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晶琳 姜维军 【摘 要】随着国家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资源进行挖掘和资源整合。全域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协调乡村旅游和环境关系。本文综述全域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相关理论发展过程,对目前国内全域乡村旅游和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对全域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环境承载力 2015年8月18日至19日,安徽黄山市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研讨班上,李金早局长从国家旅游局层面,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2016年2月9日,李金早局长发表署名文章《全域旅游大有可为》,进一步完善全域旅游的定义,指出"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随着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理论的逐步成熟与规范,全域旅游的轮廓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在大众面前,全域旅游的理论研究基础越加成熟。乡村旅游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如火如荼发展,有关全域乡村旅游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成熟。 一、关于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 有学者提出了"全域乡村旅游"的概念(朱世蓉,2015)。所谓"全域乡村旅游"理念,是指把一定区域的各个旅游景点、各种旅游资源当做一个整体来加以统筹的理念,也是以乡村环境为依托,使得各行业、各部门、各居民等共同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以此来推动乡村旅游的顺畅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構的有效整合。 目前较多学者侧重于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研究。陈凤君(2016)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发展全域乡村旅游要让乡村旅游社区居民充分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大力发展民宿旅游;在尽量不改变乡村原有建筑内外部风格的前提下,适当接入现代化生活设备;将文化创意应用到乡村旅游发展当中。"刘玉凤(2016))在《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一文中指出"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拓展和延伸,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核心要求,是乡村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动力所在。乡村旅游应突破传统发展模式,从三个层面实现融合发展:微观层面,乡村旅游要与其他旅游形式融合;中观层面,村旅游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融合发展,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和宏观层面,乡村旅游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吴恒等(2017)在《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考》中认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约束条件是乡村文化缺乏深度、产品体验度不够、乡村旅游产业缺少联动性。依托全域旅游大背景科学规划乡村旅游新发展体系,构建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体系。" 还有一些学者是运用实证方法探讨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唐烨(2017)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一文中认为影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政策。采用2010年到2015年的全国34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乡村的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经济有显著正影响。乡村的旅游资源禀赋越多,交通越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比重越高,乡村的旅游经济发展越好。刘楝子(2017)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域旅游:一个分析框架》一文中对全域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根据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要求,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起全域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以重庆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特色镇作初步实证研究,反映乡村区域全域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水平。刘焕庆、吴健(2017)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延边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中结合延边州乡村旅游发展特征及全域旅游的相关内涵及要求,从宏观规划制定旅游信息及数据平台建设,乡村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及制定乡村综合管理制度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宏观性建议。盛学峰(2018)在论文《全域旅游背景下黄山市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分析》中以黄山市为研究对象,提出发展黄山市乡村旅游的对策是创新管理体制袁引导社区参与;创新旅游业态袁推动产品升级;创新旅游服务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文化特色袁提高游客参与体验;创新主题定位袁提升旅游营销水平;创新产业支撑袁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二、关于乡村环境承载力的研究 方春梅(2010)在《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探讨》中认为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反映乡村旅游地当地居民、当地环境、旅游者三者和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特性总和。由资源空间承载力、经济设施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社会心理承载力4个承载分量构成。陈丹(2014)在论文《都江堰市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研究》中认为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乡村旅游地社区居民、乡村旅游地环境、游客三者和谐共存并使乡村旅游活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受能力的总和,包括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通过构建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模型,根据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来判断环境承载力状况,并根据环境承载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唐峰陵(2016)在《乡村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研究——以广西桂林市为例》一文中以桂林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对桂林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目前桂林市乡村生态旅游环境承载量总体上处于适载,说明桂林乡村生态旅游实际承载量没超过承载力范围,并对桂林市乡村生态旅游提出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规范旅游服务;提高各县旅游知名度等建议。张丽娉(2015)在论文《新罗区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研究》中对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界定,认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建立或度量至少应该满足:不降低旅游地自然环境质量;不降低游客的旅游经历质量与满意度;不伤害旅游地居民的幸福指数。并构建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新罗区乡村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三、总结及研究进展 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国内外相关乡村旅游的研究一是研究历程较短,才刚刚起步,主要是在旅游局局长李金在全国旅游工作研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后,2016年及以后相关研究迅速增长;二是主要集中在以全域旅游为视角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三是个案研究较多,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四是国内外对旅游环境影响力研究较多,研究对象多以旅游城市和景区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环境承载力,但是结合当前全域旅游背景研究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较少。所以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应与国家全域旅游布署相结合,更好的指导乡村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烨.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07):207-212 [2]吴恒、马华泉.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3):66-68 [3]刘焕庆、吴健.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延边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东疆学刊,2017(01):101-105 [4]方春梅,杨新征等.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340-342 [5]王俭,孙铁珩等.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5(04):768-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