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4日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俊辉 国内资本市场的火爆,吸引了很多国际机构投资者进入内地股市,他们选择投资对象的标准是什么?更倾向于投资什么样的公司?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北京委员会副会长、专业发展委员会主席黄振胜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澳洲会计师公会与香港浸会大学公司管治与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刚刚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国际投资者更看重国内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愿意为拥有良好公司治理的企业支付高达28.5%的溢价。 71%的国际投资者愿意追加投资 《中国经营报》:国际机构投资者如何看待国内公司治理,为什么愿意为公司治理好的企业支付高达28.5%的溢价? 黄振胜:对国际机构投资者来说,企业属于哪个行业并不是非常重要,关键是公司治理结构是否清晰合理,能有效地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意味着更低的风险和更稳定、更长期的回报,28.5%的溢价是这些机构投资者根据自己的投资经验做出的理性选择。 国际投资者实际上还是非常看好国内公司治理的前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金融环境优化、企业开始采纳国际会计准则、股市规模和成熟程度日益增强,市场监管和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以及投资者开始积极行动,这些都是国际投资者非常看重的。调查显示,如果国内公司治理改善后,71%受访者表示会增加其投资,44%则会延长其投资期限,而41%的人愿意付出更高的投资资金。 公司治理结构会有股价反映 《中国经营报》:判别公司治理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投资者可以从哪些定量指标进行衡量? 黄振胜:能否保障投资者权益、增加股东的价值,是判定公司治理成果最关键的定性指标。具体来说,董事会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权责明晰,而且有机制来监督董事会;董事会与股东之间的沟通应该非常顺畅,股东的投诉会得到妥善的解决;信息的披露应当充足及时;同时还应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审计体系。 从定量的指标来看,在同行业、同规模、同市场条件下比较,公司治理结构好的企业应该有更好的业绩和增长性,在股价和市盈率上也会有较好的反映。 做为普通投资者来说,要从财务报表或者其他指标进行衡量是很难的,因为公司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外有一些专家和机构会对企业公司治理定期进行分析,出具意见。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式。 国内企业与小股东沟通不充分 《中国经营报》:按国际标准来看,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黄振胜:这次调研的结果显示,国际投资者认为影响国内企业公司治理的三大阻力是:执法力度、信息披露强度以及对股东利益的保障程度。国内很多公司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治理框架,但很难在实际运用中发挥应有效力。其中,政府监管层、公司管理层的执行力度还需要加强,股东的维权意识也要提高。法律构建是否与此配套,直接决定了维权是否容易。在信息披露上,国内企业仍需改进,特别是与小股东的沟通不充分。而国外比较成熟的企业,除了做到法律规定的信息披露外,还经常主动披露一些信息,让投资者对企业状况有更清晰的了解。 《中国经营报》: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 黄振胜:这种差距还是受国内市场和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国内股市才建立十多年,市场经济正在迅速发展,而公司治理是一个比较复杂和漫长的过程,要建立和完善还需要时间。 要提高国内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推出一个详尽的、可以执行的考核框架,建立一个监督机制和 考核机制,能够持续对上市公司进行考核监督,保证运行效率。通过框架的构建,形成一个权力的制衡,实现持续监控。 这次调查中,国际机构投资者表达了对国内公司治理的一些意见,他们认为国内公司治理要从几个方面提升:首先是提升商业道德和文化,然后是加强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及透明度、推广授信责任的概念、提升"股东价值"理念以及更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