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双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艾比班·依米提+阿不力克木·木加帕尔
  摘要: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学好汉语是一项既艰巨又神圣的使命。当前,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又给我们少数民族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语言感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掌握汉语的质量,为此良好的语感将推动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领悟汉语,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双语教学界的重视。语感是双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双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学生;双语语感;培养
  一、少数民族学生双语语感方面的现状
  何为语感?语感指的是言语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它是感受及理解词语的一种感情,即一个人对语言敏锐而正确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固定在人的头脑之中,不需要经过理智的思索即可运用自如。四五岁的儿童虽然并不懂语法规则,但已能熟练地说话,他所依靠的就是长期在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自然形成的语感。这就充分说明了语感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1]双语语感是人们对双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对双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对双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我们对双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就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双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在语言实践中有时感到某种语言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不同个体由于语言感觉能力和语言实践量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因此有些人能从别人的语音、语调、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等准确把握别人要表达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义,而有些人则不能。这些都告诉我们语感在双语学习、运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双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语感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双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对语言知识、语言理论、语言规律比较重视,认为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认为只有告诉学生更多的双语的规律(语言规则),学生才能少犯并避免错误,但是实际的双语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2]社会上一些少数民族同志虽然从未接触过正规的学习,缺乏对双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系统知识,虽然他们不能流利地进行双语的认读,但是在社会交际中他们却能"游刃有余",说出的话基本上没有语病,语言表达上毫无困难。而一些从小学直到中学甚至大学都一直在系统学习双语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社会交际中却总让人感到"张口结舌",话语中错误百出,甚至严重影响了语言的表达。这些情景不得不让人深思:双语的语言知识究竟如何转化为双语的语言交际能力?如何提高双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呢?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效果证明:作为第二语言的双语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双语语感的培养,要强化语感教学,弱化知识教学,通过充分的语言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双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双语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感事关他们学习双语的效果。而少数民族由于大多有自己的母语,所以,在双语教学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对双语教学中语感的把握更难。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双语语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二、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双语语感的方法
  1、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语言环境,如果离开了语言环境就无法学习语言。在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中,语感是逐渐获得的,在初始阶段,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一些双语的词汇、句子,都是通过模仿、记忆获取。在双语会话表达时都是先和本民族语言对照,再由母语语感转换而生成双语。
  (1)社会是双语语感习得的大环境。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以说普通话为主要交际语言,新闻媒体、电视、广播等都用双语来传播,这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是少数民族学生形成语感的有利条件。[3]在新疆这个多民族的语言环境里,好多人除了精通本民族母语外,还精通其他民族的语言,比如汉民族的人会维语、蒙语、维吾尔族会蒙语、双语等等。这都便于各民族在语言的交流中学习双语,初步获得双语语感。
