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世上匆匆行走,见到很多人和事,让人心存几分感慨。 游览庐山,一张毛主席在如琴湖畔坐着藤椅的照片印象加倍深刻。因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任何一个景点,做照相生意的人都在摊点放上一张藤椅,并摆上这张放大了的照片。他们声称毛主席曾经在此游览并留影,就差点说这张藤椅就是毛主席坐过的。甚至黄龙潭、仙人洞、含嶓口这些没有湖水的地方也摆着这张坐在湖边的照片。给人的印象领袖的足迹遍布庐山的每一个角落。如果这些举着照相机的老少们一辈子都没撒过谎,而现在每天却要靠撒谎谋生,心里应该是怎样的悲哀和无奈。我想,伟大领袖在天有灵,也只能勉强地为自己以这样的方式荫及芸芸众生而感到些许欣慰。 踏进丽江古城,被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所震撼,纳西族、白族等少数民族风情使人耳目一新。想品尝一下那些米粉、粑粑之类的风味小吃,见店家门上挂着方形赭黄色木牌,古色古香,上书"电影《千里走单骑》拍摄地",门口尚有一群少数民族的少男少女们载歌载舞,热情地邀请,便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里里外外仔细考察一番,用力回忆电影里哪些镜头是这般模样。然后坐在张艺谋和高仓健曾经坐过的小竹凳上吃东西、拍照,自有一番风趣。出得店来,从街的这头向那头放眼望去,妈呀,差点没晕过去。小小店铺一家接一家,家家门前挂着赭黄色、古色古香的牌子,上面书写的内容一模一样,像统一做的似的。家家门前一群少男少女载歌载舞,扯着游客的袖子热情邀请。其目的当然也是统一的,不言自明。 同伴说,这几十家店,肯定有一家是真的,《千里走单骑》确乎是在这一条街上的某一家店里拍摄过。可是,哪家是真的呢?有限的那点儿观览时间容许我们心存疑虑,但不容许我们去一一甄别。 丽江古城经历过强烈地震,城内大部房屋倒塌,现如今屹立在那里的土木建筑都是仿制品。这是无奈之举,人所共知,我们认可。起码我们还可以欣赏仿造得是否逼真。但是不应该是假的东西,竟掺了假,况且绝大部分都是假的,让人不能容忍。靠造假谋生的人们,改了吧!不然的话,也许有一天会尝到自己酿成的苦果:游人们识破了一处假的东西,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他在街上走了一圈之后,会怀疑这米线不是正宗的,觉得没必要花钱去品尝;这凹凸不平的古道也兴许是仿造的,别拍照了,不值得一看。既然面前的一切都令人索然无味,倒不如静静地远眺快要融化了的玉龙雪山吧!因为它肯定是真的。 花几千元钱到这里游览的游客们走了一趟大理丽江,转身回到家乡之后,只能向亲朋好友叹口气说,这些个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已经变成了一个个商业气味浓重、挺无聊的地方。 在另一处旅游胜地——雄伟壮丽的武夷山,游人们还有新的发现。武夷山的最高峰天游峰突兀高耸,游人们沿着一条窄窄的小路向上攀爬。大家挥汗如雨,不时地站下来歇歇酸软的双腿。但是,只容一人通过的台阶,八九十度的坡度,几步之外就是万丈深渊,不允许你停留的时间过长。后边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拱着你,推着你,只能前进,不能停留或后退。站三五秒钟,看看高峰脚下缠绕着的九曲溪,碧绿碧绿的,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一刻的心旷神怡,就已经够奢侈了。 从山脚到山顶的羊肠小道旁,还真有两处站脚歇憩的地方。有方圆四五平米的坡地,周边有栏杆等保护设施,像高速路上的"加油站"。但是,很少的几个"加油站",都被做摄影生意的人占领了。 四周全是美景,民间摄影师们拍照的角度不用选就非常好,洗印的技术上乘,武器装备精良。他们身后架着的"长枪""短炮",脖子上挂着高像素的数码相机,还有在这个弹丸之地拍的实体照片是无言的广告。当游人们得知"先拍照,收到照片后付钱,十元一张,不好不要钱!"后,贪恋美景的姑娘小伙子们,成对成双的恋人们,脸色红润的大爷大妈们,便趋之若鹜。令人惊奇的是,成千上万的游人,住在不同的宾馆里,待晚上大家分别回到宾馆时,竟能在大厅里找到自己的倩影。你三张,他五张,张张照得不错,舍弃哪一张都觉得可惜。当时我就想,短短的一天半天的工夫,山上拍照,山下洗印,剪切、压膜,再沟通好无以数计的大小导游或宾馆大堂,按他们提供的游客名单把照片分到各宾馆,也不管照片上的人能否接纳。对于一个个体户来说,这是怎样一个浩繁的工程,怎样的精确无误分工合作。 使用同样的招法,还有摄影录像者站在九曲溪沿途的石壁上,为过往的漂流游客照相、录像。他们不用主动招揽顾客,只要不断地沿途奔跑,不断地号召撑竹排的伙计尽量靠近岸边,鼓励坐在竹排上的游客向他们招招手。他们几乎为竹排上所有的游客拍照、录像。当你回到宾馆,在饭厅的墙上看到挂着一排一排在九曲溪上漂流的游客照片,且表情、动作俱佳;电脑屏幕上同时播放着游客们色彩靓丽,角度适宜的录像。想留下这些照片、录像光盘吗?对不起,交钱!游人们愿者上钩。有人花钱拿走光盘、照片的,一边欣赏,一边大呼上当;那些舍弃了自己的照片、光盘的人,又觉得极其后悔和遗憾。 不知这一群人何时发掘出这种谋生手段,看着他们又矮又瘦的身躯,黝黑的脸庞,用温和而谙哑的嗓音不厌其烦地和游客讨价还价,心里竟有些发酸。 九曲溪漂流,画报上经常出现的画面,是向往已久的旅游项目。参加的人多,得早早起来,赶到渡口排队才行。上排之前,导游通知我们每人须交五元钱给撑竹排的人,每个竹排上坐六个人,要凑30元。我们嘴里不说,心有不甘:我们每人已经花30元买了漂流的票,怎么还交钱?导游说,上了竹排,沿线的导游解说就靠撑竹排的人,给他们点小费,他们会多说几句。 依次坐到竹排上。望望单薄的甚至透水的竹排,深不见底的溪水,顿生把命运交给他们的感觉。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那些整天泡在九曲溪里的撑蒿者,觉得新奇。他们之中有老有少。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熟捻地摆弄着小小竹排,时而哼着民歌,时而给游客讲点沿岸的民间传说。见他们轻松自如的样子,感觉还好。若遇到撑竹排的是两位年过半百的老翁老妪,能顺利地撑走那竹排,他们就已经竭尽心力,哪有精神给游客讲解沿途风光。看到他们辛苦的样子,有游客要接替,他们顾虑安全问题,不肯放手。问及他们每天的收入,说是每撑一趟,两人得到15元钱,每人7。5元,不足票价的十分之一。每天能撑三四趟,收入三四十元,其余被旅游管理部门收去了。如果游客给些小费的话,当然很高兴。 说着,听着,眼前那张张黝黑多皱的脸庞,条条精瘦力疲的臂脚,给游客们增添了一种新的阅历,渐渐生出很多同情之心。大家额外拿出的5元钱,在他们的大欣喜面前,显得多么微乎其微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