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随着岁数不断在增长,导致老人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心理孤独,如长时间得不到调节势必会影响身心健康,其实老人出现孤独和日常子女合不来、子女婚后长期离家都有很大关系,所以希望能让老人们都能得到重视。那老人如何缓解孤独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供大家参考。 老人如何缓解孤独? 1、子女多关心老人 子女应尽自己赡养、孝顺老人的责任,身在外地时更要多加关心,从而让老人享受到儿孙绕膝、晚辈嘘寒问暖的天伦之乐,而不至产生被冷落、被遗弃的感觉。 2、支持丧偶老人再婚 子女对老人再好,有些感情却是子女无法替代的,老人的某些感情需要,是当子女的也满足不了的。因此,对于丧偶老人,子女应该热心当"红娘",成全他们的。 3、培养个人兴趣 从看书、习字、画画、练琴、打拳、击剑、种花、饲养动物等活动中获得乐趣。这些均有助于自己从孤独的小圈子里解脱出来。即使从事这些活动时可能只有一个人,但是,一旦全身心地投入,孤独感也就悄然消失了。 4、每天坚持适量运动 每天必须坚持体育锻炼一个小时左右,结伴散步,简单易行,效果不错。运动还可以提高心理健康,调整积极的情绪,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医学心理学专家指出,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运动锻炼已经成为一个促进老年人心理适应能力的良好形式。 5、家人常与老人谈心 老人整日在家,活动范围小,又年老、体弱多病,加上对子女的牵挂和对往日好友的思念,内心常常不平静。精神上的这些苦恼、烦闷、忧虑需要向外渲泄,向人诉说。小辈如能抽时间常和老人谈心聊家常,能使老人的心理满足,同时也利于家庭气氛的和睦。婚姻,不应充当不光彩的干涉者。 6、探寻家门内外无数消闲自娱之道 老年人是得天独厚的"悠闲族",有人称退休是"第二人生"之始,没有子女相随,卸了抚育重担,正可自寻乐趣。鱼虫花鸟、走亲访友、优哉游哉(旅游),身心怡然。甚至有点癖好也无妨,幽默闲适大师林语堂称:"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可见有了这种消闲自娱、仰赖健全、乐观的心态,就会感觉到越活越有味。 7、认知疗法 老年朋友首先要看到,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身边离开,成家立业,哺育自己的后代,应该是子女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长大了都不愿离家,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这反而是家庭不幸的表现。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而感到高兴。 8、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老年人退休后可以继续学习新知识,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有条件者可参加老年大学,充实自己的生活,延缓大脑的衰老,预防痴呆的发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老人不但自我价值得到了提升,而且在学习中排解了孤独。通过学习,还可以加强老人与社会的联系,提升老人自身的社会价值感。 9、生活疗法 摆脱孤独的最佳方法是创造良好的生活情境。这里有两层意思。子女离巢并不等于断绝彼此的关系。子女离家建立新的生活空间后,老人还应该继续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尽量增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给他们适当的帮助。或者,条件许可时,老人也可以在子女家轮流居住,以免独守空房。这就是一种生活情境的创造。 10、行为疗法 当自己感到孤独时,可以制定一个计划,向自己布置不同难度的交往任务。开始时,交往任务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渐加强交往的难度。在与各种人的交往过程中,要尊重别人的特点与习惯,努力与人和睦相处。 如果自命清高,遇到困难不肯求助于人,或者对别人的困难不屑一顾,结果必然加剧自己的孤独感。所以,一方面要善于帮助他人,从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的友谊,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求助于人,通过别人的帮助,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 11、学会自我欣赏 很多退休老人会有一种自己老了干不动了,被社会淘汰了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不对的。老人要学会自己欣赏自己。我们老了,不是无能,也不是废物。我们年轻时已经为家庭和社会做了应有的贡献。 老了即使不再老有所为,只要活着就是对家庭和社会的奉献。不必自卑,不必沮丧,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充满自信地愉快生活,笑对人生。不要过于节俭,该享受的要享受,要精心地打扮修饰自己,穿光鲜时尚的衣服,举止优雅地参加到各种社会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