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论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新时代,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构建"大思政"格局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举措。红色文化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共同创造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包含着浓郁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要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必须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大思政;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9)05-0088-05 2016年底,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大會上提出了高等院校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论述。"大思政"格局就是要从根本上回答高等教育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研究"大思政"格局的丰富内涵,用"大思政"的重要论述布局高等教育,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有效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举措。 一、"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一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大思政"格局的重要论述,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大思政"格局的构建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全员育人,强调的是在高等学校内部各部门、各院系的教职员工全员参与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状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一个分工明确合理、联系紧密、相互协调配合的全员参与系统,高校所有教师和学生既可以成为教育者,也可以成为受教者,即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从而受到感化和接受教育。 "大思政"格局的构建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过程"育人模式。"全过程"育人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新生入学到大学毕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不间断地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还要寓于学校各种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学术讲座等一系列活动之中,这些活动本身要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活动的进行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从而使参与活动的教师和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大思政"格局的构建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全方位"育人模式。"全方位"育人是指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一切有利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大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全方位"育人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载体、资源的全面性,并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关注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样才能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的。"大思政"格局的构建需要寻找适合的资源和载体,红色文化正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载体和资源。 二、"大思政"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创造的具有鲜明中国色彩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本身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这也决定了新时代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需要红色文化资源的引领和融人,从而实现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将红色文化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举措。 1.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争中和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继承和弘扬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产生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包括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和红色精神文化资源。其中,红色物质文化资源表现为革命时期的遗物、革命战争的遗址等;红色精神文化资源表现为红船精神、建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 2."大思政"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概括起来,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具有中国色彩的卓越文化形态,包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红色文化的许多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价值,如理想教育、信念教育、爱国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涉及到政治、思想、文化、品德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有效弘扬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实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的内容。 (2)红色文化激发高校师生的爱国热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不等同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当前世界,各个国家是主权独立的,是国际各项活动的独立参与者。只要国家有主权特征,爱国就是必然要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引导师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弘扬红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将红色文化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让高校师生了解革命前辈救国救民、为国献身的感人事迹,让师生潜移默化地认识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无数爱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经过了百年抗争和艰苦奋斗而来的,这样更能激发高校师生的爱国激情和热情。 (3)红色文化坚定高校师生的崇高理想信念。理想和信念是人们的精神追求,是人们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的缺失,就会造成精神上的空虚,就会"缺钙"而得"软骨病"。一个人精神上"缺钙",就容易精神空虚甚至陷人精神荒漠,既不可能感受到丰满充实的精神生活,更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树立伟大理想和崇高信念,是大学生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和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艰难、执着追求崇高理想的奋斗故事。如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漫漫长征途中创造的革命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事业绝对的忠诚,坚定的信念是红军长征胜利的精神支柱,这样的红色文化正是新时代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教材,能够引导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树立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实现新时代的民族复兴梦而奋斗。 (4)红色文化培育高校师生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红色文化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全球各种文化、思潮蜂拥而至、目不暇接。特别是欧美文化和价值观念在青年一代的教师和大学生中呈现出明显的流行趋势,出现了一些崇洋媚外、质疑中国文化的现象。这样的严峻局势下,在高校师生中弘扬红色文化,让大学生学习我国奋发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红色革命文化,有利于提升高校师生的文化自信。只有高校广大师生树立了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腐蚀。 (5)红色文化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強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中包含的人物、事件、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一致的,如爱国、民主、文明等。因此,新时代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红色文化的价值导向,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三、"大思政"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作为中国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文化,要发挥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必须将红色文化融人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要创新红色文化育人的适当路径。 1.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要传道,白身必须明道、信道。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首先要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才能更好地成为红色文化的传道者。因此,在"大思政"全员育人体系指导下,高校全体教师要对红色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的红色素养,建设具有正确政治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红色文化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保证。 一方面,教师是"传道者",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发挥这一角色功能的前提。高校教师,要主动学习红色文化,加深对红色文化内涵、特征、发展演变、当代价值的研究,形成系统的红色文化知识体系,掌握红色文化教育教学规律。高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红色文化学习培训,通过专家讲座、红色实践基地考察、红色文化学术研讨等形式,提高广大教师红色文化方面的知识素养。 另一方面,教师要为人师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不仅要"言传"红色文化,还要身体力行来弘扬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自身的思想立场、政治品质、处事方式等对大学生起到"身教"的目的。可以说,教师以白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作出可以模仿的榜样是社会教化和教育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高校教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将红色文化的知识储备内化为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并通过理论教育和行动实践去带动学生、感化学生。 2.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中 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仅仅是各项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更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在大学生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因此,实现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价值,就要将红色文化融人到学生干部和党员的培训教育中,以便在其他大学生中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在高校学生干部和党员教育培训中,要强化红色文化的应用与传播,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机会,结合不同的活动形式,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了解红色文化,认同革命精神,让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在回顾历史中传承精神,在立足现实中点燃激情,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找到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 3.红色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堂和课程思政建设中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课堂教学是红色文化融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将红色文化融人课堂教学,根据红色文化的内容和特点与各门课程相结合,将红色文化融人到课程思政的建设中。 一方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红色文化育人作用。目前高校的《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都是融人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思政课教师在教授各门课程理论知识时找到相关的切人点,运用革命人物、革命事件等素材讲述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不仅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学习更多的红色文化知识。 另一方面,挖掘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切人点,把红色文化融人到相关教学环节中,打造课程思政。相关专业课教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在专业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创新教学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融人专业课课堂教学。 4.红色文化融入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中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校内实践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参与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要将红色文化融人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红色文化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发挥红色资源的隐性教育功能,以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红色资源融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活泼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红色历史、感受红色精神,这对于引导大学生的言行、培育良好道德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国家向心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积极意义。 校外实践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红色实践基地和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多种校外实践活动,如带领大学生到红色革命基地进行红色文化现场教学;带领大学生到贫困山区、边远地区走访调查;带领大学生走进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组织大学生拜访革命前辈,倾听革命前辈的革命事迹;举办专家学者讲座,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等。让大学生在红色实践活动中体验红色精神、领会红色精神、认同红色文化,主动成为红色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5.红色文化融入新媒体宣传教育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形式已被广泛应用。网络新媒体具有快速传播、信息共享、实时交互的优势,喜欢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更易受到网络新媒体的影响。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网络新媒体宣传教育中理应成为一种趋势,如开通红色文化公众号、建设红色文化宣传网、加强红色文化网络互动平台建设等。 在校园网络中增加红色文化内容,有利于构建网络环境的正确政治方向,净化网络媒体环境。因此,通过网络新媒体开拓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新阵地,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方式,还可以通过红色文化引导新媒体的舆论方向。 综上所述,在"大思政"视域下,要重视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积极创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01). [2]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 李琰,易连云.从"道德榜样"到"道德能动者"——教师道德形象的当代变迁[J].教育发展研究,2014,(10). [4] 杨会清,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N].学习时报,2016-08-08(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