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了有关要求。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劳动教育还较为普遍,学校的课表中每周都有两节劳动课。农村学校都有自留地,学生在劳动课上挖地、挑粪淋菜。春种秋收时节,学校还会放农忙假,让学生回家帮忙干农活。 近二十年来,由于学生安全越抓越紧,学校相继取消了春游、秋游、野炊等一系列课外活动,劳动课也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课表。在这种背景下,国家重提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意义深远。 在学校开设劳动必修课,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劳动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课外校外劳动实践,切实将劳动课落到实处。在此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一、学校要精心组织课外校外劳动实践。课外校外劳动实践不能走形式、走过场,要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劳动当中,不能摆拍,更不能"到此一游"。 二、劳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但不能因噎废食。毫无疑问,在开展劳动课的过程中,学校应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同时,家庭和社会也要正确对待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小伤,而不是一味指责、谩骂,上纲上线只会让劳动教育再次沦为摆设。 三、家庭要全力配合学校搞好劳动教育。家长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才能顺利开展。家长反对,学生就不会好好配合。因此,家长要认识到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并配合学校搞好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是新鲜事物,要让劳动教育必修课富有成效、结出硕果,必须不打折扣地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