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国军司令放狂言一战就能让中共海军消失
⇨⇦
新中国组建海军的消息传到台湾,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十分不屑:"共军一穷二白,不要说舰船没几艘,就是加上木船也没有多少条,要建海军,无异是痴人说梦!就算真的建立海军,只需海上一战,我们就能让其消失!"
历史的车轮旋转60载后,驶入又一个甲午年。1954年春节,大街小巷的人们容光满面,因为人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凯旋后的甲午年。还是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3年浴血奋战,在1953年打退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彻底结束了60年来中国一直被列强打败的历史。当又一个甲午年来到时,中国以战胜国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重建海军
回顾1954年,有两支部队的成立值得一提:6月19日,中央军委下令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7月22日,又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驱逐舰大队"。还有几次漂亮的战役值得瞩目:3月,海军航空兵2师6团击落国民党空军两架F—47飞机,这是建国后海军航空兵的首次空战;5月,华东海军根据军委指示,协同陆军展开解放东矶列岛战役,参战兵力为登陆舰艇18艘,炮艇16艘,海军航空兵2师6团负责夺取制空权,作战10天取得巨大胜利;11月,海军快艇部队展开首次作战,鱼雷艇31大队1中队在浙江大陈至渔山间海域,击沉国民党海军"太平"号护航驱逐舰。
这些突破和胜利表明:中国结束了自1894年以来"有海无防"的历史,一个全新的时代扬帆起航。
中国海军成立于1950年。首任海军司令员是肖劲光,他是湖南长沙人,1922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两次赴苏联学习,历任军中要职,战功赫赫。在决定组建海军时,毛泽东考虑到,现有海军大多是国民党投诚过来的,肖劲光做过改造旧军队的工作,又是高级将领中为数不多的有留苏经历的人,将来与苏联海军容易交流,比别人更具备当海军司令的条件。1950年1月12日,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肖劲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
组建海军的消息传到台湾,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十分不屑:"共军一穷二白,不要说舰船没几艘,就是加上木船也没有多少条,要建海军,无异是痴人说梦!就算真的建立海军,只需海上一战,我们就能让其消失!"
这话虽然狂妄至极,但确实道出了海军组建之初的艰难形势。当时的装备情况概括起来就6个字:少、小、老、旧、杂、破。只有一支华东海军部队,装备是接收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的80艘舰船。其中能够称得上是军舰的只有9艘,还是中小型的。绝大部分都是小船小艇,过去只用于江防,从来没出过海。1950年3月17日,肖劲光去山东威海,想过海到刘公岛视察——那儿正是曾经北洋水师的基地,也是甲午海战的主战场之一。但没有船,肖劲光只好向当地渔民租借。渔民难以置信:"你是个海军司令,还要租我们的渔船啊?"肖劲光百感交集,对随行人员说:"记下来,1950年3月17日,海军司令肖劲光坐渔船视察刘公岛。"
很快,朝鲜战争爆发,蒋介石允许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致使沿海形势更趋紧张。肖劲光请示中央军委,从全军部队中抽调曾经受过海军或商船训练的干部,到海军工作;与张学良的胞弟张学思携手创办大连海军学校,并组织创办了海军鱼雷快艇学校、海军航空学校、海军炮兵学校等院校,大力培养人才。在装备扩充方面,他一边组织技术人员整修旧舰艇,改造民船、商船,一边派人到香港等地购买。肖劲光还提出,要争取苏联援助,并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与苏联签订了海军装备购置等协议。从1952年起,海军从苏联进口的武器装备以及来华援助的各类顾问、专家、技术人员逐年增加。中国海军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组建起来的。
重返国际舞台
就在中国组建海军之时,甲午海战埋下的祸根——钓鱼岛问题凸显了出来。二战中,中国牵制了日军绝大部分主力,为同盟国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惨痛代价。1943年,《开罗宣言》确认,"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因为当年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第二条所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所以日本应该归还钓鱼岛。
然而,1951年9月4日,美国单方面邀请了除中国以外的52个战争相关国,在旧金山举行"对日和会",签订了非法的《旧金山和约》,将琉球列岛等交给联合国托管。9月18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宣布,旧金山"对日和会"是一个片面的会议,中国政府不承认《旧金山和约》。但美国一意孤行,并于1953年在划定琉球列岛的版图时,擅自将中国的钓鱼岛划入琉球列岛,也交给联合国托管。
尽管钓鱼岛问题悬而未决,但中日关系进入了"民间先行"的回暖期。周恩来从维护世界和平和保障国内发展的大局出发,在1954年力促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接受日方邀请,前往东京访问。他对代表团成员说:"只要到达东京就是胜利。"他的远见,为日后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也没有屈服。周恩来在1954年的日内瓦五大国(中、苏、法、英、美)外长会议上,对美国干涉朝鲜、台湾等地区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美国在亚洲推行的侵略政策,是造成亚洲局势紧张和不安的根源……侵略行动应该被制止,亚洲的和平应该得到保证,亚洲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应该得到尊重,亚洲人民的民族权利和自由应该得到保障,对亚洲各国内政的干涉应立刻停止,在亚洲各国的外国军事基地应该撤出,驻在亚洲各国的外国军队应该撤退……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
日内瓦会议是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召开的一次重大国际会议,参与的除了五大国,还有与朝鲜问题、印度支那问题相关的多个国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个大型国际会议。会上,周恩来真诚、坦率、机智,让世界各国首次感受到一个崭新大国的气质。周恩来的立场,赢得了许多与会国家的认同和国际舆论的好评,使得美国顽固孤立中国的立场暴露无遗。当时,美国《商业周刊》评论道,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
站在甲午年的历史坐标上看,日内瓦会议的意义在于:60年前的甲午年,中国是战败国,任由列强瓜分,清政府失去了朝鲜和其他亚洲藩属国;而到了1954年,中国是战胜国,能够对国际会议施加影响,使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得到和平解决。
但这次会议没有触及钓鱼岛问题。1972年,美国把琉球列岛的行政权(并非主权)交给日本,其中包括钓鱼岛,这造成了日本在此后中日争端中占据优势,而美国又可随时介入的局面。中国政府至今未承认这一行动的合法性。
第一部宪法问世
日内瓦会议结束后,周恩来回国投入另一件大事:协助毛泽东筹备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毫无疑问,1894年甲午海战失败的根源,是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在1954年,毛泽东等人考虑的,正是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国家的生机和活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不再重蹈历史的覆辙。并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要承担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新宪法。1954年6月11日,在宪法起草委员会的最后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总结说:"宪法的起草,前后差不多7个月。第一稿是在去年11、12月间,第二稿是在西湖,花了两个月时间。第三稿是在北京,到现在又修改多次。每一稿本身都有许多修改,在西湖期间的稿子,就有七八次修改。前后算起来,恐怕有一二十个稿子了。""总之,是反复研究,不厌其详。"
1954年9月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如期举行,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表决。出席当天会议的代表1141人,表决结果为:投票数1141张,同意1141张。结果一经宣读,全场欢腾,掌声持续了5分钟之久,庆祝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与宪法一同起航的,还有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中国社会开始向前大步迈进。2年后,中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3年后,"一五"计划各项经济指标提前完成,国民收入总额增长53%,全国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增长23%……从这个甲午年开始,中国展现出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