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的咒》是一本由曹建伟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427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0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商人的咒》精选点评: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史,重要的时间皆安排在了三位男主的身边。如果你了解一些经济改革方针,听说过一些落马前辈,读起这本书会很有趣,因为很容易会对号入座。作者用比较娱乐的方式讲述当年那些我们经历或者听说过的故事。唯一不好的是,很容易让人消极。掩卷长叹:生活啊,生活 ●有些抽象,张文瑜推荐的。还记得那时借书,现在… ●值得一看 ●书里所有的致富手段全是文人的天真想象,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新闻八卦的照搬,全书的所有价值在于大约三四十个警句,它们深刻地道出了中国的商业和政治的关系。 ●最近刚刚读完这本小说,从前还读过他写的《灰商》。说实在的,看后感觉有那么一丝丝的不舒服。太现实的东西,往往让人觉得残忍。 ●很明显,在灰商之后,曹建伟这贼秃已经逃不出这种三流路数,几个名牌,观众们不自觉被物欲,性欲,权力欲勾起,然后一片的雷霆手段,灰色的世界,阴霾的红尘。——此类书读个半本儿就好 ●口水多过茶,痴人说真话。商海浮暗涌,死生浪淘沙。 ●好看,真心好看,百看不厌,特别喜欢曹建伟的书,想在中国做大生意一定要看曹建伟的书 ●好 ●不得不佩服作者尖锐的讽刺力和想象力!! 《商人的咒》读后感(一):好 有人说是一本新闻报道拼凑的书,的确,在很多内容里都可以看到一段时间轰动的新闻报道的痕迹。不过,这也正是吸引我的地方。从这些文字里面,不仅让我想起了以前的日子,而且,把此刻的心态和从前对比,发现真的有进步。 除此之外,其他方面出彩的也不少。我看了几遍,好书 《商人的咒》读后感(二):作者的商道和对书的评价 本书是作者推出轰动一时的《灰商》之后的又一力作,厚厚的400页,必定凝聚了作者诸多心血。在写作手法上,与《灰商》存在一定不同,虽然并不为我个人所接受。 如果说《灰商》里面还在强调着"灰",那么这本书中所提到的商业,则充斥着"黑"。 先来谈谈作者的商道: 在整体商业氛围上,书中描绘的商道,只有一个目的:谋取更大的利益,而且是暴利。这个主要是大商人做的事情,谋取暴利的唯一途径就是:私吞国有资源。不论在手法上有何不同,不论在途径上有多少花样,核心目的都是一个:侵占国有财产才有暴利产生!而这其间必定充斥着无数的利益分割、灰暗和阴谋,所有的人都直面金钱,为了金钱不停的选择钢丝。 作者描绘了三个人物,或者说试图描绘三个人物,但是从商道角度来说,赵思和梅浩明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当然钟尚除了由于天马行空的点子能力,在基本的思路上也没有太大不同:小商人需要大买卖,需要大买卖,就要依靠大商人。 在情节上,个人感觉整体略显单薄,可能是少了温情,一切在金钱面前变得赤裸裸,或许是少了真诚,除了赵思对梅浩明微妙的感情以外,没有让人有丝毫感动的空间(赵思对梅浩明的感情也不让人感动,只在最终留下了全部遗产的遗嘱而已,毫无想象空间的写法)。而对于几个主角的描写也让人感到无比重复,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因为碰到了大商人,在大买卖中间混得一碗饭,每个人的失败都是因为大商人的倒台或者莫名其妙原因的敌视。或许,作者正是希望通过这种不断的重复来说明小商人的艰辛,来说明小商人通过这种方式牟取暴利途径的唯一性。 最终,三个小商人也没能成为大商人,被判成就了一个死亡,一个疯掉,唯一的幸存者也岌岌可危——合作者对他的无功受禄日渐不满,按照作者的思路,背叛,就在眼前…… 同时,在书籍语言上,也很让人不喜欢,充斥着各种简化消息的独白,充斥着各种各样虚狂的论调,充斥着重复和简单的说教,但是整本书来说,还算是可以一读的,毕竟,很多人性上的东西,不算生动的表现出来了…… 最后,建议,初入社会,没有没有太大承受力的朋友慎重选择该书! 《商人的咒》读后感(三):没有颜色,没有笑容! 这不是评论,这是读后的凌乱感! 翻开第一页,心灵便沉静下来!然后每一次翻开,都伴随着强烈的激荡!加上咖啡的作用,共鸣几乎达到了共振——似要振碎我的心灵,振碎我的魂,也像是患上了虚症! 说出来的未必是真!做出来的未必是真!听到的未必是真!看到的未必是真!就连——握在手上的都未必是真——这就是商人的命数——如果是一个真正的"商人"的话!绞尽脑汁,机关算尽,奔波劳碌,虚情假意,上蹿下跳,左右逢源,损人利己,道貌岸然……种种虚妄,皆幻象! 谁是商人?