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尼罗河上的惨案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尼罗河上的惨案》
  1978 彩色片 150分钟
  英国埃米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约翰·吉勒曼 编剧:安东尼·谢弗(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说改编) 摄影:杰克·卡迪夫 主要演员:彼得·乌斯蒂诺夫(饰波洛) 简·伯金(饰林耐特) 洛伊斯·奇尔斯(饰赛蒙) 玛吉·史密斯 (饰杰基)
  【剧情简介】
  本世纪20年代初叶,英国。一条蜿蜒的土路上奔驰着一辆漂亮的小汽车。驾驶此车的是本片的女主人公年轻美丽的林耐特小姐。由于父亲去世,她刚刚成为本家族巨大财产的唯一继承人。现在,她驱车前往自己的一所庄园。在庄园,林耐特巧遇了女友杰基的未婚夫赛蒙·多尔,他们竟一见钟情,并且闪电般地结了婚。当报上登出林耐特下嫁赛蒙的照片和他们将去埃及度蜜月的消息后,引起很大反响。林耐特的不幸也就由此开始。
  迷人的尼罗河畔,风光宜人,建筑雄伟,古迹斑斑,然而,林耐特并不愉快,杰基的身影总是紧跟他们。一天,当她和赛蒙攀上金字塔,还没喘过气来,杰基竟又似魔影般出现在林耐特身后,大声喧嚷,这使林耐特非常扫兴,她愤怒地对杰基喊道:"滚开!"
  林耐特夫妇乘坐在卡纳克号游艇上,那些和林耐特有各种"关系"的人闻风也聚到了这艘游艇上。其中有:林耐特在美国的产业管理人、暗中窃利的美国律师彭宁顿;"爱好"名贵项链特别是对林耐特脖子上正带着的那条名贵项链万分垂涎的斯凯尔太太;斯凯尔太太的佣人鲍尔斯,林耐特的父亲使她的家产破败,她因此对林耐特恨之入骨;专写黄色作品的小说家奥特伯恩太太,她因在书中对林耐特做了下流描写而受到林耐特控告,正面临着赔偿一大笔损失费的危险,她的女儿罗萨利为母亲十分忧虑;还有贝斯纳大夫,由于林耐特公开指责他是一名庸医,而使他的医院的营业信誉受到很大影响;此外,林耐特身边的女佣人路易丝也并不忠诚于主人,由于林耐特不同意她的婚事和不付给她工资,她内心痛苦,对主人非常不满;就连船上那个看起来与林耐特并无特殊关系的青年弗格森也仇视林耐特,他读过《资本论》,目睹林耐特富贵的生活,认为应当把她作为寄生虫"干掉";更令林耐特时刻不宁的是,杰基也在船上。林耐特身边真可谓危机四伏。
  不过,船上还有另外的人,保护林耐特的利益而暗中与彭宁顿作对的英国律师雷斯上校在船上,雷斯的老朋友著名的比利时侦探波洛也乘这艘船游览。波洛那惯于思索的智慧的头脑已对船上形形色色的怪异有所察觉。舞会上,船舷旁,陆地游览中,一些蛛丝蚂迹在他的思维中渐渐形成有价值的判断图网。一天晚上,他特意走到杰基身旁,告诫她不要做蠢事。但怪事还是不断发生。在岸上参观一所著名的埃及古代建筑时,从那高大建筑物的上方竟然落下一块巨大的石块,几乎砸到下面的林耐特。接着,更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是一个沉闷的夜晚。餐厅里,杰基喝了许多酒,醉意熏熏地又在用言语刺激林耐特夫妇。林耐特不堪忍受,回去睡觉了。赛蒙劝杰基别闹了,要她也回去睡觉,杰基大怒,她对赛蒙说:"睡觉?你真叫我恶心!"说着,她竟拿出袖珍手枪指向赛蒙。枪声响了,被打中腿部的赛蒙应声倒地。这时,在场的人只有罗萨利。罗萨利和闻声赶来的弗格森先将歇斯底里的杰基送回她的客房,又叫来鲍尔斯整晚陪着杰基。弗格森喊来贝斯纳大夫给赛蒙做了包扎,贝斯纳整夜护理赛蒙。夜晚似乎重又归于平静。然而,一桩谋杀终于发生了。清晨,路易丝的尖叫惊醒了人们,林耐特已死在自己的舱房里,她美丽的头颅上留有一个弹洞。对夜晚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的波洛和雷斯上校也和人们一起赶到现场。经判断,林耐特是在午夜到凌晨2时之间被人用小手枪在睡梦中打死的。
  波洛和雷斯上校迅速展开了侦察。首先,他们判断夜晚自己是喝了被人下有蒙汗药的酒而昏睡难醒,这是否凶手所为?凶手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杀死林耐特?在侦查中发现,似乎只有杰基和赛蒙可以排除作案的可能性,因为他们或者整夜有人看守,或受了伤不能动,况且赛蒙是林耐特的新婚丈夫,而其他人却有着各种作案的动机。但波洛没有轻下结论。在赛蒙的床前询问题情况时,路易丝显得对主人的死颇负内疚地说:"假如我在场……"。这话使波洛若有所思,赛蒙的脸上则闪过一丝不易查觉的表情。侦察继续进行,凶手也没有停止行动。于是,恐怖降临到波洛的头上。早上,波洛在房里刮须时,惊异地看到一条毒蛇正向自己窜来。智慧的波洛不再挪动身躯,他轻轻敲了隔壁雷斯上校的墙,机警的雷斯抽出利剑,转身进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毒蛇刺杀,化险为夷。但是,接着路易丝却突然死去了,她是被人用利器割断了喉咙。波洛从路易丝紧攥着的手中取出一千法郎纸币的碎片,这使他悟到了什么。然而,还没等他采取行动,那个嘴里大吵大嚷已知道凶手是谁的奥特伯恩太太突然在赛蒙的床前被人从外面开枪打死。