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依据思路及实施构想


  【摘要】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课程衔接问题的思考,从现实依据、理论依据、现代教育学依据以及操作依据等方面找寻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设计依据;围绕着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活动、技能训练等方面对课程衔接的设计思路进行思考;面向现实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落实提出实施构想。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依据;思路;构想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4)10-0046-03
  【收稿日期】2014-06-09
  【作者简介】张大伟(1982-),男,安徽凤阳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中高职协调发展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课程的衔接又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做好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方案的设计是课程衔接得以实现的保证。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依据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其核心是解决课程的衔接,要想做到中高职教育课程的衔接就要考虑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各自对技术知识和培养层次的要求。从理论上来分析,中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应该是衔接与递进的关系,应由浅入深,由窄变宽,避免重复。
  1. 不同层次教育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实依据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属于不同培养层次的职业教育。两种不同层次的教育其培养目标定位不一样,这也就决定了即使相同专业,课程的内容选择上也存在区别。中高职课程衔接既不是为了突显高职教育课程相对中职教育课程所具有的高等性,也不是为了下压中职教育课程,而是要使得中高职课程内容能够相关。即要在同一个体系内规划中高职课程,使得在同一专业中,高职教育能清楚地知道中职教育的课程内容,中职教育也能清楚地知道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面对相同的职业,两种不同层次的教育岗位能力要求不一样。这种能力要求从水平上说有高有低,从范畴而言有宽有窄。为此,可以以中高职教育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目标及实现目标所要求的能力为依据,分别选择中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从而选定课程的内容。
  2. 效益最大化原则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依据
  效益最大化原则即生产者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消费者以最少的花费获得最大的满足。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环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和雷同现象,不同程度上导致教学资源的重复浪费,降低了办学效益,违背了效益最大化原则。基于对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方案的设计也是为避免课程设置重复,避免资源的浪费。
  3. 终身教育理念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代教育学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周期逐渐缩短,职业岗位变化日新月异,个人职业不断发展,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于接受高一级教育都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学习成为大多数人终身不懈的追求,在这种形势下职业教育终身化成为必然的趋势,构建一个满足人们终身职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教体系,成为促进个人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一方面满足了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健康合理的职教体系的建立。
  4. 课程开发的系统化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操作依据
  现代职教课程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教育活动系统。这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了各课程各领域的不同元素,可以说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是一个由多领域、多元素所组成的复杂系统。课程是一切教育活动中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也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因此,为了保证关于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有序性、整体性和有效性,必须运用课程系统论来指导具体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的贯彻实施。
  二、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思路
  中高职课程衔接主要围绕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活动、技能训练等方面进行衔接,做到循序渐进、层次分明、有序结合,推动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1. 坚持以职业生涯为目标——明确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专业定位
  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并不包含在职业上成功与否,每个工作着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面向社会不同职业的合格人才。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这种发展能力就包括职业生涯的发展能力。职业教育要以职业生涯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确做好专业的定位问题。针对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培养对象不同,未来面向的职业不同,因此就要对中高职相同专业或相近专业之间进行系统思考,明确各自的培养目标,未来面向的岗位,避免专业培养内容的重复,同时也为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进一步提供学习的空间,提升所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拓展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
  2. 坚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确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设置
  任何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可能涉及很多项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若干课程内容之间必然有其内在的联系,即知识的前后承接、左右呼应等。职业教育中课程的学习更多的是围绕着某一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来进行知识的学习,也既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来组织教学活动。中高职教育中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工作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知识点提炼基础上进行开发设置的,可以说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课程设置是围绕工作任务中的所要处理的内容进行确定的,并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以及学生接受能力进行组织。中高职教育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来开设相应的课程,体现出层次性,考虑到知识的递进关系,难易程度,做到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同时应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重新组织和编写教学内容,案例和数据应来自企业实际,做到流程化、任务化、模块化。按照工作任务为核心划分教学单元,形成融过程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于一体的能力培养单元,教学过程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实现知识与技能、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endprint
