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是Eric Rise在《精益创业》一书中提出的理念,受到了许多创业者的认可。但是在MVP开发的过程中,不少创业者却陷入了一个误区,只看到了"最小化"却忽视了"可行性",导致产品最终失败。本文编译自Autodesk副总裁Jon Pittman最近发表在Medium上的文章,为我们论述了产品开发,尤其是物联网产品开发中,运用MVP理念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很喜欢摆弄各种物联网设备,是很多此类产品的早期用户。我算了一下,在我的家里、车中、我身上和我的宠物狗身上,总共有十几种不同的智能硬件。我用它们来控制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我发现,很多MVP似乎将重点放在了"最小化",而忽视了"可行性"的部分,以至于产品非常不稳定,很难用,甚至完全没法接受。有些设备的安装、联网和使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有一些时好时坏,下面是我遇到的几个例子。 智能家居控制中心。我有一套"智能家居"系统,用来控制灯光和门锁,还能对房间进行监控。这套系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根据日落日出的时间自动开关灯。但它隔三差五地出问题,不能按时控制灯光。在网络中断时,这个控制器也会中断。 智能体重秤。我的浴室里有一个体重秤,可以通过无线连接到健身应用。用了一年后需要换电池,可是换完之后,它竟然"忘了"我家的wifi设置,结果我又花了半个小时用电脑和各种移动设备才重新把wifi连上。 温度计的电池。我有一个能联网的温度计,需要4节7号电池,但是电量最多能撑一周时间。 物联网安全设备。我在一次展会上发现了一个很受欢迎的物联网安全设备,据说可以保护所有的物联网设备免受攻击。我在网上看评论都还不错,于是就买了一个。买回来先要安装,从说明书看步骤非常简单,可是按照指示操作完后却无法运行。我试着联系技术支持,他们告诉我解决方法,但这些内容在说明书里完全没有。最终安装好后,我发现我的电视盒子没法下载节目信息了。这不是搞笑嘛,我这种电视盒子还是很普及的呀。于是我又联系厂商,他们说会修复这个问题,然后自动给我推动到设备上来。就在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发现我家的灯一直关不掉,原来是我的网出问题了,导致智能家居控制器的失效。我继续找原因,发现是这个安全设备推送的更新导致网络断开,把它关掉就恢复正常了。此外我还发现我的监控摄像头彻底坏了,也是这次推送更新导致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失败的产品?有些人可能推测上面我说的产品都是小公司的早期产品。但实际上其中不乏一些资金雄厚、经验丰富的大公司开发出的产品。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问题?我认为其症结在于:对最小化可行产品概念的滥用。 最小化可行产品在创业圈内非常流行,这个理念本身是好的,让开发团队把注意力放在早期用户最关心的功能上,再根据用户反馈进行调整。其真正的意图在于最小化产品设计阶段所做的无用功以及潜在的风险,只关注产品的核心功能,争取到早期用户,让他们看到产品的潜力和未来发展方向。 但是在实践中,却会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的现象,有些开发者只看重了"最小化",在开发中过于重视功能,而在对于如何实现这些不够重视。 70年代有一本非常畅销的哲学小说名叫《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在这本书中,作者Robert Pirsig提出了两个概念: 1. classic quality——强调理性分析、将整体分解成小部分,探究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关注点在于细节、内部工作方法和过程。 2.romantic quality——理解总体的形态或感觉,相对于细节更重视整体,关注周围的环境、情绪以及当下的状态。 尽管这样的划分比较笼统,但是这种思考方式对产品开发人员非常有用,工程师和业务人员应该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所说的良好的用户体验应该是两种模式的结合。如果过于重视classic quality而忽略了romantic quality,最终只会产生糟糕的用户体验。 很多公司开发出的MVP之所以无法像广告宣传中运行得那么好,原因就在于产品对环境的适应不够好。开发人员常常在各种功能和特性上放太多注意力(classic quality),而在整体的感觉和与环境的协调方面做得不好,"可行性"不足(romantic quality)。 Classic quality主要涉及功能、部件、关系、细节、边界、理性; romantic quality主要涉及整体、形态、环境、连接、感觉、感情。 那么该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呢?关键在于"平衡":把"最小化"的功能和产品的"可行性"结合起来,把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想要实现这种平衡,我们需要以一种用户更容易接受和使用的方式设计产品,让产品更加适应各种使用场景,能够与其它设备或系统兼容工作,最终完美地完成本职工作。 近来,产品开发者对设计越来越重视,这是一个好趋势,但是对设计的关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只设计产品的外观。我们需要对产品进行更深层次的设计,处理好产品的各种技术细节和功能,同时设计好产品的使用场景。而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内做好这种平衡,往往意味着只做少量功能,把每个功能都做到极致。 我前面提到不少失败的物联网产品,但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我最近接触到的一个联网的视频门铃。虽然这个门铃也有好几项"功能",但是实际上它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在门铃上加了摄像头,通过手机app可随时查看画面。 这款智能门铃可谓做到了极致。其app简单易用,产品安装方便,说明书指导很到位,能够快速连接wifi,产品包装中甚至还附赠了安装所需的工具箱,我只花了15分钟就搞定了,一点都不麻烦,也没有造成任何混乱。 这款产品的惊艳之处在于它比很多所谓的MVP还要简洁,但仅有的功能又比大多数产品实用令人非常满意。 智能硬件产品不能像app一样快速迭代,又与我们实际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更需要重视产品的可用性,否则就可能导致人们购买产品试用后发现不好用就扔到一边了,口碑很不好。利用MVP理念开发产品既要关注产品的功能细节,又要关心产品的整体体验。只有真正做到两者的平衡,才能开发出更加成功的产品。 作者:YvesYAN 来源:36氪 原文地址:http://36kr.com/p/53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