已对案情了解清楚的波洛为自己行动的迟缓大为懊悔,他把船上的人们召集到一起,宣称要揭开凶犯的面目。怀着各种心情的人们聚集在餐厅里,波洛不慌不忙在用他那严密的推理分析了全部案情。他先是不动声色地一一指出每个与林耐特有各种"关系"的人作案的动机和时机可能性,似乎谁都要对林耐特的死负责:路易丝、鲍尔斯、弗格斯因对林耐特的强烈的恨而可能对她下手;由于林耐特死去将使贝斯纳大夫、奥特伯恩太太、罗萨利和彭宁顿在经济上得到好处,他们也都可能要杀死林耐特,波洛甚至指出彭宁顿已经下过手了——那块从古建筑上落下来差点砸死林耐特的巨石就是他推下来的。至于斯凯尔太太,为了那名贵的项链(她一上船就用放大镜在林耐特胸前认真观察过了),她也完全有可能去致林耐特于死地。但这些都是可能性,波洛最后说出了令人震惊的结论:真正的凶犯是赛蒙和杰基。在大家的惊诧中,波洛揭开了事实的真相。这是一起精心谋划的犯罪。杰基与赛蒙合谋来夺取林耐特的财产。在制造了一连串假象后,他们又在那一夜表演了假吵架(为了"演出成功"给波洛和雷斯加了蒙汗药),结果是杰基向赛蒙开枪,但并没有打中他,赛蒙装成受伤,在人们去找医生的时候(这期间有五分钟,足够作案)飞跑到林耐特房中打死她,回来后向自己腿上开了一枪,这次他才是真的疼了。问题在于,他的行动被一个人看到了,这就是路易丝。路易丝对波洛说假如我在场……实际上这是暗示当时她在场。那么向谁暗示。当然是赛蒙。路易丝需要钱。赛蒙和杰基不能容忍她的存在,他们设下圈套,在路易丝数着讹诈来的法郎时,杰基从后面下手,用大夫的手术刀割断了她的喉咙,而她手里还攥着那法郎的一角。此时,罪犯以为再无漏洞,大功告成,但没想到还有一个证人——奥特伯恩太太,她看到杰基杀了路易丝,而她以为由此已掌握了全部案情,于是,她向赛蒙大声报告她知道谁是杀害林耐特的凶手了。恐慌的赛蒙大声喊道:你说你知道杀害我妻子的人是谁!这是向隔壁的杰基通报。情况危急,他们已没有别的选择,杰基在窗外向奥特伯恩太太开了枪。听了波洛的分析,大家陷入沉思。赛蒙不甘心,对波洛说:你没有证据。波洛望着他,很耐心地说:有一种印模试验,可以很容易地查出留在开枪人手上的火药药迹,而且允许作为法律依据。绝望的赛蒙和杰基无计可施,相互拥抱着,同时开枪自杀。
  【鉴赏】
  《尼罗河上的惨案》揭示了西方社会日益严重的犯罪问题。正值青春年华的林耐特小姐自从继承了父亲的巨额财产以后,实际上已经陷入一个危机四伏、生命随时都会遭人暗算的险恶环境。金钱,之所以成为罪恶,这是由于人们生活在一个为金钱而勾心斗角的世界里。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的极度不均,和人们对财富不择手段的追求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是林耐特小姐送命的原因,也是这部影片所反映出来的严峻的社会现实。
  就样式而言,这是一种描写凶杀犯罪的侦探片。它是根据著名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改编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以构思精巧、情节离奇、推理分析缜密著称。在西方,她与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齐名。阿加莎·克里斯蒂在系列作品中塑造的大侦探波洛和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一样已成为智慧的象征。这部影片比较细致、准确、全面地表现了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创作特征。
  《尼罗河上的惨案》在艺术构思上是下了功夫的。影片没有落入西方同类影片那些故弄玄虚或哗众取宠的俗套,也没有在暴行与色情方面做低级无聊的展览。行驶在尼罗河上的"卡纳克号"游船上集中了所有可能谋杀拥有巨额资产的林耐特的人们。在影片开始,编导者用相当大篇幅,对各色人等的心态进行了点到为止的描绘和烘托。这些人以不同的态度、方式表现了他们与林耐特的不同关系。其中有被林耐特损害名誉的,有被她粗暴诽谤的,有被她父亲弄破产后沦为佣人的,还有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要把林耐特"干掉"的,最明显要对林耐特报复的,是被她抢去了爱人的另一个女人杰基,她几乎时时追踪着林的身影。影片借此烘托了气氛,渲染了环境,起到了巧设疑云、妙布迷雾的作用。之后,创作者采用了步步紧逼的办法将情节推向高潮。如果说前面的戏是交待和铺垫,到餐厅中,杰基向她以前情人、现在的林耐特的丈夫猛击一枪实施"爱情报复",戏就开始陡转,紧接着,深夜,又是一阵枪声,林耐特被枪杀。再接着,林耐特的女佣被人用奇怪而残忍的方式割断喉咙致死。由伤一人,到死三人,案情立刻趋向复杂。犹如在湍急的河流中筑起一条大坝,水势被拦截,而大坝随时有冲毁的可能。这种艺术枝巧,在创作上谓之"蓄势",它的目的是加强情节的紧迫感。至此,影片已依靠这一技巧成功地抓住了观众,迫使观众为眼前发生的血淋淋的现实焦虑、激动,并去思索:谁是真正的凶手?
