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中国理财市场风起云涌,看点不断:股市大盘从2700点一路上涨,最高涨至6124点,买基金做"基民"成为"时尚";QDII的开闸,国内大笔热钱敲开投资海外的大门;QDII额度不断增加,基金系、银行系、保险系以及券商系的QDII产品你方唱罢我登场;国际金价创出27年来新高,投资价值引人注目;银行高端理财展露头脚;"港股直通车"即将开通;黄金期货上市在即等等。 2007是中国理财投资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它不仅造就一批"股神""基神",还教育了一大批希望通过投资获取财富的人,更让金融业界迎来了全民理财的春天。 2007年11月,搜狐财经与数字100市场咨询有限公司携手,进行一项"金融理财网络调查",旨在客观反映投资者理财现状及发展趋势,为金融业界的改革带来更多的思路。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国内大众理财人群,主要方式为在线调查,共收回有效样本671份。由于是在专业理财网站上进行的调查的,因此,调查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理财人群,具有很高的可信性。 国内理财市场走向成熟 理财市场发展:大量投资者于2007年进入基金与股票市场,其他理财方式均有增加,理财方式日趋多样化。 大众现阶段理财方式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70%的被访者是今年才开始是投资基金的。理财市场现状:基金理财已成为与储蓄平行的大众理财方式,投资者资金主要集中在房产、基金、储蓄、股票四个市场。 (注:人民币储蓄指作为长期储蓄用途的银行活期与定(注:人民币储蓄指作为长期储蓄用途的银行活期与定期存款,不包括用作短期消费准备的银行活期存款。)理财市场趋势:未来储蓄将大幅缩水,基金、股票投资增速将减缓,黄金和人民币理财产品将成为市场新宠。 未来可能增加或减少的投资 此次调查还发现,不一样的区域理财观念差异显著: 东北——不动产投资信心十足 有8.8%的投资者会继续投资不动产(相比总体5%)此外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空间巨大(25.7%与总体14.8%) 华北——基金浪潮中的第一方热土继续保持基金投资,此外增加股票投资 西北——风投冲锋,保险随后彩票、股票和商业保险的投资比例领先全国 华中——紧抓人民币,在保守中进取 华中地区人民币储蓄占绝对主导,预期降幅小于全国,黄金投资看好 华东——平稳避险唱主旋律 有11%的投资者表示要减少股票投资(对比总体7.7%),增加基金投资和商业保险。 西南——多样的投资,善变的策略 减少股票、彩票投资,转向新的投资领域:黄金、期货、不动产、商业保险 华南——抗风险能力强 有14.6%的投资者继续保持着股票投资热情(对比总体7.7%),此外会增加基金投资,储蓄较少。 基金、股票、房地产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储蓄面临缩水,能起到分散风险作用的新理财方式即将兴起,中国理财市场将渐渐成熟。 银行理财即将嬗变 银行人民币储蓄面临缩水,人民币理财业务、基金业务前景看好,银行业务重心需要有所侧重。 (注:人民币储蓄指作为长期储蓄用途的银行活期与定期存款,不包括用作短期消费准备的银行活期存款。) 便捷仍是是当前大众选择银行首要考虑,但理财业务的发展将使产品、服务、专业性等"软件"成为重要的决定因素 总结 未来银行业务将由普通储蓄向理财产品过渡,专业的重要性随之提升;国人理财方式的变革将导致银行竞争焦点的变革,未来银行的竞争由传统渠道的竞争转向服务与专业性的竞争。 基金呼唤投资者教育 在牛市的大环境下,多数基金投资者选择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 背景数据:在所有具备2006年全年投资记录的229只基金,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回报是110.36%,债券基金的平均年回报是14.29%,货币基金平均不足2%。 基金专家建议投资者按"选公司-选产品-看业绩"的顺序选择基金产品;然而在现实中,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往往是反的,更多的把基金当成获利工具而非理财工具。 从上表能看出,基金投资者还是过于看重收益,依然不够成熟。 工资与活期存款是基金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基金公司的资金来源并不稳定。 年龄与风险承受成反比?! 此次调查发现:在较大年龄的投资者中风险较高的股票型仍有较大投资比例,对于收益的乐观预期使大部分投资者忽略了风险这一因素。 一旦市场出现大的波动,这些人是否还会留在基金市场? 大环境: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当道,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看好。 存在问题: 1)暴富心理依然存在 2)基金的资金来源并不稳定 对基金投资者的建议:理性投资 所谓理性投资就是要避免一夜暴富的心理,把基金当作一种普通的理财手段,将闲散资金用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