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重要课题。作者试图厘清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构建以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跨文化素质、职业核心素质、创新创业素质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框架,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4)10-0075-04
  【收稿日期】2014-06-2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于中外合作办学视角的高职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研究" ,课题编号12JDSZ3033
  【作者简介】曹建斌(1980- ),男,江苏如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优秀师资等教育资源,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起步于20世纪末,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之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江苏为例,80所江苏省内高职院中有52所院校与15个国家的高校开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专业达57个,其中大多开始于2003年后。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成为了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输出基地,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了中外师资交流与文化交流,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海外留学的低龄化趋势使得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迫切的问题。
  一、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综合素质内涵1.综合素质的内涵
  人的素质要求随着时代需要不断发展变化,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素质的社会性。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人就是"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智力的能力"的人。 "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才能。"素质教育就是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本文探讨的综合素质是适应社会全面进步和个人全面发展需要的社会素质。综合素质教育主要是基于社会素质开展教育活动,在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情感素质等方面,达成内在知识积累,并以此为基础外显为个人能力。
  2.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综合素质界定
  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综合素质应包含哪些,"培养什么样的人",目前尚无文件或学者作出权威表述。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高素质"不仅是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更应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创新创业素质等。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目标,笔者认为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综合素质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涵盖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跨文化素质、职业核心素质、创新创业素质等主要内容,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服务祖国建设事业的高素质技能型国际化应用人才。
  二、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现状1.合作层次偏低、办学成效不高
  由于受到教育观念滞后、经验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评价机制缺乏等因素制约,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办学目的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够合理、师资不均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江苏52所高职院的中外合作办学虽有多种合作方式,但层次普遍偏低,模式也较单一,热衷于与国外三、四六院校进行简单的"N+N"的合作,其中以3年的专科教育为主,鲜有能直接对接国外院校本科的合作项目。合作开设的专业相对集中,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虽有经管类、机电类、计算机类、艺术类等12个专业大类,其中以经管类专业为主。[2]同时,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从社会需求出发,强调就业导向性,部分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普通专业无明显区别,合作双方师资交流率较低、中外方课程简单拼接、学生合作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借鉴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实际效果,偏离了"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初衷。
  2.学生群体特点相对明显
  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在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的同时,由于其在招生过程中的弱势地位,造成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成为一个问题突出的群体,并有较为明显的共性。
  其一,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在英语要求相对较高的教学环境下,英语恰恰是众多学生的薄弱点,以我校为例,近几年录取的学生中高考英语成绩严重偏低,达及格线的不足15%。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并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引发的课程学习恶性循环,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够,给占比50%的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二,个性鲜明、心理问题突出。他们大多来自父母社会地位较高或者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具有自我意识强、盲目自信、个性散漫、自律性差等鲜明特点,同时由于受到成长过程中负面因素的影响,往往具有责任感较差、集体意识不强、人际交往偏重自利、受挫力较弱,攀比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其三,个人发展目标缺失。身处信息社会的当代大学生,接受着多元的文化教育,很大一部分人热衷于猎奇,对外来的文化和价值观表现出来浓厚的兴趣,逐渐淡忘、冷漠甚至抛弃了传统文化;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走向,显露出令人震惊的迷茫,据对我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调查显示,32%的学生直到临近毕业仍未做过较为明确的生涯规划。
  三、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实施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3]《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江苏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设教育强省要坚持"素质领先"、"以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题。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结合区域文化,立德树人,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方向,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跨文化素质、身心健康、职业核心素质、创新创业素质为主要内容和抓手,创新学生素质教育内容和途径。endprint
  1.思政政治素质教育
  思政政治素质包括思想观念、理想信念、政治信仰。新中国几代领导人都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教育的首位,毛泽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江泽民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都将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毛泽东认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邓小平强调首先要"有理想"、"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江泽民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4]习近平指出"功崇惟志",青年人要坚定理想信念。《条例》明确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必须贯彻中国的教育方针,不得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5]当前,高职教育因"就业导向"的定位,学生对政治活动兴趣度、参与度都较低,接受着西方价值观的持续影响,稍有不慎,容易出现"以培养西化的留学生为目的"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偏离办学宗旨。因此,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社会价值取向[6],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要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以"两课"为主阵地,整合党校、团校、思政研究会机构,优化教育内容、激发学生自我的政治认知、价值认同,提高学生政治自信,提高两课课堂效果;并通过丰富"第二课堂"形式、引入新媒体平台、融入日常管理、榜样引领示范等方式,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实践基地的作用,推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工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度,营造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政治文化环境,建设集传播、感悟和实践为一体的思政素质教育基地,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个人成才成功的"个人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引导形成内化的思想政治素质。
  2.道德素质教育
  道德素质是指人的道德品质或道德水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应包含公民基本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是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要求,也是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基础素质。
  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应符合《条例》的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特点,以行为养成教育为重点,开展系统道德教育,把公民道德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要从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入手,认真面对并着力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学习动机不足、自律观念淡薄、公共道德观念差等问题,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道德准则、独立人格、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养成教育,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教育载体建设,丰富教育手段,严格管理、教育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形成比较清晰的道德观、价值观、职业观。要建立丰富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密切家校联系,实行家庭和学校联动,多渠道齐抓共管,建立立体化的联合培养机制,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做好学生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对学生成长进步的一种有效的推动力。