  3. 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内容
  职业能力是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础,也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目前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通常把职业能力解释为"工作任务的胜任力",而中高职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工作任务的胜任力"的教育,其人才培养是通过课程教学实施的。不同的职业对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应根据所从事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设置哪些教学环节,所有开设的课程,所教授的内容都是为培养必要的职业能力服务的。根据不同职业需要的职业能力来选择中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对接专业的不同层次的教育来选择课程内容的难易及先后顺序。
  4. 坚持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设计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学活动
  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是以相应的载体进行的。中高职教育的教学活动载体就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典型的工作项目和任务。这些典型的工作项目和任务可以以案例的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呈现。不同专业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常以项目或模块的形式进行组织教学,而不是以学科知识的形式呈现。在教学活动中典型的案例能更好地符合中高职学生学习技术知识的特点,以案例的形式能更直观更容易把抽象的技术知识以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案例形式呈现,从而更容易获得技术知识。如汽车类相关专业在学习认识发动机的构造时,就可以以具体的发动机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不是对着书本空讲理论。在设计中高职衔接教学活动时,应考虑对接专业典型案例的呈现,应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和培养目标的层次来进行案例的选择。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典型案例的选择应避免重复和雷同。针对对接专业须做到整体设计教学活动,选择适合的典型案例。
  5. 坚持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学生只有掌握熟练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职业学校普遍要求学生除了获取学历证书外,还应取得本专业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中高职教育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中应以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作为参照,组织对应的技能训练项目。中高职教育作为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其同一个专业所要求的从业资格也不一样,因此在针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应做到循序渐进,有序上升。技能训练项目可以按照职业(行业)标准来确定,并参照不同级别(种类)的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来强化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技能训练。只有参照了职业技能鉴定所要求的内容,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项目的训练,才能保证技能训练课程衔接的有效实施,中职学生的技能训练才能为后续的高职教育打下基础。
  三、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施构想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涉及政府、合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个系统,需要各方对衔接问题进行系统设计,提供相应资源,有效配合才能确保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落实。
  1. 以试点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衔接的开发与实践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保证,针对中高职衔接各地也在积极进行探索,出台相关文件,并以具体专业为试点项目实施"五年一贯制"、"对口单招"、"3+2"(3年中职教育,2年高职教育),"3+3"(3年中职教育,3年高职教育)等类型的中高职衔接教育。基于试点项目的探索也可避免课程改革中的重大失误。各地所实施的中高职衔接教育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课程的衔接。可以通过实施的试点项目探索对接专业之间课程衔接方案的开发与实践。从而把课程衔接方案从最初的构想上升到最终的落实。通过局部试点项目的实施,为将来更多专业的对接提供课程衔接的实践经验,也为进一步扩大试点中高职教育衔接,涵盖更多的专业。通过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试点专业的全面实施,最终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 政、行、企共同参与制订中高职课程标准
  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落实上还仅仅是对接双方学校的行为,没有上升到行业、企业、地区或国家等更高的层面。要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需要集中社会职业教育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合力制订出相应的中高职课程标准。教育主管部门应以行业或区域为基准,立法鼓励企业参与,主动提出人才需求,并颁布相关的最低课程标准。以行业、企业和中高职院校之间共同探索开发出符合实际操作的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作为对接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的依据,也避免和减少了合作双方院校之间开发课程标准的误差。作为项目的建设单位,应该有一批熟悉技能型、高端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应用性本科院校和现代产业、行业专家团队组成,将中高职课程衔接改革的层次从单个高职院校提升到政府、行业、企业、区域的水平。
  3. 依托职教集团,统筹教育资源,落实课程实施
  为使中高职的课程设置有效衔接,在编制中高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加以通盘考虑,可设想依托以高职院校为核心的职业教育集团,统筹集团内教育资源,中职与高职间加强合作。集团内各校的人、财、物可保持相对独立,而在教育方面相对统一,各中等职业学校执行相对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既要考虑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又要考虑到每年有一定比例的优秀毕业生经考试进入高等职业学院的相关专业学习。高职院校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考虑课程设置与中职的衔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所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相同的,因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的标准也基本相同,基本是同一层次的学生。这种双方的合作,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来说都有利。这种以职教集团为纽带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可以做到有效统筹集团内的教育教学资源,也可充分利用合作双方院校的各类资源,保证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
  [2]刘春生,张存群.论中、高等职教衔接的理论依据[J].职业技术教育,2000,(19).
  [3]龚卫星.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问题初探[J].职教通讯,2000,(11).
  [4]黄彬,等.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2,(35).
  [5]郑坚.简析美国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的中高职衔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
  [6]周大农.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设计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3,(3).
  [7]庞世俊.职业能力概念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8]刘育锋.中高职课程衔接中"课程"概念选择研究[J].职教论坛,2012,(4).
网站目录投稿:寻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