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思想汇报 春节期间以来,我工作队结合村两委按照上级部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结合冬季取暖和节日送温暖情况,认真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边缘户的走访,对住房安全、冬季取暖、年货准备情况进行了解,预防发生挨冻、缺衣少食、无力置办年货等现象;二、帮助部分困难群众对接乡民政,给与临时困难救助金;三、积极融入村情与群众打成一片,所有村民家中的红白事均到场帮忙。经过近期一段时间的工作,没有发现还存在"两不愁、三保障"生活标准以下的群众,南大洋村脱贫出列是符合实际的。 存在问题: 一、个别群众的攀比(主要涉及到患病的轻重、劳力的多少); 二、还存在宣传不到位和落实政策慢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慢病申报、商业保险报销手续等); 工作思考:如何有效的稳固脱贫成效和得到群众认可。 一、 稳定兜底对象,加大临时救助。 一是要稳定兜底对象,减少不必要的攀比。社会保障兜底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在惠民生、解民忧、保稳定、促和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靠单纯计算收入作为办理低保的依据在基层很是困难,是不是考虑把鳏寡孤独残、智力有问题等人群全部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使困难群众不被饥寒所迫、大病所困、失业所忧、灾害所难,确保兜底对象全部能够脱贫,基本生活得到全面保障。 二是要变整户施保为因人施保。低保问题一直困扰基层,特别是因低保评定产生了不少社会矛盾,干群关系受到影响,因为除了特殊不可比的人和户以外,其他很多人和户没有比较明显的区分,低保评给谁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因整户施保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一户人家共有六口人,真正符合低保条件的只有一人,其他家庭成员状况良好、但六口人都进入了低保系统,这样一来群众自然会有意见。是否可以考虑认为低保只能保特殊、因人而保,并且结余出来的资金可用于临时救助,我认为,临时救助是一个改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的法宝,应引起重视。 三是要加大临时救助,减少低保范围和人群,将一部分现有低保对象剔除,特别是可比性不大的尽量剔除,有利于减少群众意见。建立临时救助范围指导,在群众遇到困难时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消除误会、拉近距离、树立群众的感恩心,取得广大村民的认可,满意度得以提高。 二、 不断解放思想,探索扶贫方式 这个主要就是因地制宜吧,根据各乡镇实际和贫困户能力,帮助设计产业项目。比如在项目申报中,工作队经过调研确定了工作方向,经研究后上报了所需项目,但很可能各村得到认可批复的项目不均衡,相邻的两个村有的有项目有的没有得到项目批复,工作队和包村乡干部往往不明所以,没有着力点开展工作,让计划好的发展步骤得不到落实。其实各工作队在实际工作中,最能接触群众的实际需要,最能了解各村的发展基础,应该明确工作队和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关系,由相关部门对项目批复与否进行研讨答复,便于及时变更工作思路。同时注重把一部分资金、项目用于奖励村民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自立自强的种种良好行为,把群众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由此提高扶贫效益,增强发展活力。特别是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等,明确奖励项目和范围,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更多村民参与到脱贫致富中来。 三、 制定约束机制,增强可操作性 要勇于打破思想禁锢,大胆先行先试,坚持正面引导和负面倒逼相结合,针对部分群众存在"贫困光荣""懒、等、靠、要"思想的现状,是否可以解放思想、由县或乡镇根据本地实际,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反馈,形成统一规范的《镇规民约》,明确了镇规民约的目的及意义、范围、执行主体、基本内容、程序等,详细列出了滥办酒席、非法上访、赌博酗酒、违法乱纪、不参与产业发展、阻挠村镇脱贫工作等受约束的行为和惩治措施,增强基层干部的可操作性,更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同时在工作中,要把"立志"宣传、培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抓好,引导群众破除攀比贫困的心理,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等评比活动,用于奖励好人好事、脱贫模范、致富能手等,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