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黄杰开书店不卖教辅只卖"人文气质",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时代,他的特立独行令人钦佩。而王尔德的"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就是他给自己的座右铭,这个座右铭,又让人感到了一丝"文化苦旅"的悲凉。 在为黄杰点赞的同时,我又想到了我们那个小县城的一家书店。 那是二十多年前,我在我们的小县城看到一家新开张的书店,书店门上大大的牌匾吸引了我:三味书屋。我走进书店,书籍的种类和书店的品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很多书籍都是这个小县城以前找不到的,我买了几本西方哲学名著,并和年轻的书店女老板交谈了几句,她说她就是要在这个小县城开办一家高品位的书店,为提升家乡读者的阅读品位服务。 但过了没几年,这家书店就不再有什么好书可买了:书架上满满登登全成了教辅类读物,且醒目地标着"小学教辅""初中教辅""高中教辅""中考冲刺""高考冲刺"等类别,顾客却是异常地火爆。再与老板交谈,她说没办法呀,原来进的那些书几乎卖不出去,进来的人99.9%都是要找教辅的。我说那你这牌子也该换成"一味书屋"了,老板苦笑道,我首先得吃饭呀。其实,应该换成"无味书屋"才对,因为教辅在严格意义上根本就不是"书",更不会有什么"味"了。 这家书店从"三味书屋"到"一味书屋"或者"无味书屋"的变迁,我想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现在的大人几乎不读书,二是现在的孩子只读教辅书。 近三十年来,由于家长对高考目标的单一追求,出版市场的教辅读物应运而生并迅速泛滥。这些教辅几乎挤占了孩子所有的时间包括应该休息的时间,另一方面家长又严格限制孩子的读书范围,将真正应该属于"课外读物"的文化科学书籍都逐出孩子的视野。这样,绝大多数孩子便只读教辅书而不读课外书。 大人呢?他们一方面自己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没有通过阅读不断提高自己文化艺术科学素养的意识,一方面又都把"考大学"的目标全部押在下一代身上,希望下一代都能成为"成功者"。 这两个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当代中国人把考大学当作"读书"的终点而不是起点。因此,要培养全民的学习意识、阅读意识并提高阅读的品位,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教育入手,要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格局,让"读书""上学"与各种现实利益彻底脱钩。而更重要的,要培养全民的终身学习意识和通过阅读持续提升自己的人文与科学素养的自觉。 这些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要引导、帮助家长淡化"高考情结"、培养学习与阅读意识;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观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整顿出版市场,让"高品位"成为出版物的主流;书商也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底线,多开"三味书屋",不开"无味书屋"。如果有了这样的社会环境,黄杰也就一定会实现"生活"和"谋生"的双赢。 因此,我们为黄杰点赞,希望能有更多像黄杰一样"不想谋生想生活"的人涌现出来并坚持下去,而最大的希望则是重塑社会的文化环境,让"不想谋生想生活"成为一种社会的基本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