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地图会说话"(ID:Map_BB) 本篇文章中涉及到的车牌,是指现阶段我国(除港、澳、台)大规模民用的"92式车牌"。 所谓"92式车牌",是指在1992年仅仅是在大庆、乌鲁木齐等地试点,1994-1995年才在全国开始大规模发行并沿用至今的车牌样式。 "92式"民用车牌中,用前两位的汉字加字母组合可以大概率的判断出机动车的来源地。 第一位的简体汉字是各一级行政区的简称, 第二位的拉丁字母代表的一般是各行政区下辖的地级市、自治州等二级行政区(由于字母I、O和数字1、0外观近似,所以车牌中不会出现字母I,只有少量省市的机关车辆存在字母O)。 这篇文章主要就是对第二位拉丁字母的排序规律进行总结。网络上对于此字母的排列顺序众说纷纭,而通过我们资料的收集与对比发现原因并没有那么复杂,反而出奇的简单。 大多数行政区的字母排序都是按照当年的行政区划代码排列的,只有少数几个例外。 —— 大致规律可分为以下五类 —— 1.按年份顺序排列(直辖市) 2.按地理位置排列(福建) 3.按经济能力or上牌数量排列(广东&黑龙江) 4.按地理分区排列(海南) 5.按1992年行政区划代码排列(其他) 来,老司机们系好安全带,发车了!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标准》 2. 1980-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