谁又不是商人? 谁人都要靠"卖"才能活!我也不过只是出卖自己的才能来换取赖以生存的资源而已! 梅皓明看不到颜色,高菲送他一副"囚"!太习惯于隐忍。赵思的爱却让他爆发,赵思——可以瞑目! 只有白如伊,天赋异禀,目空一切,放得下过去,只看到未来,一条狗——足矣!想想,还是"单纯"的好! 受用的东西还是很多的,智慧总是在无声无息的流淌,饥渴的人饮一口,便可活下去,但是却要忍受那也许并不甘甜的滋味! 商人们似乎都妄图建立千秋的功绩,故而疯狂!但回望前尘,功成者能有几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商贾富豪定有命数! 不知各位朋友有没有发现,全书从头至尾,每一个人都没有真正快乐的笑过!有笑,在酒桌上,在慈善晚宴上,在谈判满意之后,在猎物得手之后——笑得令人心酸,笑得令人发指!从来没有自己,都是生意,也都是为了自己! 不是没有净土,只是那里太贫瘠,因为没有灿烂的欲望和斑斓的虚荣! 《商人的咒》读后感(四):商人的宗教情结与商业社会的背叛 商人的宗教情结与商业社会的背叛 《灰商》之后,曹建伟50万字全新巨著:《商人的咒》不仅是一部中国商人阶层的"金刚经";亦是一部十年中国的"盛世危言";更是一部现实世界的"资治通鉴"。书中涉及1999年以来中国历史中无数值得深思的重要事件,以宗教逻辑进行解读剖析,警醒全体中国人警惕民族信仰和价值观的沦丧。 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此书,其实是有些有意拔高,因为并非向人们想象的那具有宗教的寓意,或是只是里面有这方面的东西而已,而非是用什么宗教的智性来解读当下。不过真谛如同介绍中所说,是以金刚经的逻辑顺序为解构来展示当下商业社会光怪陆离的吗? 全书以《金刚经》结构为逻辑顺序,并且附录一篇超度现实世界的"万言咒文",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商业世界进行深刻的批判。最终,一切商人的命数都转化成了虚妄的梦幻泡影。 如此的诠释是有些不妥的,因为书中的宗教情结并不多,顶多是有个个道长的形象,也有贪婪的本性而已。在书中的梅皓明是否就是一个有佛性的商人,还是没有看到,因为一个纠葛于女人床帏的男人,一个用尽心机的商人,他的命数是一定的,不是可以用宗教的情结来规定的。或是可以解脱的。 不过此书仍然是在延续遗忘的风格还是可以肯定的。在对金刚经的解读中,我们知道生活在这个世间的人,对自己的生存十分重视。为了人生的幸福,我们上学、寻求谋生的知识;工作,获得生存的财富;成家,建立情感的依赖;锻炼,造就健康的身体。这些虽与我们人生关系确实都很密切,但还有更重要而又最不为我们所注意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首先总会责怪环境,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内心。其实,心才是根源。世界的差别是由于人类心的差别,因为心的不同,这个世界才有文明与野蛮、道德与罪恶、痛苦与快乐、善良与丑陋、先进与落后、清净与染污、光明与黑暗。 本书沿袭了作者一贯的风格,尖锐、幽默、睿智,人物对白隐含着深刻的哲理。另外,《商人的咒》不止描绘了商界的社会百态、人间万象,更是写出了商人虚妄世界的必然。如果说《灰商》深刻地反思了商业世界中不黑不白的"灰哲学",那么《商人的咒》则反思了商业世界中不真不假的"虚哲学"。 不过书中的梅、霍、等人物以及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女性,显然是世俗社会中的必然的伴随物,而商人现在的地步已经是要依附与权势的,不然的话,就不能达到目的。可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能够使得人的心灵得意净化吗。显然不可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活在当下的品相或是无相,人能够真正因其内心的佛缘得到或是放弃吗? 金刚经是讲智慧的,是身心能够得到智慧,这是金刚经的一个期望达到的顶点,而一心向佛的人都很难做到。不过在对金刚经的学习中,我们会明了金刚经的具有的期望是: 一、增长福德:人生的幸福是基于福德。由有福德才能处处须遂,心想事成。 二、除业障:我们这个世界是业的世界,由于过去生中所造善恶业的不同,构成了世界的千差万别。三、开发智慧,通达实相:四、消除烦恼:五、成无上道。 显然一个商人无法成佛,也无法成道。那么书中的本已就是作者的一厢情愿。 商人的命数不在宗教情结中,因此这样的命题本身已经是不妥的了。 我读的不细,或许悟性差了些,算是自己的一点小小感触罢。 《商人的咒》读后感(五):社会意义在文学意义之上 这是两年前在出版社实习时给编辑老师的鉴稿文,稿子看了很久,觉得自己涉世未深,理解非常肤浅,其实即便至今,我也一样未能完全参透。