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关于黑龙江省农民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摘要】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比例较高,农民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农民教育工作能够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农民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工作者的目标,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推进农民教育工作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调查研究的关键是调查,调查数据直接影响研究工作,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从1984年建立以来做了大量调查工作,其调查数据完全能够支持对黑龙江省农民教育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农民教育;调查研究;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4)10-0057-03
  【收稿日期】2014-05-1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黑龙江省‘三化同步进程中人口迁移趋势研究"(12C050)
  【作者简介】韩德亮(1982-),男,黑龙江呼玛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1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万字,共分8个部分33条,其中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两个问题的论述成为全文亮点。在改善乡村治理机制部分中谈到了农民综合素质提高问题。强调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培养良好道德风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连续11年发布1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并且每年的1号文件都会或多或少地提到农民素质、农民教育等相关问题,足见党和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自从2012年农业部正式发布《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得到地方政府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本文通过对2013年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年终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目前我省农民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黑龙江省农民教育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工作仍未达标
  黑龙江省农村基础教育工作一直都比较完善,较其他省份有人口较少、人均耕地多、农民收入高等优势,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农村义务教育工作还与先进省份有一定差距。2013年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显示,7-13岁儿童人数为2044人,在校生人数为2007人;14-17岁青少年人数为2816人,在校生人数为1693人,可以看出仍有181%的儿童和677%的青少年没有在校接受义务教育。而2012年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显示,7-13岁儿童人数为1956人,在校生人数为1942人;14-17岁青少年人数为1910人,在校生人数为1701人,072%的儿童和1094%的青少年没有在校接受义务教育。[1]通过对近两年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我省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工作仍未达到100%的目标,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早在1986年就已经颁布并于2006年重新修订,但在我省的执行情况并不是很好,直到现在仍未达标。
  2.农民文化素质停滞不前
  农民文化素质提升缓慢是我省另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农村固定观察点多年的数据调查结果看,连续多年我省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样的情况如果得不到改善就很难提高农民专业技能素质。2013年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显示,在2280名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是211人,占925%;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是1302人,占5711%;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686人,占3009%;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的农村劳动力仍有81人,占355%。而2012年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显示,在2353名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是209人,占888%;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是1325人,占5631%;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727人,占3090%;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的农村劳动力仍有92人,占391%。[2]从两年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我省农村劳动力各文化程度比例几乎没有太大变化,农民文化素质改观不大。
  3.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缓慢
  《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将实施的"五大工程"中,排名第一位的就是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程,由此可见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据2013年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显示,在农村劳动力2780人中,只有142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占总数的623%;有213人接受过非农职业教育或培训,占总数的943%;有278人接受过职业教育培训,占总数的1219%。而据2012年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显示,在农村劳动力2363人中,只有137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占总数的579%;有215人接受过非农职业教育或培训,占总数的910%;有305人接受过职业教育培训,占总数的1291%。[3]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技能的培训在我省农村的落后,这也直接导致了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举步维艰。从农民农业职业教育和非农职业教育两方面看,非农职业教育情况好于农业职业教育,这与我省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相关,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对外出农民工的培训工作,而忽略了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培训。
  4.农民教育负担仍然较重
  从2006年开始取消农业税又对农业生产给予各种补贴以来,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民增收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取消了学杂费,为农民减轻了一部分负担,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相关教育消费的不断增加,农民在子女教育和自身劳动技能培训方面的负担在不断上升。观察点数据显示,2013年农户全年总支出为44231元,其中教育支出户均2546元,占总额的575%;2012年农户全年总支出为42743元,其中教育支出户均2917元,占总额的682%。[4]可见农民在教育方面的开支仍占总支出的一定比例,尽管农民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实际金额比城市居民要少,但是较少的农民收入让他们承受了很大的负担。endprint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被弱化
