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和全国高考卷中单项选择题的取消,对学生灵活运用语法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语法无论是在语言运用还是在高考题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英语语法是高中英语语法的基础,但初中的语法学生并未完全掌握再加之学习的深度不够,且语法知识是一个体系,那么做好初、高中语法衔接是必要的。所以,笔者将从原因、内容及方法这三个方面浅谈初、高中英语语法衔接。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语法;衔接教学 一、初、高中英语语法衔接教学原因 语法一直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弱项,大部分学生对英语语法的印象是枯燥乏味,理论性较强,不易懂。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对英语语法失去信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教师需要在讲解英语的过程中讲究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做好初、高中英语语法衔接工作。如果把词汇比作一台汽车所有零件的话,那么语法就是把这些零件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只有学好英语,我们才能说好、写好英语,理解长难句以及提高阅读成绩。所以,语法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结构,是框架,是组织语言的必备条件。若讲解高中语法时,不讲初中语法,很难导入新课。比如,教师讲授从句时需要从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带入;讲授非谓语动词时需从谓语动词导入;讲时态时,先复习初中所学再深入。教师从实际出发,做好初高中语法过渡,使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法体系,融会贯通[1]。 二、初、高中英语语法衔接教学内容 笔者所在地区初中使用外研社教材,高中则使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现列出初高中语法项目进行总结对比。 初中英语语法项目:动词be,情态动词can, there be 句型,have got, some 与any,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进行时,系动词,动词不定式,5个简单基本句型,不定式和动名词作宾语,宾语从句,状语从句,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态,语态,冠词与数字,主谓一致,构词法。 高中英语语法项目:间接引语,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现在进行时表将来,定语从句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定语从句介词+关系词,将来时态的被动语态,现在完成时态的被动语态,现在进行时态的被动语态,to do 不定式的被动语态,情态动词,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主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主谓一致,-ing形式作主语和宾语、表语、定语、宾语补足语和状语,构词法,虚拟语气wish、if, it 的用法,分词作状语。 从以上所列的初、高中语法项目可以看出,初中语法侧重基础且学生习得语法大部分是通过反复练习、机械背诵掌握的。与初中语法相比,高中更多需要理解记忆且更难,比如说,从句,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等。 三、初、高中英语语法衔接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智能白板,情景教学,打造生动课堂。鉴于学生对语法课的排斥、没有热情,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手段,利用图片、声音、视频、PPT等进行情景教学,让知识点生动具体,清晰明了,让静态语法变成动态语法,打造精彩生动课堂[2]。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识导入由已知到未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初中语法主要以词法为主,高中主要以句法為主。句法的学习离不开词法。笔者以定语从句为例,在讲解定语从句前,先复习什么是定语、什么词语可以作定语,由此引申出一个句子作定语则为定语从句。再之,讲解其中的概念、用法与考点等。 3、精心设计习题、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钻研英语大纲、透彻掌握语法知识。做到启发式教学,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初中语法侧重英语基础,高中语法侧重灵活运用。所以, 教师设习题要融入易错点、易考点,习题设置有针对性。以非谓语动词为例,________(See)from the top, the mountain is beautiful. &________(See) from the top, I find the mountain is beautiful. The boy _______(sleep)in the classroom is Bob.& The boy who _______(sleep)in the classroom is Bob. 四、结语 综上,英语语法,是一个体系,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讲授过程中,以旧带新,考虑整体性,做到教师教学有策略,学生学习有方法,从而进行自然的过渡和衔接。做好初高中的英语教学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努力研究、精心设计和反思总结。只要我们不懈深入研究,就能把初高中语法衔接教学做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著.外语教学改革 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王丽华.如何解决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04):80-83. [3] 高文龙.浅谈如何做好英语教学的衔接[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