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精品图书与出彩电视文化节目协力复苏传统文化


  摘要:为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知识,近几年,电视媒体和出版业都有不少亮点。在央视节目中,传统文化类节目日益引人注目,越办越红火;同时,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齐鲁书社,这两年也在普及传统文化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不过,要想真正让传统文化在仍然有些浮躁的社会中"复苏",电视节目和图书需要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笔者做为出版人,通过归纳、审视近两年的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和齐鲁书社精品好书,在此思谋传统文化类图书的出版在媒体多样化的今天该怎样发力。
  关键词:精品图书;文化节目;传统文化
  一、近两年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梳理
  在近几年的央视节目中,传统文化类节目日益引人注目,越办越出彩,其中诗词大会、汉字听写、成语大会、戏曲大会、经典朗诵这几档节目最为典型。在这些节目播出后,众多报刊都是一片喝彩,兹梳理如下。
  1、唐诗宋词,各领风骚。2017春节期间在央视播出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汇聚了一批真正热爱古诗词的普通百姓,成功掀起了一阵"诗词热"。节目现场,除了董卿和四位点评嘉宾,包括百人团在内的选手们可谓藏龙卧虎,直说得上"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此番的"百人团"在设计上也别出心裁。节目总导演颜芳表示,若把诗词定义为阳春白雪般高冷高雅的话,《中国诗词大会》的创意设计则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经历、情感来感受这种高雅。
  2、朗朗诵读,播撒爱心。在《中国诗词大会》后紧接着播出的,是新锐文化节目《朗读者》。这一档节目的定位是大型文化情感类,从每一位嘉宾真挚的人生情感故事出发,通过文字和朗读,分享人世间一切有态度有温度的情感,以此与观众达成共识与共情。随后,在《朗读者》的效应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阅读的行列中,全国各地的朗读亭一度人满为患,在全国范围内刮起一股"阅读风","做个读书人"成为一种自豪。
  3、汉字之美,文化之根。从前些年的《汉字听写大会》到近期的《汉字风云会》,每周一个多小时的功夫,孩子们对着电视机,备好纸笔听写,校正和学习常用、易错汉字,许多家长也守在电视机旁检验自己。这样的做法、这样的事情看似很简单,但我们不该忘记: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断绝,作为载体的汉字功莫大焉,因而汉字之美在根本上就是中国文化之美。这类节目的缔造者关正文表示,汉字书写能力是关乎民族未来的百年大计、千年大事,千万不可把文化节目当成时髦来做,只有在坚守中创新才是真正的担当。
  4、成语故事,中国智慧。作为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瑰宝,成语不仅是修辞工具,同时也在字里行间凝结了祖先的智慧,承载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精神。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成语、更快地记住成语、更多地理解成语背后的含义和文化,《中国成语大会》匠心独具,通过电视媒体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充满了丰富深厚的文化密码,传递了千锤百炼后留下的处世哲学。可以说,成语是打开传统文化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是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手。
  5、梨园春色,戏曲缤纷。普及必要的戏曲知识,是对戏曲这门国粹艺术产生兴趣的第一步。如果能让更多人了解一些戏曲知识,消除一些误区和敬畏心,多一份亲近感,消除人们对戏曲的陌生感,打破戲曲的知识壁垒,就能让戏曲更走近当代观众,甚至是青年观众。而近期刚刚落幕的《中国戏曲大会》正是在戏曲的亲近性上下足了功夫——以戏曲知识问答取代"选手竞唱",从而扩大了把节目的参与者的范围。置身其中,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也就升华了[1]。
  二、不忘初心:齐鲁书社普及传统文化的探索
  最近几年,以"文兴齐鲁,功在学林"为己任的齐鲁书社,在普及传统文化方面不忘初心,努力探索,出版了许多精品图书,实现了图书的品牌效应。在此,笔者有意根据央视的诗词、朗诵、成语、汉字、戏曲五大传统文化类节目,选取齐鲁书社《人间诗画》《最美古诗诵读一百首(国画版)》《成语接龙大闯关》《老舍点戏》等四本好书简单介绍一下。
  1、《人间诗画》和《最美古诗诵读一百首(国画版)》。与2017春的"诗词热"几乎同时,齐鲁书社出版了《人间诗画》这样一本"一书三用"的精品好书——将诗词、图画、朗诵融为一炉。为了装扮这本新书的横空出世,齐鲁书社殚精竭虑,把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并邀请著名画师王世良量身打造60幅美画。这样一来,读者不仅可以品出诗韵,还可以尽情涂画出读者心目中的美景!更绝妙的是: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欣赏到唯美古筝配乐朗诵,曼妙的乐曲和深情的朗诵让读者愉悦身心、沉醉冶情。在此改用一句歌词:"诗词大美!妙文、妙图、妙韵、妙设计!心灵大美!"《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我们内心深蕴的情怀与渴望,这使得读诗已然成为一种良好修为的典型表现。在举国上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热潮中,她更没有任何理由不获得认可和欢迎。相比之下,《最美古诗诵读一百首(国画版)》虽然悄无声息,但是这本书中的插图都是国画,也是"一书多用"——读者在诵读经典诗词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精美的国画艺术;不仅"润物细无声",还弥补了传统文化类节目中没有专门举办"绘画大会"的缺憾[2]。
