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何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工作过来人给你


  作者 | 孙瑞希
  微信公众号 | 瑞希在线(ID:ruixizaixian01)
  我们的人生就是由我们的选择所引导,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我们常常在思考:到底选什么?怎么选?却从未真正认识自己。等到择业时,面对快速变化的时代,不断涌现的新行业、新岗位,开始纠结、焦虑。
  你看上的,未必能看上你,看上你的,你未必能看上。于是在现实的世界中跌跌撞撞、碰得头破血流,还在苦苦求索:我是谁?我适合做什么?我想要什么?
  在我做生涯规划的这些年里,咨访求职的客户中,有近九成是因为职业定位错误进而在择业时出现了种种偏差。而职业定位错误,往往源自我们对自身认知的偏差。
  在自我认知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怎样整合和管理自己的职业资源,最大化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在今天的文章里解答。
  01
  九成的职业定位错误是因为不了解自己   海霖(化名),某保险公司的车险销售。   工作四年了,海霖还是一个普通的销售人员。   他是金融专业专科毕业,后来又升了本科,三年专科+两年本科,一共五年的大学生活,到该择业的时候,他仍然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听说保险公司很赚钱,销售又是最锻炼人的岗位,而且招聘门槛又不高,所以,海霖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保险公司。   然而,海霖虽然很努力,但业绩一直处于偏下的水平。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是低底薪+高提成,那些业绩好的同事,每个月几万元的进账并不稀奇,在海霖所在的三线城市,这是一份非常可观的收入。看看自己,每个月的收入精打细算,维持生活也是捉襟见肘。   海霖觉得很沮丧,每次想"重拳"打出去,总感觉像打在棉花团上一样无力。他的压力很大,作为一个工作了四年的老员工,眼见着新人的业绩都节节高升,自己却不见起色,他开始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抵触工作。   去年9月份,海霖"裸辞"了。他自认为9月份是社会招聘旺季,只要努力,应该能有不错的斩获。   "你的综合素质不错,但你的能力与我们的要求差距太大。以后有合适的岗位我们再联系你。"再次被拒绝,海霖已经记不清这是求职以来的第几次面试了。   之后的求职过程,确实有公司看重海霖的保险行业从业背景,愿意招募他做基础的销售工作。只是,那些岗位的薪酬,在海霖看来还不如前东家。他已经工作四年了,对于自己的身价还是抱有一定期待的。   人总是高估了自己,进而对这个世界抱有美好的幻想。   六个月,还是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这让海霖充满了挫败感。   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久思不得其果,海霖来公司找我帮忙。   我从海霖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兴趣入手,和他交流起来。但不管我问什么,他似乎都没有兴趣。   他的大学是在睡觉和打游戏中度过的,每学期考试前临阵突击,确保不挂科。只有大三那年,因为找工作受挫,他决定专升本,算是认认真真的学习了几个月。   生活中,他比较"宅",很少看书、看电影、听音乐,不爱运动,就连吃饭也尽量点外卖。   谈到自己的职业兴趣,他更迷糊,在他看来,工作不过是谋生的手段而已,而努力工作,是希望赚更多的钱,过体面一点的生活。他每天不停的打电话、拜访客户,业绩却并不理想。   海霖的表姐是我多年的好友,中午我们一起吃饭。   点菜时我问海霖:"想吃点什么?"   海霖说:"我不想吃辣的、不想吃油的、不想吃咸的。"   我说:"那你想吃什么?"   他说:"随便!"   放下菜单那一刻,海霖突然很沮丧,对于自己这样"特别无趣"的状况,他觉得很郁闷。   世界这么丰富多元,他不知道到底做点什么能让自己提起兴致,他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一直想不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每次想到这个问题就头疼。   关于未来,海霖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再说吧"!   28岁的人了,当看到同龄人在学业或职场中小有成就的时候,巨大的落差迫使他不得不寻求转变。   02
  五类人不了解自己   像海霖一样,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对自己不够了解,他们的大学生涯在混沌迷糊中度过,毕业时,面对选择一团浆糊,不知道该往哪条路上走。他们宁可对着问题长吁短叹,也不愿意花时间思考:如何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苏格拉底曾说,每个人都必须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向阳生涯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不了解自己的原因很多,有些人是缺乏自我了解的意识,有些人是缺少自我了解的有效方法,造成的结果是对自我了解的偏颇、不全面、不理性。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   1、自恋型   不论是内在还是外在,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而且也认为别人一定很欣赏他。