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的角色表演是一部成功动画片必备的重要条件。本文将以二十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迪斯尼动画电影中角色的表演风格为主线,以点代面地对此段时期迪斯尼动画的角色表演手法和艺术理念进行分析,探寻当时迪斯尼动画角色表演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迪斯尼;动画电影;角色表演 如今,迪斯尼动画电影已不止是美国商业动画的代表,更成为了动画界的一个概念标签。众所周知,迪斯尼的动画影片造就了许多经典的动画角色,同时这些角色的表演也可谓典范,尤数二十世纪80至90年代的动画电影中呈现的角色表演最为经典,如《小美人鱼》(1989)中的小美人鱼与寄居蟹管家,《阿拉丁》(1992)中的神灯阿拉丁与飞毯,《狮子王》(1994)中的刀疤和丁满鹏鹏,《花木兰》(1998)中的木兰与龙,《泰山》(1999)中的泰山和猩猩等。这些极具戏剧性的角色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但能将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真实地传达给观众,还能够让观众领略到动画艺术中运动的魅力。 此段时期的故事内容主要根据经典童话故事和古老传说改编而成,片中的角色造型也呈现出更加符号化、概念化的趋势,突破了之前力求写实的传统造型,比例越来越夸张,轮廓线条逐渐从柔软的曲线向有硬度、有角度的曲线过度,线条更流畅、更富有张力,更适合于做夸张的角色表演。角色表演的风格也突破了以往穿插传统戏剧中单人吟唱的表演方式,转为融合美国百老汇的集体歌舞的表演方式,角色表演更自由奔放。通俗易懂、娱乐性强。夸张、幽默、风趣、自然、轻松、活泼的表演也延续了百老汇一贯的表演特点,丰富多变的舞台背景设计,配合上现代化的灯光和声响设计,使角色表演惊喜连连、变幻莫测。越来越丰富的电影语言的使用,也促进角色表演向更细腻的方向发展,给予更充分的表演发挥。 以下将以二十世纪80至90年代中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经典角色为研究对象,剖析其角色的表演手法和表演风格,探究塑造角色的成功之道。 一、人类表演和动物表演的完美结合 此时代的迪斯尼动画电影中,动物与人类几乎达到了完全融合的境界,动物角色既完美地体现了动物的本性,又完全拥有了人类特有的动作行为,人类与动物行为的融合产生了更生动有趣、更具观赏性的角色表演。以《小美人鱼》中音乐家塞巴斯乡的表演为例,身为一只寄居蟹,它有着寄居蟹的动物本性——遇到危险的时候将身体缩回壳内,但是钳子和腿却留在外面。他还是音乐家,其钳子就像人类的上肢一样,可以夹起指挥棒,指挥海洋生物乐队进行演奏,也可以用来划水前进,还能用它们做出肢体表演以帮助语言表达。 二、虚构角色的表演 在此时期,迪斯尼尝试创作出了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角色,比如小美人鱼和灯神,让角色表演突破了以往的限制,进入到一个更高更灵活的角色表演新领域。如小美人鱼将人和鱼类造型结合在一起,上半身是人类,而肚脐以下的双腿合为鱼身,膝关节踝关节淡化,双脚被鱼的尾鳍替代,在做前进运动时,双臂自然垂放在身体两边,完全靠鱼尾以鱼的方式游动,尔后,她又模仿人类女性"走路"的模样,在水中直立,单手叉腰,胯部夸张的左右摇摆,尾鳍随着胯部的扭动左右柔和地摇曳着,尾鳍流线型的表演让少女的柔美与活泼更有独特的韵味。再比如章鱼女巫乌苏拉,其上半身是一个肥胖丑陋的老女人,下半身是一只巨大的黑色章鱼,相比起美人鱼的一条"腿",乌苏拉有八条"腿"——八只触手,用它们可以做更多更有趣的动作表演,如用触手跳舞、拥触手抓握东西、拥触手走路等,完美地体现了章鱼诡异、迅猛与平缓相结合的运动方式。 三、百老汇式的歌舞表演 歌曲和舞蹈一直都是迪斯尼动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给予角色以更丰富的表现方法和表演形式。80年代之前的迪斯尼动画中经常穿插着以单人吟唱为主,悠缓的手势或舞蹈为辅的戏剧式表演。而80年代后的迪斯尼动画打破了这种戏剧式表演的传统,大胆借用了美国百老汇式的舞台剧表演方式,以气氛强烈的音乐为基础,由多个角色相互配合吟唱歌词,再加上张扬的肢体表演,来演绎重要的故事情节。百老汇式的歌舞表演经常出现在角色需要对某种现象或事件做出解释,以及发出感慨的时候,这样避免了长篇大论的枯燥对白,这种方法既有效地表达了角色的思想意图,同时也给角色更多表现自我特色的机会,并且准确地竖立起了感情基调,自然而然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小美人鱼》中女巫乌苏拉演唱《可悲的灵魂》的片段,以深沉、黑暗的咏唱为基调,节奏缓慢却很有力度,加上乌苏拉与歌词和音乐节奏契合得天衣无缝的章鱼式的肢体表演的配合,将整个歌舞片段的黑暗诡异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四、 特写镜头语言中的角色表演 此段时期后的迪斯尼动画引入了更丰富的电影镜头语言,突破了以前最多只对角色使用到上半身近景镜头的传统,开始使用角色面部进行特写甚至大特写的镜头。面部的特写镜头能够更清晰地展现出角色的表情,角色在特写镜头中可以做更微妙更细腻的五官表演,来表达更复杂的心理变化。而面部的大特写镜头主要是针对眼睛和嘴巴表演的展示,起到主观强调的作用,也增强了气氛。比如《小美人鱼》中女巫的嘴部大特写,她向艾丽儿提出用声音来交换腿,动画师将其夸张的嘴型动作和台词"你的声音"完全地契合,起到重重地强调台词的效果,加强观众对听觉以及视觉的双重冲击。 参考文献 [1] [英]理查德·威廉姆斯.《原动画基础教程》.邓晓娥,译.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 [美]弗兰克·托马斯,奥利·约翰斯顿.《生命的幻象:迪斯尼动画造型设计》. 徐鸣晓亮等,译.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3] [英]休·莫里森.《表演技巧》. 胡博,译.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4] [美]帕特·威廉姆斯,吉姆·丹尼.《迪士尼传奇》. 李雅芬等,译.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5] [英]格林·威尔逊.《表演艺术心理学》. 李学通,译.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6] 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第二版).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7] 薛燕平.《非主流动画电影》.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9] 李四达. 《迪斯尼动画艺术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0] Hans Bacher.《Dream Worlds: Production Design for Animation》.Focal Press,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