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当模特皮肤较黑时,除了光线的明暗对比外,场景的筛选也会是重点。因为场景的反射率对主体的反射率也存在相对的关系。 类型:侧逆漫射光,以反光板补光 时间:7月底,下午14:00 环境:户外街道的漫射光环境 相机设置:光圈f/2.8,快门速度1/300s,ISO200 相机模式:M模式 较黑皮肤的测光思考 比较黝黑的皮肤其实并不难拍,但是,人文跟少女人像拍摄时的思考原则差距很大。 拍摄人文时,我们会让人像皮肤回到正常的色泽感觉,所以"白加黑减"的原则还是存在的,这意思是说,若以点测光来测皮肤,较白皙的区域就要增加光圈,比较黑的区域就要减小光圈,这样就会回到原本的情况。 但是拍摄少女人像就不是这样了。 现在大部分的拍摄方式还是会倾向于让皮肤可以过曝些,即使是肤色较黑的少女,还是希望可以拍出来偏向明亮调,这个思考,若以点测来测皮肤,可能就会变成"白加黑也加"只是"黑加"的EV较少而已。 运用矩阵测光 前面我们已提及,尽量改用矩阵测光,兼顾思考主体、场景的明暗相对性以及场景的亮暗背景呈现。 拍摄暗背景场景时,皮肤较黑的主体可能会落入第VI、第VII区,有时甚至不用再减小光圈,皮肤的曝光就可以了。依据皮肤情况不同,即使需要接小光圈,也不必像皮肤白皙的主体一样减那么多。 拍摄亮背景场景时,皮肤较黑的主体可能落入第III、第IV区,相对来说,欠曝的问题会更严重,所以就要增加光圈更多,但另一方面因为又要考虑背景不能过曝、没有层次,所以适当的给予主体补光便是重要的。 图2,透过曝光的控制、场景的筛选以及局部的补光,我们仍然可以让黑色的皮肤有较明亮、更健康的感觉。 少女人像跟街头人文肖像的曝光控制基本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类型:侧逆漫射光,以反光板补光 时间:7月底,下午13:58 环境:户外街道的漫射光环境 相机设置:光圈f/2.8 快门速度1/320s,ISO200 相机模式:M模式 图1、图2的主体便都是使用反光板补光的结果,从头发边缘光较柔和的呈现来看,可知自然光的光位是侧逆光的方向过来,而场景大约是均衡反射的颜色。 所以这里的策略还是加些光圈,并以反光板帮主体补些光线。 在概念上,我们便是调整补光、测光,让皮肤大约落在区域曝光第VI区的范围,场景也没有过曝,就是一个成功的户外用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