  一是新农村建设考核指标缺少农民教育工作。从2006年开始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向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方面倾斜,并未将农民教育作为重点工作。地方政府从政绩出发,将更多的工作精力投放在其他方面,没有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农村教育工作被弱化,导致了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状况多年来没有发展,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缓慢,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落后。二是农村地区缺乏基础教育监管机制。我国已经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但是这些法律在农村地区执行情况不尽人意,一些农民子女辍学情况严重,并没有受到相关处罚,法律约束效果不明显。三是农村社会、家庭教育功能弱。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子女教育目标两极分化,一些人努力培养子女希望他们能够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此"跳出农门"在大城市生活;一些人根本不重视子女的教育,认为在农村文化不重要,只有埋头苦干才是发家致富的关键。
  2.农民文化素质提高工作没有得到重视
  农民文化素质提高缓慢的主要原因是这项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告诉我们要提高民众整体的文化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整体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需要长期的重视和努力。黑龙江省农村人口比例较高,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必由之路。另外,高素质人才不愿意从事农业工作也是重要原因,我们发现凡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基本上没有回到农村继续当农民的,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农业在社会上的地位比较低,另一个原因是收入不多。这就造成了农村人才的外流,又没有吸引人才的能力,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农民这个群体文化素质长期以来停滞不前的现状。
  3.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落后
  一是农民专业技术培训不到位。农民职业教育包含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其他专业技能培训两方面。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直接影响粮食增产,与全国第一产粮大省的地位不相符;其他专业技能培训则直接影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农民没有二三产业的职业技能,外出就业较为困难,大部分农民进入城市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直接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主动转移的积极性。二是传统农民思想依旧存在。由于我国一直以来的农民意识影响,让农民对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三是农民教育工作方法陈旧。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以完成教育的课时量和培训农民数作为衡量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好坏的标准,实际上,找到良好的培训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等造成了农民教育支出的增加。新一轮农村教育改革取消了乡镇中学,小学要适当合并,农村孩子要上学可能从小学开始就住校,这样就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另外,教育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学校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屡禁不止,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只能被动接受。非义务教育阶段昂贵的学费也是农民教育支出增加的重要原因,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偏高是不争的事实。农民在各个方面的弱势地位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关注和照顾。
  三、政策建议
  1.将农民教育工作列为地方政府考核的内容
  一是将农民教育工作置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评价体系之中。新农村建设考核体系的建立各地有不同的标准,从现行多地考核标准看基本上没有将农民教育工作作为考核标准之一,地方政府对农民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建议将农民教育工作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标准之中,以此督促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二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执法力度不强让《义务教育法》作用不够明显,执法部门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工作,对于农村适龄儿童、青少年辍学情况严格管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运用多种宣传手段改变农民落后的教育观。农民教育观的落后让农民对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农村地区教育部门应该运用多种宣传手段,让农民关注教育事业发展,重视子女教育工作。
  2.从政府开始重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政府首先要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只有政府重视才能尽快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尽快提高。另外,可以考虑建立农业职业资格制度,可以通过对文化素质的硬性规定督促农民自觉提高文化素质,尽快实现现代农民与高文化素质农民的对接。另外,要强调农业在我国的主体地位,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应该得到应有的地位,通过对农业生产的改革让农业自身产生对人才的吸引力。积极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险的建立、社会保险的建立等工作缩小城乡差距。给予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更多的优惠政策。
  3.努力培养有职业技能的新型农民
  一是改善培训条件,合理利用培训资源。对于各地零散存在的农村职业培训机构,应该合理整合,建立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培训基地,改变目前机构零散,办学能力差的现状。二是创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方式。改变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模式,建立在农民群众中喜闻乐见的传授方式,让农民不再感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是任务是负担。
  4.关注农民的教育负担
  一是建立农民教育补偿制度。对于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又需要住校的情况给予一定的补贴,包括生活补贴和学习补贴;对于农民子女接受非义务教育的情况给予更高的补贴,用经济上的补贴弥补城乡收入差距。二是努力平衡城乡教育资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一直存在,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要减轻农民教育方面的负担就要努力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让农民子女就近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良好的教育。三是重新定义教育收费标准。这方面主要是指非义务教育阶段,高校收费应考虑到城乡收入的差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考虑城乡学生不同标准收费,同时加大对家庭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力度。[5]
  【参考文献】
  [1][2][3][4]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发展研究所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调查数据[Z].哈尔滨: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发展研究所,2013.
  [5]韩德亮.影响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C]//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0:478-482.
网站目录投稿: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