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对待财物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有时特别大方,有时特别节省。 他被魏国封为吴王之后,曹丕趁机索要大量奇珍异玩,如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孔雀等。孙权的臣下都认为曹丕的要求于礼不合,不应该给。但孙权说,给,要多少给多少。 孙权对于将士的奖赏也特别大方:如吕蒙夺荆州立下大功,孙权赐他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坚辞不受,孙权不许。 而孙权对于自己可以说是够节省的了。他当皇帝十八年,未在都城建宫殿,住的还是多年前的将军府。直到柱木腐朽才开始修缮,而且只用武昌宫的旧材料。他曾下令禁止各地进献皇帝御用的方物,还下令降低皇帝的伙食标准。 这两种不同的态度统一于他的人生志向上:他要做一个有作为的好君主。 尽量满足曹丕的物欲,是为了赢得时间,避免两面受敌,扭转吴国的危急局势。 重赏立有大功的将士,是为了激励部下奋勇作战,乐于效命。 节省自己的衣食住行的费用,是为了减轻国力负担,赢得百姓的拥戴。 由此看来,孙权的确是一个志向高远的开国君主。他把财物视为身外之物,而不是追求的目标。 奇珍异玩非不宝贵,但心有大志者不以此为意,而意在自己志向的实现。 语曰:玩物丧志。沉溺于物欲之中,人就丧失了远大的志向。这话反过来说也是对的:丧志者玩物。人无大志,遂汲汲于一物之利或一物之趣。 我每每看到打麻将上瘾者夜以继日挑灯苦干的样子,深为感叹。只有胸无大志、无所事事者才会染上这种徒然消磨时光的嗜好。还有吸毒等等,那是极端的表现形式了。 人的一生总得有一个最根本的奋斗目标,他一生的作为就应该以这个目标的实现为中心;任何可能干扰和破坏这一目标的举止行为都应该尽量避免。如此,才能做到人生无悔。 有不少人觉得追求舒适、豪华的生活就是人生的目标,此外再无它求。现代社会高生产、高消费的特点的确容易导致物欲横流,使人们的精神寄托和理想追求越来越少。逐逐渐渐这似乎倒成了一种正常的现象。 实际上,这是一种人格的退化。一个人没有了一点精神追求,没有了一点属于他个人终生不渝保守的东西,他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要想过穷奢极欲、一掷千金的生活,恐怕作为皇帝的孙权是最有条件的。但他没有这样做。 面对着这位三国时代的古人,那些以一桌酒席几十万元来争豪斗富的"大款"们,那些崇尚金钱万能、享乐第一的拜金主义者们是否会有一丝醒悟,一丝惭悔? 是应该好好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