  (2)课堂是双语语感学习的重要环境。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获得双语语感,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重视课堂这个环境。在课堂中,老师会系统地讲解双语语音、语汇、语法等知识,学生在同伴、老师的相互激励下学习双语。课堂上,双语教师能运用教材、科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正规教学,教师能有目的地创设双语学习的情境,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识汉字、读双语书、说双语,在课堂小环境中进行听、说、读、写活动,不断习得词汇、句式、句子。在课堂环境中能让学生的双语知识、双语运用能力、双语语感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提高。
  (3)重视课堂外的交际活动,习得用语规则。真实的交际实际上大多是在课堂外进行的,如学生的日常生活及交际活动等等。学生语言能力既包括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也包括动态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交际语感只能通过目的语的交际活动习得。第二语言习得的大致规律如下:课堂语言输入——语言理解表达——语言规则吸收内化——形成语言技能——与自然语言接触——形成语言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双语目的就是要把机械性的训练转化成交际性的训练。语言运用是创造性的过程,学生不但要调动学过的语言形式和语义组合,还要放到连贯的话语中进行表述。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双语的思维能力,还能把第二语言形式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到交际情景中去,提升学生双语语感能力。
  2、加强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加强学生言语实践是培养双语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语感是在反复的言语实践中,在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中积淀而成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双语的交流学习中,逐步进入双语学习的第二阶段。学生通过大量的言语实践和掌握的双语的特点,可以直接用双语会话,形成双语的初步的语感。到第三阶段,学生可以凭借双语习得的知识,对双语的字、词、句、语法等不需思考作出直接的正确判断,到此才形成了真正的双语语感。因此,要重视语言习得规律,让少数民族学生在交际中掌握双语,在与同伴、教师的言语实践中生成双语语感。
  (1)创设学生语言实践的环境是语感习得的先决条件。语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语言实践的环境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学生长期接触而浸润于其中的语言材料具有什么性质,学生形成的语感中势必也会无意识地带上这些性质,所以创设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是语感形成的先决条件。教师的语言能力、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等都会影响着学生的语感的生成。同时还可以借助某些情境和契机把真实的和接近真实的交际引入课堂,目的就是力求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初次见面场景、食堂吃饭场景、开会场景等,通过师生、生生在互相的对话交流中习得第二语言。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用双语交流、提问,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问题中加强语感。
  (2)多"读"多"背"是语感习得过程中一个有效的语言实践方式。不少教育学者强调,人在反复的诵读中,可以促进语言主体对言语对象的内化。在同一语言的反复熟读中达到"成诵"的目的,这又是记忆、积累的过程。因而,在少数民族双语的教学中以"读"为主线,通过范读、跟读、朗读、复读、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双语语音的正误、音调的流畅、词义的内涵、表达的贴切、语势的磅礴、语法的运用、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直到弦外之音都能够有所体会。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唐诗及文质优美的短小散文,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双语的魅力。如读李白的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让学生看到不仅是天门山、长江,还有从"断"想到天门山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也可联想到祖国山河壮丽,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在读中发现双语与母语的异同,分析双语语音的特点,使学生由模仿、记忆过渡到形成语感阶段。
  (3)多"听"多"说"是语感习得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言语实践环节。听话的能力是口头语言接受能力。"听"是信息的输入,是内化的吸收。听话活动是听说人借助听觉分析器官,接受语言信息,并通过直觉思维加以辨识、记忆、理解、品评的过程。是以识记理解语言内容为中心的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过程。也是听说人将说话人的外部语言(有声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直觉思维)的过程。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语感不仅在倾听中萌芽,而且在倾听中生长,使得学生的听觉语感图式不断丰富浓厚,最终习得口语语感。教师标准音的讲授、诵读,同学间对问题见解的交流都有助于学生语感的生长。
  (4)重视强化语音,语义,句式的训练。在培养语感能力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不是语言理论知识,而是自动化的言语技能、技巧。要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首先应具有跨文化的意识。由于母语的根深蒂固,少数民族学生在交际时,都要依附母语,所以要尽可能地鼓动学生调整自己的文化心态,运用目的语的文化方式进行交际。教师要强化语音、语义、句式的训练,使它尽快内化成学生第二语言的知识。如何强化语音、语义、句式的训练呢?以听话教学为例,一是听辨训练。包括辨音、辨词、捕捉词语,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语音入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听辨一些双语绕口令来辨析语音。比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板凳宽,扁担长,扁担放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放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放在板凳上"等对学生进行听读训练。也可以让学生做多音词的辨析训练,例如,"着"的四种读音、"差"的四种读音等,同样也能进行语音的声调训练,包括阴阳上去四声的训练,还可以从学生实际语音出发,对照普通话标准读音,进行校正语音的训练。随着民族学生对汉字语音识别度的提高,对字词句理解的加深,就能进行诗文朗诵中昂上、降抑、弯曲、平直四调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汇感,即通过经常让学生听读、听说新鲜词语或关键字眼,培养学生对双语言的敏感和捕捉词语的能力。比如,教师让学生听读朱自清的《春》,让学生细心聆听,然后口头复述,看能记下多少词语,用以训练民族学生积累捕捉新词语的能力。二是理解训练。即聆听理解训练,训练学生对通过听觉筛选、组合、提取以及准确全面理解记忆的能力。如:用"古丽来了吗?"不同方式的提问、听话者不同的表达就可以训练学生的辨识力、想象力和判断推理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听说双语、学习双语的兴趣。因为同样表达一种疑问,不同的表达方式暗示着说话人的不同的态度和意向。在对学生语感的训练过程中就要让学生推测出说话人的态度和意向。