  作为侦探片,逻辑推理是必不可少的。但逻辑推理往往给人以枯燥感。在以视觉形象为主的电影画面中,大段的破案分析,难以吸引观众。这部影片为了消除侦探片这方面的弊病,编导者除了上面谈到的运用巧设疑云、妙布迷雾,在推理前,加强情节的紧迫感等手段,吊起观众急欲知道"凶手是谁"的愿望外,特别是在以下两点上作出了努力,取得了同类影片不易取得的效果,使影片变得新颖、生动,自始至终吸引了观众。
  其一,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影片一开始就将大侦探波洛放在故事的发展之中。波洛不是事件发生后的单纯的推理者,而是自始自至终在事件参与者之中,这一构思,对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实际上,波洛在影片中代表了观众。观众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波洛的地位。他们像波洛一样,观察卡纳克游船上的各色人等。波洛的思索,就是观众的思索,波洛的分析、判断,实际上也是观众的分析、判断。编导者借助于波洛,顺着观众的思路和心理对案情进行思考,而且不露痕迹地把观众的思考和分析引入"歧途",最终使观众产生 "意料之外"效果。
  其二,在悬念中运用电影手段进行推理。要使观众有浓烈的兴趣沉浸在推理之中,必须造成强烈的悬念。这部影片到死了三人之后,"谁是凶手"已成为观众感情与心理上的迫切需求,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总悬念。在总悬念的统率下,每一个有可能成为"凶杀犯"的人,便成为一个个接踵而来的小悬念。波洛的推理与回顾,不是干巴巴的语言讲解,而是采用了电影视觉手段。每一个可能凶杀的人,都随着波洛的语言推理,在银幕上来"演"一次他们各自如何枪杀林耐特的过程。也就是说,"语言推理"在银幕上已化为"形象推理",且运用了快镜头,使之更符合侦破片的特点,观众感到既紧张又真实。随着凶手的频繁活动,破绽之处也越来越多。波洛最终令人信服地拨开疑云迷雾,抛开那些有谋杀"可能"而实际并非凶手的嫌疑人物,推论出真正的凶手是林耐特的丈夫赛蒙和他的同谋者、以前的情人杰基。这一结论出人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电影手段帮助了观众的思索推理过程,并使这一过程充满了娱乐性。
  难得的是《尼罗河上的惨案》作为侦破片,编导者并没有一味地铺陈情节,而是注意到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影片中的波洛机敏、深沉、幽默,其个性相当有特色。特别是影片最后,他从发浑的酒、有枪眼的披肩、留有红墨水的指甲等细节入手,并联系某些人的特殊语言,探幽发微,找出其内在联系的剖析,精确得当,显示了神通广大的大侦探的真正魅力。该角色的扮演者彼得·乌斯蒂诺夫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既编剧,又当导演、演员。他曾经因在《斯巴达克思》、《托卡皮》等影片中的成功表演而两次获得最佳男配角奥斯卡金像奖。而在这部影片中,他的表演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外,影片对另外两个人物赛蒙、杰基的描绘也别具一格。影片既写出了他们谋财害命的残忍、狡猾、老练,也努力写出了他们犯罪活动的内因。最后,两人在绝望之后相互拥抱着开枪毙命的自杀结局,突出表现了凶手对"爱情忠贞"的一面,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特别应当指出的,这部影片中人物的对话富有文学色彩和幽默感,且贯串始终,它也已成为吸引观众津津有味地欣赏作品的重要因素。
  "卡纳克号"游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缩影。大侦探波洛尽管神通广大,但罪行还是接二连三地在他身边发生,人们还是接二连三地死去。影片结尾,波洛望着惊魂未定的人们望着依旧美丽的尼罗河,轻叹一声气。雷斯上校环顾左右而言他的"女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人爱"——这句解嘲式的台词表达了创作者对这一犯罪现实难以作出正确解释的无奈心情。
网站目录投稿: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