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梓洋+唐艺文+李莹 (637001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成都)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提出了关于法治的内容,"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被写入了会议公报。公报体现了法治与教育的息息相关,在高校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大高校都做出了积极响应,表现出了对法制教育的重视。 法律是治国之本、安邦之基,了解法律、尊重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校学生,更应该遵纪守法。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大学生忽视法律法规,违法乱纪的现象层出不穷。加强对于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已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 法律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社会法制的建立被自己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反作用于基础,为基础而服务。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的实现又依赖于社会法制的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制度是调整各种经济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一种基本手段。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对大学生必须进行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约束自己行为的法制意识教育。 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一个群体,他们对市场经济保持着密切注意和极大热情。他们努力学习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各类知识,积极准备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使自己成为国家经济建设路途中的有用之才。 但是,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却并不乐观。一是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不够。我国各高校均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学生在课上能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知道怎样使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身权益。但是,这门课课时偏少,受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难以在一门课上扎实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因此,当个人遇到法律问题时,通常不能通过正当的法律手段予以解决,表现出法律知识储备的不足。二是未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判断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往往就是"仁"。仁爱观的消极作用就是要求人们拥护封建宗法制度,这种思想在当代大学生中依然存在。除此之外,权大于法的人治专制思想也依然存在,从而造成了法律被架空的现象,降低了法律的尊严,削弱了法律的权威,体现出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欠缺。三是大学生犯罪率不断攀升。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康树华调查得出,20世纪60年代,青少年犯罪中大学生犯罪的比例约为1%;20世纪70年代,这个比例上升到了2.5%;最近几年,该比例上升到17%。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大学生比例不断上升,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大学生犯罪率本身的上升。由此可见,很多当代大学生并没有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素质,让法律对自身行为产生制约。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尤为重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犯罪率攀升 经济市场化对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加剧,使得大学生努力变得自立自强。但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悬殊、消费至上现象突出,有的大学生价值观偏颇,对此不能正确对待,把钱的多少作为成功的判断标准。大学生多数没有自身经济来源,生活所需主要依靠父母给予的有限生活费,有限的金钱和强烈的物质诱惑容易造成心理落差,遇上家庭富裕的同学更易造成心理刺激。于是有的大学生盲目攀比,为了在心理和物质上得到满足,不择手段选择偷盗等犯罪行为。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犯罪中70%都是盗窃案,盗窃目标有现金、笔记本电等。另外,社会上贪污腐败、假冒伪劣等不良现象也会对大学生心理造成影响,这些都有可能对敏感的大学生群体造成心理冲击。 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普及,高科技犯罪日益增多。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学习能力较强,但自身价值观却不完善,容易掉入网络犯罪的黑洞。例如,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上散布谣言,破坏社会安定局面;有的大学生充当黑客,用尖端技术对社会造成危害,其影响远远超过普通犯罪。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创业增多 報道指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其中100万以上就业困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转变思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宏伟蓝图。大学生自主创业慢慢成为一种趋势和无奈选择。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群体逐年扩大,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法律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组织设立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如不同组织形式的债务承担方式、税收政策均不同)、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如合同法律问题、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创业组织终止的法律问题等。创业团队要想成功,对各环节的法律问题都必须有所了解。 针对以上因素,现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法制教育提出以下对策: 1.营造校园法律氛围 目前我国陆续出台了有关教育发展、学校管理的法律法规,为高校法治提供了充分依据。师生员工知法守法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因此,高校应该重视法制学习与宣传,可在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及教职工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讲座,如利用培训等机会请专家作法制讲座;可对学生开设各类法律相关的课程,以选修和必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还可通过报纸、广播、网络等方式进行宣传;也可举行座谈和讨论会,加强师生员工的学习与交流。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学校领导要身先士卒,使校园内从上至下都了解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为管理者依法管理、教师依法从教、学生依法律己奠定基础。 同时,高校应定期开展法律知识教育专题讲座或报告。帮助学生丰富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营造大学校园学法、守法、懂法的氛围。高校尽力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用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在学校的法治环境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的榜样,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高校法制教育与家庭法制教育相结合 首先,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课改实行之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结合在一起组成一门课,从整体上進行逻辑框架的建立。要充分发挥法律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除了课程的结合,还需建立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高校中担任法律基础教学任务的老师大多不是法律专业出身,对于课程的教学往往是通过自学与自身经验的结合,缺乏系统学习,难以把握法制教育精髓,课程往往简单死板,难以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对法律形成深刻体会。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是培养法律意识,建立法律理念,而不是简单地懂得法律皮毛、熟记法律条文。鉴于此,高校必须提高教师自身法律素养,使教师在教授法律课程时言之有物。 其次,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在学生的成长中,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负有直接的责任,他们也往往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因此家长应经常与孩子沟通,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如发现问题应积极与老师取得联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加强对创业相关法律的培训 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完整体系的构建首先要从观念层面入手,树立学生对于法律的正确认知,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在具体工作中运用法律知识。一方面,高校应该转变固有观念,认识到创业相关法律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作用与影响,并设立相应的课程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创业过程中法律的重要性,在创业筹备之时,不仅仅应该重视创业相关的实践因素,也应该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以备不时之需。 学习都是为了实践。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之后,应该形成创业法律思维,并学会灵活运用这种思维去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简单使用单向灌输的方法是做不到的,而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上的实践,多数指的是案例教学,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去分析,从而将法律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如若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就知道如何去解决。除了课堂上的案例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采用更为灵活多变的手段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例如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代入情景,更加深入地运用法律工具。更进一步的,学校可以与法院取得联系,组织学生现场旁观真实庭审,学到更多实际的技能与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2003,7月17日. [2]靳诺主编.德治法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9). [3]周长春主编.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 [4]陈华洲,廖扬眉.大学生维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 [5]吴秀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初探[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6]龙在飞,彭远威.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法制化的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7]滕怀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8. [8]李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体系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9,(32). [9]郭立.浅析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与大学生权利保护的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3. [10]石峰,姚锷.民法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11]傅强,魏增产,王新红.合同法[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12]崔浩,王亚云,丁小萍.行政法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3]何东平.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价值及路径探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 晏梓洋(1991~),男,汉族,四川南充人,辅导员,研究生,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四川省法律进高校"校级专项基金,校社专项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