  3.身心健康素质教育
  "身心健康素质是人的肌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人的身体素质是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7]孔子有"德润身"、"仁者寿"的理论,"修身养性"一词也反映了古人朴素的身心健康观。毛泽东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一直坚持锻炼,并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呈下降的趋势。近几年的多起年轻白领过劳死,学生因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压力的自杀事件,充分暴露出青年人健康理念的缺失,"出师未捷身先死"令世人痛心惋惜。2013博鳌亚洲论坛青年论坛上,有与会者指出,健康理念、健康素质是当代年轻人急需的一种品质。个人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在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方面把好为社会输送身心健康人才的最后一道关。学校在体育、运动选项、心理健康等必修课和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体育类活动、心理健康类活动等常规教育手段之外,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中建设"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将"素质拓展训练"作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在拓展训练中锻炼体质、磨炼意志,对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上起到双促进的作用。
  4.跨文化素质教育
  跨文化素质是国人对于异域文化的吸纳和文化认同,它应是尊重传统文化,吸纳异域文化,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外合作办学是出于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考虑,《纲要》提出,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8]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为我所用是根本目的。学生的跨文化素质教育应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是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基础上向西方学习的文化觉醒和文化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理性看待全球化中的中西文化",[9]培养融通中西方各种文化,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西方,真正具备国际化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之才。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应警惕重西方、弱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发生。在很多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未能准确把握民族传统文化的时候,如若一味地强化西方的文化意识,导致学生过于西化,这将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一大误区和败笔。我国精通多国语言和文化的大师,如王国维、季羡林等,都是运用西方所学来深入研究中华文化,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中外合作办学在设计学生的文化浸润教育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并举和融合的因素,尤其要突出中外文化、观念差异的教育和引导,用沟通和协调的方式解决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文化矛盾,开展形式多样的不同国家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对比和融合教育。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在学生管理、服务、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和理念的同时,不断加深对母语文化的理解,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建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立足本国、着眼世界"的跨文化素质。
  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校要帮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传承传统文化,汲取外来文化,进行文化认同的选择。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营造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我院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实现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的互补、理论学习和文化实践的引导和发展学生中的主流文化,注重文化传承,激发对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同。开设"苏州话"、"世界名著选读"、"商务礼仪"、"西方文化差异"等文化素质课程,结合文化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影视欣赏、文化考察等活动,提高文化活动品质,同时,应充分挖掘本地区、本地域的当地本土文化特质,与校园内涵设计相结合,在考虑本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增加文化通识教育,注重其人文精神的积淀和内化。如我院地处苏州石湖畔,在学校文化氛围建设中,在校园路桥命名、校园整体规划等方面充分融入苏州的"吴商文化"和石湖的"范成大"文化精神,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内涵,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体系。endprint
  5.职业核心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化或具体化的劳动素质,包括职业社会中所需的专业能力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素质,是学生成才、成功的必要条件。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要着眼于国内外资企业或外向型企业对学生的需求,对学生的职业核心素质进行合理定位,充分利用国外先进职教资源、学习先进理念,集中自身优质资源,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合作办学专业为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会计等大商科范畴的专业,提出"培养面向国际化企业的优质商科人才"的目标,充分结合了长三角经济特点、苏州区域发展需求和经贸类院校自身优势。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彰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建设"职业素质训练基地",以"练就过硬本领"为目标,服务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涵盖专业技能、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基本职业素养等内容,培养符合专业岗位群需求的职业核心素质。综合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校内采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专项技能实训,引入专业语言培训机构强化学生外语技能、引入国际通用技能证书;校外实践中加强校企合作,安排学生进入外资企业或者外向型企业实习实践;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学做合一,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实现中国梦所必需的本领。
  6.创新创业素质教育
  创新创业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曾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不仅要培养具有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要培养具有良好创新创业素质的"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国家一直很重视教育中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邓小平认为要鼓励、启发、教育学生创新;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0]胡锦涛认为"教育成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11]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近几年国家、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了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政策。
  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自身社会化程度也较高。社会的需要和家长的期盼,使得这些学生对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素质有着较高的需求度。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素质的实现途径。我校相继出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创业园管理办法"等政策,在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中,建设创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创业课程并与政府合作建立"创业指导站",形成了全员化创业知识传授与精英化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全员化创业知识传授是指对全体大二学生开始创业指导课程,引导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精英化创业实践是指开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模拟实训班、学校创业园创业孵化等,多措并举,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
  [2]张晓雁.江苏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探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2,(2).
  [3]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4]李敦送,廖世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素质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4).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O/L].http://www.edu.cn/20030325/3080642_2.shtml.
  [6]陈步云.论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个性的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4,(1).
  [7]陈金芳,素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M].中国科技出版社,2011:45.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O/L].http://www.edu.cn/20030325/3080642_2.shtml.
  [9]汤一介,理性看待全球化中的中西文化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4-20(5).
  [10]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06-05.
  [11]胡锦涛,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9-09.
网站目录投稿: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