对于关键性的数据要建立常态数据库,实时进行监控和分析。每年要编制年度非学历教育质量报告,提交指导委员,并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和用人单位公开,征求反馈意见以改进培训。 质量监控:首先应该成立独立的质量监控机构,把培训档案管理、信息收集、评估监测等目前分散的工作统合起来,全程监测评估培训质量,收集、分析、研究各种培训信息,及时为培训决策、培训设施、管理提供专业参考意见,达到持续提升和保障培训质量的目的。其次,要健全非学历教育的各项管理办法,确保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考试实施等各个环节的严谨性,保证非学历教育的质量和信誉。再次,完善质量追踪反馈机制。通过开展培训质量追踪反馈工作,使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质量评价及其结果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不断查找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从而改进教学质量,形成评价——反馈——改进——提高——再评价的良性循环。 质量评价:首先,从评价主体来说,要体现多元化评价主体,其中包括学员自我评价、委托方評价、行政主管部门评价、行业评价,必要时可以聘请社会第三方机构评价。其次,根据不同的项目和评价目的,建立分层评价,包括培训效果评价、学员满意度评价和项目效益评价等。最后,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 校级质量领导机构要根据专家咨询机构的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质量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质量监控和评价机构依据评价指标对整个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培训部门依据学校制定的指标体系,成立自评小组,对部门进行的培训进行自我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各项目组根据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自我评估,提出改进建议,报部门领导和评估组。 质量数据与报告:建立非学历培训的基本状态数据库,对培训质量进行常态监测,并及时反馈信息,改进培训质量。在基本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上,可以对非学历培训的基础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培训课程、师资队伍、学员情况、教学管理、培训效果等数据群组进行分类采集,建立正规的常态数据采集流程和数据源,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同时,根据非学历基本数据库信息和非学历培训典型案例,编制年度非学历培训质量报告,定期向社会公布。一方面接受社会对非学历培训质量的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宣传开放大学非学历培训的成果,提高非学历培训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进而促进非学历培训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