  (5)加强语言表达实践活动的训练。语言表达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双语综合能力的表现,是语感训练的有效途径。它分为书面语表达和口头语表达两种。书面语表达主要是指写作文。提出"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张孝纯先生有个建议:"作文时,要求学生在充分构思的基础上边写、边读,写完之后再认真读几遍,不顺口、不顺耳的地方要修改。"这就是训练语感。
  三、重视双语基础知识,汉文化知识的学习
  少数民族学生要掌握好双语,形成良好的语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双语言知识、双语文化知识。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的、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只为该民族特有的带有特定历史色彩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现象。只有深刻理解这种语言才能学好它,少数民族学习双语也是如此。
  1、双语文化知识是少数民族学生理解词、句、篇的重要桥梁。语言体现文化。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萨丕尔《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少数民族学生初学双语时对汉文化知识知之甚少,比如学生学习歇后语、成语、俗语时会出现许多困惑,。这就要求教师传授一些双语文化知识,给学生讲解中华灿烂、悠久的历史及典故,使学生了解双语文化知识,对所学的双语文化知识理解、积淀、运用,并把这些知识纳入学生的语感图式中。离开汉文化,民族学生不可能进行更好的交际,因此在双语教学中,不仅要讲授双语语言知识、运用语言能力,还要加强双语文化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提高双语语感。
  2、双语基础知识,尤其是双语语法知识与双语语感具有密切联系。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双语基础知识应该是指一些浅显的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的知识与技能技巧,也包括双语语法知识。如"双语拼音知识"、"基本的双语语法知识"、"理清课文的条理"、"基本的写作知识"等。少数民族学生对言语的感知、理解、把握不可能是从空白开始的,总是从他的语感图式出发的。教师必须向学生作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利于民族学生对言语的感悟、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对言语作品的感悟过程中点点渗透,才能更好地为语感的深化服务。特别是双语语法知识的教学对语感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们互为因果,共同促进。语感也因语法知识的介入而变得更为实用。只有精通某种语言的语法才能真正地掌握某种语言。
  语感离不开语法知识,一个在头脑中没有形成语法体系的人是没有办法形成完整可靠的语感的。(1)语法教学能提高学生口语的表达力,减少语言交流中的病句,避免产生歧义。目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语法知识教学。学生没有认识到语法为基、语感为用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忽略了语法的学习。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交际双方都要以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语法结构加以认同和修正,从而赋予话语正确的意义,最大限度地避免语言交际中的误解。(2)语法教学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语法水平低的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不但容易读错而且还不易发现话语中的隐含意义,特别是一些结构复杂的语句,如不作语法分析就无法谈语言的感觉力。(3)语法教学能促进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一个人说话写文章是否流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是否连贯快速。但是并不是有较强思维的人就能表达流畅,因为这与个人对语法规则的把握有关。有的人说话前言不搭后语,错句连连,不是思维混乱,而是没有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所致。所以语法知识的学习是少数民族学生形成双语语感的重要一环。
  四、结语
  双语语感会使民族学生在听力、口语、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双语语感的培养有利于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促使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能够让少数民族学生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少数民族聚集处的这种双语语言氛围中,民族学生通过大量地听,通过理解,运用和重复,使双语文字的规律,含义和情味等,在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大声朗读跟读,大量地读,可增强语感,提高口语能力,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本文以新疆为例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双语语感的现状,困境,提出了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双语语感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周键.论双语语感教学[J].双语学习,2003(1).
  [3] 刘军等.新疆中小学双语(双语)教学研究文集[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2008.
  [4] 蔡伟,张先亮.语法教学与语感培养[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网站目录投稿:南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