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小志,他是小勇,大学里他们是上下铺的兄弟,也是我的同学。每次学校组织的计算机程序比赛,他们都是最佳拍档,也是最好朋友,现在什么都不是了。 小志清晰地记得,小勇在他们毕业时说过的豪言壮语:"将来我们一起开个自己的电脑公司!"小志也清晰记得和小勇一起进一家电脑公司的时候,小勇曾经说的"我真高兴,咱们是好朋友,今后我就可以少防备一个人了"的话,小勇也清晰地记得他们曾经加班后在一家小酒馆喝酒喝到天明。 小志在大学时成绩平平,但绝对称得上是"电脑天才",在高中时代没有上过任何培训班,凭着自家的电脑和一本教材就轻松搞定了电脑中级证书,研究起了编程。在他手里,电脑像是玩具。他是第一批玩电脑的,曾经对苹果机、五寸盘和C语言都有过深厚的感情。 现在,他就职于一家世界顶级的电脑公司,任高级程序员,能够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对着密密麻麻的程序自得其乐。 原先小志就职的那家公司同样是世界一流的电脑公司,小志认为自己是在被"办公室朋友"出卖后被迫跳槽的,"如果不是那次经历,我决不会这么快就辞职。我的打算是做两年啊!"他愤愤不平地说。 小志大学时代就在网络公司兼职当程序员,拿着不菲的收入,他的理想就是去美国留学,在硅谷工作。小志曾不止一次地向我们这群死党坦露他的宏伟志向,我们也认为他能在异国他乡学有所成。 大学毕业时,小志终究没能出去而选择了暂时在天津工作。凭着对网络的敏感和在电脑方面的优秀成绩,小志和小勇的面试一帆风顺,一路过关斩将地进入了一家全球500强的IT企业。 程序对于行外人是最枯燥乏味的,对于业内人可能感觉津津有味,小志和小勇都属于后者。自然而然,因为这种共同语言他们走的更近了。工作上的问题他们可以一起讨论解决,复杂些的程序他们会分工合作,最后共同调试程序,直到半夜三四点。他俩的精诚合作创造了优秀的工作业绩,这两个公司的新人受到了上司高度的重视和好评。 小志和很多搞程序的人一样像程序般坦诚,不喜欢勾心斗角。那天晚上,又是只有小志和小勇两个人在办公室和电脑屏幕打着交道,又一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同行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间晚了,不想回家,两个人索性到一家酒馆喝酒谈心。没有戒心的小志又一次向小勇诉说了他想打算出国深造的梦想,准备工作两年,攒些钱再申请大学。小志丝毫没有戒备心理,因为他觉得小勇是自己上铺的兄弟,有什么话不能说? 后来,当终于意识到上司对他们两个人的嘉奖不再一视同仁、小勇明显比自己更加受到器重时,小志终于开始反思。小志终于知道,正是由于小勇向上司的"汇报",才使得谨慎的上司对他的忠诚度产生了不信任。 "办公室里没有朋友。"小志对我说。 不久,小志主动提出辞职,到了现在的公司。现在的小志学会了和同事"下棋":在细节上保护好自己,不去深入了解同事,免去许多不必要的烦恼;不让同事了解自己的私人生活,时时注意保护自己,话题一涉及个人就有意撇开。 当然,小志除了我们还是有朋友的,只是再也不是自己单位的同事。小志不会参与同事们之间的互相了解,办公室成了绝对的"办公"的场所。"同事们中也有相处得不错的,但是我不敢也不允许自己把私人感情加到对方身上去。也许可能会从同事发展到朋友,但那一定是已经不在同一个单位了。"小志深有感触地说。 小志在办公室里只办公,尽量少说话,又努力做到不使自己看起来与世隔绝。自从换了公司,小志就在发奋学英语,经常自己钻研其他程序语言。他的梦想还是出国留学,然后在硅谷工作。 最近小志晋升了,听他说是因为没人说他坏话,大家又都认为他是工作成绩出色的实干家。 小志因晋升请我们一帮同学吃饭,小勇自然没来,小志说:也好,相见不如怀念!几杯下肚,小志更是无比感慨:如果现在有办公室同事对我说"我真高兴,咱们是朋友!"我很反感,要在过去按道理我应该感动,可我却从心灵深处为这种友谊感到困惑和一种失落感。他说,曾经的教训让他懂得没有必要和同事上班下班都捆在一起。毕竟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 他还对我们说,尽管曾经学校毕业留言"友谊地久天长",但工作场合的友谊,本身就是受诸多因素牵制的。 我想很多人很渴望在工作之余有另外的空间。但同事情是一种情,朋友情又是别一种感情。最好与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当然与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不是排斥友谊,也不是戒备。 有人说,不要把办公室当心理诊所,不要有意或无意探究同事的"生活"。这种提法当然是出于让读者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初衷。因为工作方面有丝丝缕缕的瓜葛,办公室里的人必须是理性的。这种理性对你对别人都有好处。因为友谊是纯洁的,不带任何杂质。而办公室里同事之间或多或少总有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东西。不要奢望办公室里会有纯粹的友情,否则普通同事都做不成,真的"相见不如怀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