  2、《成语接龙大闯关》。最近十多年,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许多中小学教师都不再关心如何拓展孩子们的兴趣了。但是,来自济南历城区实验小学的丁惠臻老师,在从教时开创了"说话接龙"和"成语拍读法",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入选"暑期读一本好书(3-6年级)"榜单的新书《成语接龙大闯关》。许多小读者、家长、教师纷纷点赞。小读者、家长们和许多知名教师纷纷表示,这本新书对孩子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特别是非常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仅能熟记成语,还能让小朋友们从中感受到学习成语的快乐,不仅是记住,而且能烂熟于心。看过第二季《中国成语大会》中,主持人曾经让两位嘉宾探讨"成语究竟用不用‘学"。现在,伴随着《成语接龙大闯关》的面世,答案已经揭晓:与其死记硬背成语词典,不如玩儿转成语接龙!再加上在成语大会的现场,经常出现"写书帮"输给"读书人",甚至连著名网络文学作家月关也遗憾折戟,这无疑为成语的娱乐化融入到全民阅读中提供了更多机遇。正像有的家长说的那样,成语、诗词需要能"玩"出来,才是长久的记忆[3]。endprint
  3、《老舍点戏》。为了更好地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出去,让中国图书"走出去",于2017年8月出版了一部精品力作《老舍点戏》。书中收录的68出剧目提纲,凝聚了老舍先生在60多年前进行戏曲改革时,对国粹京剧艺术的深厚情感,也检阅和印证了老舍先生文学主张,具有极高的文学、戏曲、书法价值。根据老舍先生的剧目提纲,四年来共有55位画家和5位篆刻家根据对"点戏"手稿这块艺术瑰宝进行了艺术再创作,是近年来我国戏画作品最顶尖最集中的展示;5位青年篆刻家都来自西泠印社,他们的作品方寸之间或雄浑或灵动,与"老舍点戏"相得益彰。如今首次出版老舍先生"点戏"手稿,齐鲁书社遴选了200余幅精品。2017年8月5日上午,齐鲁书社领衔主办了"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行·《老舍点戏》画册首发式暨弘扬国粹展(济南站)",老舍先生的长女舒济先生和大批文化名流齐聚一堂,观赏到了老舍先生大量的戏改手稿[4-6]。而《中国戏曲大会》央视首播自8月6日始,由此可见齐鲁书社推出的《老舍点戏》还颇具前瞻性。
  三、精品图书与电视文化节目要通力合作,优势互补
  现在需要做一点总结和反思了:怎样做才是今后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央视多办文化类节目,吸引观众眼球?还是出版社多出传统文化精品图书,培养自己的读者群?笔者的答案是"二者结合,优势互补",应该选择的路径是文化节目与文化类精品图书互相结合。我们要直面这样一个现实:当下有许多传统文化的"潜水族"和"民间高手",这些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很真挚、很强烈的,过去不被人们所知、不为媒体关注,没有得到一个共同探讨和展示的平台。通过近些年央视和地方台的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制作,很多人已经"浮"出水面。他们通过电视这个平台让国学精神发扬光大,应该说很有效果。因而,弘扬传统文化,在今后更多的是要面对"门外汉",也就是对传统文化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的人,弘扬传统文化和普及国学知识的工作相对困难。在文化节目和精品图书需要通力合作、优势互补的过程中,应当以出版精品图书为主力、文化节目助推,而不是类似诗词大会、成语大会办完节目才出书。因为传统文化的精品图书不再只是图书中的精品,它同时也是面向大众的普及读物,并且比文化类节目更具备广泛性、长久性、传承性,对"培育阅读民族的土壤"至关重要,理当为主力;而电视文化类节目的视觉冲击效果和互动形式,能在相对轻松、娱乐、参与的氛围中让更多的人了解、接近、接受传统文化[7]。在此基础上逐步做到"欣赏和享受传统文化",遇有机缘还可以带来轰动、传播效应。因此,弘揚传统文化,要在多出精品图书的基础上辅以文化类电视节目,就像丰沃的土壤上不断绽放美丽的花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大繁荣,我们也应该有充分的自信:中华文明的精深和博大,注定了她在推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不断地厚积薄发、五彩纷呈。
  参考文献
  [1] 看文化"清流"怎样"吹"荧屏[N].北京晚报, 2017.06.16.
  [2] 让明星效应带动阅读之势[N].图书馆报,2017.06.05.
  [3] 荧屏语文课掀起暑期听写风[N].北京日报, 2017.08.08.
  [4] 《中国成语大会》:专家写给孩子的国学读物[N].搜狐网,2016.12.19.
  [5] 《中国戏曲大会》:戏曲更需要亲近[N].光明日报,2017.08.11.
  [6] 王皓淼.成语连珠,"环"乐暑假[J].求知导刊, 2017.17.
  [7] 王皓淼.老舍先生与画坛名家领你欣赏国粹[J].中外交流,2017.10.
网站目录投稿:乐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