恰好清文档看到,姑且贴过来罢,必有一些学院气息,在豆瓣的风格面前,似乎是严肃了一点。 ---------------------------------------------------------------------------------------------------------- 无论是大卖的《灰商》,还是这样一本《商人的咒》,都可以看出作者对商界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复杂关系的把握力和参透力。一个作者连续撰写同一题材的作品,表现了他对商业社会和这个社会中的人们的关注。从当今追溯至古代,商业与商人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但又充满神秘的一个部分。之所以不可缺少,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的丰富都离不开它们;之所以充满神秘,是因为商业本身的半透明状态,以及各种可供参与者操控的不定因子和人们谈起这个话题常常出现的闪烁其词与避重就轻。 商人是商业的运筹帷幄者,也是作者在作品中极力去描绘和塑造的一组形象。而通读本书以后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撕开一个庞大群体真实生存状态时的畅快淋漓。在阅读领域,除开铺天盖地的阐述商业本身原理和技巧的实用性书籍以外,有关商业的文学作品也不在少数,但都巧妙地避开了一些现实,缺少真正的商业小说,大多我们所熟知的商人形象也都存在于那种反贪反腐的文学作品中,人们不会把它当纪实从而对号入座,也不会觉得那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商人的咒》是直面而犀利的,以小说的载体,讲述着当前商界实际的众生相,且这个商业不是纯粹的商业,而是一个"大交易"内涵,包括政治上的,肉体上的。从这个层面上说,它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意义都非同小可,但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毕竟太过真实的东西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一个社会习惯了歌舞升平的表面安宁,或许就不那么习惯真相。有些讽刺地,这似乎又印证了书中所要表达的一个主题----假,如同一个当今社会找不到出口的怪圈。书中的观点算不上偏激,只是太过写实,有着很多人们不愿意面对和承认和让其见光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这或许也是它面世的软肋。 作者的前一部作品《灰商》,是以七十年代为背景,描写三代商人的沉浮。历史总是任人评说的,于是可以无畏地尽情发挥。《商人的咒》则不同,它的所有素材都来自于当下,甚至有些许细节还是我们可以找到原型的(譬如如日中天的选秀活动),所以在面对读者的时候,可能会激起一些波澜。但是从作者的两部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从纯文学的角度来看,小说的规范性是不够强的。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最强调其情节性,但《商人的咒》情节相对比较散,比较平稳绵长,而之前的《灰商》,也有人指出其情节的设置比较生硬;在语言上小说应当注意其叙述性,更多的是引领读者自己去联想和思索,但作者在此书中就已加入了很多剖析的成分;就人物形象而言,《商人的咒》当中设置了很多个人物,铺陈了一个非常广大而复杂的人物关系网,但就每个人物着墨的程度而言,似乎有些过于平均了,尽管以梅皓明开始梅皓明结束,首尾呼应,但是我也并不觉得梅皓明就是主角。所以说此书的社会意义应该在它的文学意义之上,作者和读者的着眼点应该都不是"故事",而是对现实的一个总结与反映。作者在掌握了大量素材和人物典型以后,就希望将他们和他们的故事都揉在一个庞大的体系当中,而放弃刻意以一个文学的角度去厚此薄彼,也是这部书的创作意图和文本特点决定的。其次,作者的文字比较特别,知识结构比较突出。他的文字是比较深的,在描述事物的笔调上比较不那么直接,而是需要读者琢磨和思考的那种,再加上所涉及很多商业的东西,因此难以给读者通读到底的流畅感,是本挑读者的书;作者在书中表达了他对商业规则的了解和思索,也展现了他在这个领域中广博的学识和令人敬佩的洞察分析能力,从书的社会效益来看,这样的语言组织是有权威的。总体而言,作者在整体上做到了艺术上的真实再现,但从文学的角度看对情节的设置和人物形象的渲染还不是那么的深厚。 《商人的咒》像是在暗示一种宿命论。有些人是一开始就致力于商业,有些人则是半路出家,要想纵横驰骋,亦必须敢作敢为,人一旦敢作敢为了,有时候就难以把握这个度。