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微表处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微表处作为预防性养护的一种主要技术方式,已经被推广用于我国中高等级路面的常规养护工作当中,并以其优异的经济社会价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结合旧沥青路面微表处施工的质量基本要求,针对常见的施工过程及施工后产生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和对策探讨,希望为相关路面养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表处;养护;问题;对策
  一、微表处基本工艺内容及优势
  微表处施工养护是在稀浆封层的基本技术上发展起来的预防性养护技术,随着材料的不断改进优化,在上世纪70年代德国首先将稀浆封层发展为微表处,并于90年代传入我国,目前已经在我国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并广泛运用于各类等级路面的补强加固预防类养护当中。微表处作为预防性养护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施工材料与操作内容与稀浆封层相类似,即采用合适级配的碎石或砂、无机填料(水泥、石粉、粉煤灰等)以及改性乳化沥青、水、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拌和形成的稀浆状沥青结合料,用摊铺机械将其均匀摊铺在路面上形成沥青封层。
  微表处之所以能在诸多国家地区的道路养护工作中被广泛应用,源于其施工和效果方面的显著优势:
  (1)经微表处后的路面相当于为路面顶层补充磨耗层,令原有路面的防水能力和抗滑能力均有显著提升。
  (2)显著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防止路面老化及面層松散剥落现象,具有明显经济效益。
  (3)施工材料简单、施工进度快、施工难度低,可以实现短时间封闭(施工)—开放交通的效果,快速修补路面辙槽类病害。
  (4)施工要求较低,常温下施工即可,且环保无污染,不产生烟尘废气及噪音等。
  二、微表处施工基本质量要求
  (一)材料质量要求
  集料:集料所采用的碎石石材需坚硬耐磨,表面整洁无污泥杂物附着,选用级配以中粒式为主,成型厚度为5或10毫米。相关研究调查表面,结合料中砂石当量值与路面湿轮磨耗值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砂石当量越低,湿轮磨耗值越大,其耐磨能力就越低。因此微表处所选用砂石当量应当控制在65%以上,从而满足结合料基本耐磨耗性能。
  改性乳化沥青:乳化沥青材料所选常用改性剂主要为SBR或SBS,经改性后的乳化沥青能够显著增加沥青结合料的抗磨和抗车辙能力,经改性剂改性后的乳化沥青需满足表1中乳化沥青技术指标。
  水及其他材料:水通其他基本养护法选用水相同,以饮用水为宜,保证水中无杂物污染即可;填料多数情况下选择硅酸盐水泥或石灰粉等,按强度等级和经济情况选择适宜填料即可。
  (二)矿物级配及油石比
  根据相关技术标准指导意见,路面封层施工推荐的油石比范围选择为6%至10%五种油石比,对混合料进行图2中步骤2/3及负荷车轮试验后得出结果确定最终沥青用量(湿轮磨耗试验确定最低、负荷车轮试验确定最高用量),确保路面既能满足磨耗又不泛油打滑。此外混合料含水率需通过稠度试验检测其和易性是否满足,避免出现含水率过高导致的离析。
  三、微表处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混合料乳化沥青破乳太快
  乳化沥青破乳速度过快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温度和集料两部分,从温度角度来看,无论是乳化沥青温度还是施工当日地表温度及气温过高都会导致乳化沥青稠度降低出现破乳反应速度过快的现象;而混合料中如果级配过细或含砂率过低,会导致乳化沥青分子在摊铺后流动性大,进而加速破乳速度。此外如果集料采用的是新破碎的、表面活性较大的砂石,也会导致破乳速度过快。
  破乳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微表处性能达不到所需养护效果,在材料还未完全成型后就硬化,达不到所需的拌和时间,因此为完成顺利摊铺,可以采用如下对破乳速度过快这一问题进行应对:(1)增加乳化剂用量并适当加水;(2)如施工温度过高可适当加入硫酸铝缓破剂,以降低破乳速度;(3)施工前在地面洒水湿润,降低地表温度;(4)石料尽可能选取清洁整齐表面粉粒较少的,或加水冲洗处理。
  (二)摊铺后混合料脱离
  摊铺后脱离主要包括两类即在摊铺后部分区域粒料结块脱落,主要发生在接茬位置;另一类是在开放交通后,随着时间推移和交通荷载的加重,造成摊铺后的薄面层脱离路表。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摊铺后养生不到位,路面或道路周围有雨水或积水渗入,导致路面与微表处粘结层粘接不密实,从而在行车荷载和动水压力作用下导致的剥落;(2)对贫油路面或水泥路面没有喷洒足够的粘层油,导致路面与微表处面层粘结不足;(3)选用的集料过粗或油石比过小,沥青粘结力不足,导致自骨料到整块的脱落。
  而由原因分析我们不难得到相应的防治对策,为避免混合料剥离,首先在施工前要注意施工时的气候和天气,尽可能的避开在雨季或气温过低时进行施工,并在施工前对原有路面进行清扫,对贫油或混凝土路面进行适当的多撒布粘层油处理;其次要调整好结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避免粒料过大,也避免细集料过少;最后要注意施工时的交通管制,对接缝和道牙位置注意好缝隙处理,防止水分渗入。
  (三)微表处后泛油
  泛油是微表处后最常见的病害,由于稀浆摊铺后的流动性较大,很容易产生局部油多石少的不均匀现象,或者由于在配合比设计阶段选用的细料粉料太多,粗集料的强度较低,导致路面在交付使用后长时间的摩擦下趋于软化,再加上地表温度升高,种种因素都会导致路面在微表处后出现泛油。
  为此,为避免微表处施工后路面出现泛油的情况,需要严格控制油石比,避免沥青用量过高,并在实际不同地区进行调整,干热地区选取油石比应当尽可能较正常油石比下降1-2个百分点,并对粗集料的强度和硬度进行控制。一旦发生路面经微表处后发生的泛油情况,如果情况严重,可以考虑在泛油位置撒布5mm石屑或砂并进行碾压,以增强路面的抗滑性能。
  【参考文献】
  [1]喻永梅,黄国强. 微表处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 山西建筑,2009,35(19):224-226.
  [2]魏本民. 微表处施工工艺与常见问题的质量控制[J]. 华东公路,2011,(01):6-9.
网站目录投稿:冬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