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45岁是金融产品消费的中坚力量,其互联网消费的趋势越来越强,要求中国平安随消费者而改变。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提出要从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平台完成金融产品的销售)、金融互联网(互联网用户及互联网渠道的特点进行互联网营销)两个战略方向入手,推进中国平安集团非传统业务,围绕医、食、住、行、玩等需求,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各自需要在丰富的金融、生活环境中选择最简便的体验服务。 而在战术层面,则贯彻重视用户体验的战略宗旨,从用户需求出发,中国平安满足年轻用户的两大需求——足球和电影,前者围绕体育和运动,后者围绕电影电视剧,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策划大型的营销活动,回馈用户。 实际上,电影是年轻人娱乐休闲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有热度、有话题,影响周期长,是娱乐营销最好的手段;而电影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链整合延伸效应,其中蕴藏着巨大的获利机会,更适合品牌开展整合营销。所以2013年开始中国平安娱乐营销的重点往电影转移。 目前,国内主流的电影营销方式当属"产品植入或品牌露出",能为品牌带来最大的曝光和关注度。所以2013年中国平安植入到代言人葛优主演的《私人订制》中,2014年中国平安信用|卡植入《心花路放》中。同时,中国平安更注重将电影的热度引流到品牌,将线上热度引流到线下,促成销售转化。中国平安投入了1亿多元的市场费用,整合了7家子公司的资源进行深度融合,打造了刷平安银行信用|卡、私人订制平安夜、万人齐观等活动;冠名了《心花路放》电影的线下推广活动,深入到校园90后群体中。 2014年年底,中国平安又进行了一项尝试,即在不植入《匆匆那年》的情况下,整合了17家子公司的业务端口,进行话题包装,开展联合营销。并推出娱乐金融产品体系"平安好戏",通过借助大电影大娱乐、协同公司开发娱乐金融产品,达到获取年轻用户的目的。最终仅用22天就为旗下口袋银行、财富宝、壹钱包带来了32万新增客户、24亿的销售额。 如何选择具体的电影项目?我们主要站在用户的立场上来预判。首先,站在目标用户体验的角度,电影的受欢迎度如何,这决定了在营销层面的再包装和话题延展性。同时,也会听取代|理公司的专业意见,利用专业评估体系综合考量投资方、制作方、演员、导演和编剧;其次,也看重影片本身是否与平安有结合点,平安更倾向于选择年轻化、轻松有趣、关注度高的"全家欢"类的电影,而且只选择正面信息的电影。 如果用四个公式来总结中国平安的娱乐营销,则是:"高票房=高人气=大流量"、"高话题=高参与感=营销包装"、"高频消费=高黏性=与用户交朋友"、"年轻+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用户=未来客户"。如果浓缩成一个公式,其实应该是"用户喜欢=营销方向"。以用户体验的眼光来指导和规划营销,参与感必定很高。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MBA智库资讯微信公众平台:mbalib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