文中的每个人都代表着当前商界的很大一部分人群,他们构筑着这个体系的庞大人脉,而如今更多领域的商业化又导致了更多的人卷入到这样的一个关系当中,并使之更加复杂。一个商人的成长史总是伴随着不断的环境变化和心理变化,这种历程或因为一突发事件戛然而止,或慢慢趋于平静,都属于作者所期望表达出的最终归宿。既然是"咒",仿佛是逃不开的东西,霍海的死,赵思的死,元嘉的死,电视界元老的死,似乎都是预先安排好了的,也在冥冥之中有那么些许的关联。为了证明这个主题,作者设置了这些值得推敲的死因或者是下场,但由于人物多了,有些安排也未免让人觉得刻意。 小说虽然反映现实,但却不是用的平铺直叙的表现手法,字里行间都还是透着讽刺意味。这种讽刺不是明显的,既不是鲁迅的悲悯式的,亦不是当前韩寒的调侃式的,它是通过对每一个细节很细致的甚至有些癫狂的描写体现出来的。无论是里面人物的语言还是动作,甚至是一些风景和景象,作者都会用很丰富的词汇去描述,有时候会感觉很满,就像要溢出来了一样。这样的语言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显得刺激和够味,但也同时也会让人觉得有所纠结,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者对于文字的掌控能力和他在写作过程中所追求的那种快感,但是有时候总觉得那是一种非小说的语言。这种类型的语言是否适合小说的环境,还是需要有个市场检验的过程,也是文学界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整部作品围绕一个"假"字展开,仿佛一语道破商界的潜规则。《红楼梦》有云:"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真真假假,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一下子又能说得清?前几年有句最红的话:"做人要厚道。"但是书中出现的各种形象,又似乎都有不够厚道的成分:商人、官员、演员……各种角色互相利用,借机上位,只为谋取自己所要的利益,利用完毕,过河拆桥,也是家常便饭。人情的虚假,产品的作假……似乎整个世界都笼罩在这样的一种气氛之中,再滋生出各种虚情假意的玩意儿。其实他们并不是没有真实地生存,没有真诚地对待彼此,也许有时候所谓的游戏人间也是生活的本相,是事情的推进让人被困在某种境遇中,也就回不去了。作者在力图描写他们之间的尔虞我诈之时,体现了一种人类社会中理智与情感博弈的张力,在对人性的处理上也还比较真实,最终还表达了一种浮华背后万物皆趋于平静的归属感,至少,是他认为所有人在经历过以后所应当有的一种状态。在这种大起大落的生活中,要么壮烈地无预兆地死去,要么大彻大悟洗净铅华。故事以梅皓明开始到梅皓明结束,他虽然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因为人物关系网实在比较复杂),但他的境遇却奠定了作者写作的前后构架,前后呼应,从平静生活中的不甘与跃跃欲试到最终经过摸爬滚打大风大浪一无所有却挣脱束缚重归平和,似乎也象征着,一圈轰轰烈烈的人间游戏过后,一切也终究会尘埃落定。 书中提到的一些或明或暗的爱情纠葛,其实也只能算是整个故事的庞大体系中的一些串场,梅皓明与白如伊,梅皓明与高菲,高菲与元嘉,白如伊与钟尚,钟尚与蓝晴,蓝晴与梅皓明……它们让整个小说的血肉丰满起来,填充了本身比较单一的事件脉络。他们的爱情或者是暧昧跟任何普通生活的本相一样,并没有过多的特别,因而从这个层面上说,本书也不是以情节取胜的。在故事的发展上,作者在基于现实的同时,自己也做了一些艺术的发挥,譬如读者会觉得很多人的下场都似乎有暗示和巧合,这也就是作者添加的戏剧色彩。这种在某种意义上有所夸张的情节,稍有处理不好,会让人觉得安排的痕迹过重,或者至少没有很巧妙地掩饰住这种人工雕琢的行为。之前有提到语言的类似特点,但我个人认为,语言的夸张是一种表现手法,是作者的风格也是作者在摸索的佐证,与情节的某些地方夸张还是有所不同,情节的设置是现实些还是夸张些更难拿捏,在这方面读者也更难取悦。 而书中所折射的现实问题,每个人都能够很清楚地感觉到,且会感叹作者的勇气与其对整个商界乃至与商界有关的任何领域及因素的宏微观把握能力与敏锐的眼光。若不是深入这个圈子又有所游离,是没有办法把事件和人物都看得那么通透客观的。商品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衍生出各种内部问题,反过来影响社会和人性。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无止境的欲望只会让这个世界更加复杂和膨胀,更多的人是受害者,当事人最终也未必受益,甚至在毁别人的同时自己被毁,这就是一个既可笑又可悲的不健全甚至扭曲变形的社会形态了。而人们正需要在这样的反思里,来好好理清楚有些路,应当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