当在现实中受到挫折和不公平时,不是继续以自欺欺人的态度面对,就是以极端抗拒的态度强烈抵制。这样的人在职场上遇到困难和障碍,很难通过自省来发现问题。   2、自卑型   做事总是畏畏缩缩,生怕出错,领导交给他一个任务,总是心怀忐忑,怕自己的能力不够,不能完成任务。自己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只敢完成自己已经熟悉的工作。对于自己的目标、理想与兴趣,常常缺乏直面的勇气,也缺乏行动力。   3、分裂型   有一部分人在自我认知中总是左右摇摆、犹豫不决,对职业兴趣、个性气质和职业价值观的理解缺乏稳定的认知,常常在自我纠结中把自己做事的思路也打乱了。   4、自我型   人的自我认知很大一部分是靠与外界互动,靠外界的信息反馈进一步形成的,有一部分人思维和心灵比较封闭,或者过于偏执,对外界信息接受有抵触,只愿意呆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导致对自我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颇。   5、茫然型   周围的各种事情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不管工作是给他一颗糖还是一碗药,到他嘴里都索然无味。对什么感兴趣呢?他自己也不知道,也不在意,得过且过。   上述案例中海霖就属于茫然这个类型。   03
  过好人生是一种能力,而非运气   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我们对于幸福人生的最大误区,就是把幸福和精彩的人生当成命运的安排,好像我们自己对此无能为力,能做的仅仅是站在街头等待好运的降临。   海霖羡慕表姐命好,人长得漂亮、英语八级、会弹钢琴、会吹萨克斯,有一份自己喜欢又收入不菲的工作;海霖也羡慕我,衣食无忧,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创业。   你们真幸运,能有这么好的人生。   我问他:海霖,当你羡慕我们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也许这不是幸运,而是一种习得能力。   一个人的荣誉、地位、成就、光环,的确有幸运的成分,但这只是外显的,而那个人展现出来的蓬勃的生命力和对职业的热爱,不是运气使然,而是"修炼"出来的。   所有美好的人生都是修炼和管理出来的。每一项人生要素背后,都有支撑它的能力。   关于修炼和管理人生,古典老师解析得非常透彻:如果你拥有强大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你就会很容易地发现自己热爱的领域,在里面努力地投入,并最终有所成就。而如果你缺失了这些幸福的能力,即使你有幸能找到这个领域,你也无力把握。   过好人生是一种能力,而非天赋。当你开始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   生涯规划的原理也是如此。   兴趣让你发现适合的行业,能力让你进入能胜任的职位,而价值观则帮你筛选你喜欢的工作方式、同事和公司。人们必须持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守卫自己的幸福。这个时候,是兴趣推动你持续地在职业领域学习,发现新的机会;能力帮你持续地产生竞争力;而价值观则帮你在机会爆发的时候保持聚焦。   04
  如何把握自己的职业生涯   海霖对之前的车险销售工作既不感兴趣,也没有拿到自己看中的经济价值,所以厌倦和失落的情绪由此产生。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整合和管理自己的职业资源,最大化自己的人生价值,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双重满意。   兴趣、能力、价值观是三种最重要的管理生命的能力。兴趣为你打开一扇又一扇门,能力帮你走好一段路,价值观则帮你不断关上不属于你的门。   正如"生涯三叶草"模型所示:   兴趣、能力、价值观的交集处,就是一个完美的职位特质:好的职业应该是你喜欢的、你有能力做好的、世界需要的并能给你回报的。   我鼓励海霖悦纳自己,悦纳这个暂时看起来并十分完美的自己。事实上,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不是一开始就是完美的,所有你看到的完美都是后天不断自我拓展和完善的。   针对海霖的个案,我们后续又做了一系列职业测评(职业兴趣、性格、价值观等),并应用到一些生涯辅助工具:成就事件、生涯人物访谈等,和他一起探索属于他的职业兴趣领域。通过访谈高手,学习提升兴趣,通过投入资源,让自己有更多的改善,通过链接价值,让过去的工作对未来的工作产生更多的能量支持,最终进入能实现价值的领域。   海霖最终得到了保险行业培训岗的offer。他很兴奋,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又专门去北京学习了职业培训师的相关课程,并考取了证书。尽管他并不喜欢上一份工作,但四年的沉淀,仍然为他拿到下一份offer提供了有力的行业背书和能力支撑。   我们的职业发展都在生涯三叶草模型中展现出来:对某一件事或某一领域的兴趣会驱动我们持续的学习和精进;而持续的学习和精进又提高了我们的知识、技能和才干;能力的提高让我们有机会在一个合适的平台上兑现自己想要的价值。而价值的兑换又会使我们产生下一轮的兴趣。   正如古典老师所说:所有领域的高手,都有一棵不断旋转的生涯三叶草。一旦启动这个兴趣、能力、价值循环系统,就会像武功高手打通小周天一样。我们为自己打造一个不会停歇的良性循环,这种循环不断强化,就会产生各个领域的高手身上的特质——永不衰竭的好奇心、高超的能力以及惊人又可怕的内心动力。   找到你的职业兴趣,让它推动你的生涯三叶草旋转起来,它会带你进入多姿多彩的工作世界。
网站目录投稿: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