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注定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1937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1981年的7月7日,高考的铃声再次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寒窗十年苦读的我们,诚惶诚恐地冲进考场,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鏖战3日。最终,我惴惴不安地拿到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那年高考,一晃39年过去了。然而,彼情彼景依然历历在目。 我们就读的高中是泥河中学,虽不著名,但也人才辈出!当时有4个高二毕业班:2个文科班、2个理科班;每个班包括补习生在内均在80-90人左右。因为当时实行高考预考制,将近一半的同学在预考后只拿高中毕业证书,不再参加高考。不知道是追求升学率,还是节约考试资源?因为当时高考的条件实在是太简陋了。 当时,全县的高考考场都设在县城。7月6日,学校借来好几辆绿色长头大解放卡车,我们学校200多名考生叽叽喳喳地蜂拥而上,在通往县城将近30公里的砂石路上,摇摇晃晃、颠颠簸簸走了一个多小时。当我们迷迷糊糊、晕头晕脑跳下卡车时,抬头一看门匾,我们来到了"庐江浴室"。这时大家才相互看看,不禁笑了起来,一个个都像灰猴子,哈哈,只有两只眼睛还吧唧吧唧地闪动着原色。 当然,到这来不是洗澡的!高考三天我们就住在这里。澡堂子里有好几个大通铺,就是洗澡后休息的地方,一个个半米宽的小床铺。靠头那一边撑起来可以躺着、放下来可以睡觉;铺尾有一块活动木板,掀起来下面是一个平时洗澡放衣服的柜子,正好我可以放随身带的考试用品和生活用品。一个大房间里面住着几十人,我们学校的男同学几乎都住在这儿,女同学不得而知,也没心思管那些了。因为是澡堂休息室,没有电扇,也没有蚊帐,闷热难当。白天还凑合,我们上街买来芭蕉扇解决问题,我们调侃:不流下辛勤的汗水那有好的收获。晚上就受罪了,蚊虫太多,6号晚上因为不知道,蚊虫叮咬得几乎无法入眠,一整夜用芭蕉扇呼哧呼哧的拍个不停。直接影响了第一天的两场考试。 第一场考试在上午,还算清醒。7日下午的语文考试就有点昏昏沉沉的要打瞌睡,强忍着,也不敢多喝水,怕上厕所耽误时间。实在熬不住了就掐掐大腿、揉揉脸。我的理科不行,语文是我的强项,尤其喜欢作文。当年的作文是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写一篇读后感:"杨树横着种可以活,倒着种也可以活,折断它再种仍然可以活。可是,十个人种杨树,只要有一个人毁它,就没有一棵活杨树了。种树的有十人之多,种的又是很容易活的杨树,却经不住一个人毁它。原因是什么?毁树容易种树难。"这篇文章对于我不算太难,于是就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写完了再看一遍还比较满意。这时交卷铃声响起,我便匆匆交卷了。 出了考场,我二哥在外面等我。他比我高两届在安师大读中文系,正好放暑假经过县城顺便来看看我。我对当天的考试自我感觉尚好,但是与其他同学一核对,才知道作文后面文史类还有一道附加题(10分)没有看到:"给下边这段文字加上标点,并解释粗体的词:永(指永州)之氓(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当时,伤心流泪、万念俱灰,这对于17岁的我是最大的打击;我哭着和我二哥说不想考了,因为考卷基本是百分制,附加10分何其重要。二哥买来一斤冰糖、一盒蚊蚊香,反复安慰我一定要把后面的考好!算是幸运,后面的考试比较顺利。 8月的一天早晨,我从父亲的老收音机听到了当年的高考分数线:本科文科373分、理科399分。我说要到学校查分,父亲看我高考后情绪一直不好便说:"算了吧,不行就再补一年。"我说估计差不多。父亲的眼里立即闪着兴奋的光,并掏出10块钱说:你看着花。这是父亲对我最大方的一次!到了学校,班主任张根恕老师很是高兴,说我们班3人本科达线。我虽然考得不理想但上本科没问题。父亲给的10元钱我是舍不得花的,因为当时大哥在重庆的解放军第一基建工程兵学校读书,二哥在安徽师范大学读书,虽然都不需要花多少钱,但是家里没有什么收入来源,还是很拮据的!好在我的父亲和一个姐姐有工作还能贴补家里。那天中午,我请陪我一起去的那位要好同学下了馆子,点了一碗肉片汤、两碗米饭,一块六毛钱,这是我第一次下馆子。在泥河供应站买了一块钱的水果糖带回家,剩下的钱全部交还给了父亲。 接到录取通知书,就意味着我将跳出"农门"了。父母很高兴,亲戚都来祝贺。家里当成喜事办了,简陋地请了好几桌的客。尽管当时家里很穷,但是父母和姐姐还是为我置办了不错的行头:专门做了一件蓝色涤卡中山装、姐夫给了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还有热水瓶、脸盆、饭缸子等;母亲亲自上街花10元钱,挑了一只大木箱子。这些似乎就是我的"嫁妆"了。这些"嫁妆"我一直仔细地用了很多年,以至于我结婚时,将那只已经"退役"的大木箱子拆做床板,恋恋不舍的相伴左右。因为,那只木箱承载了母亲送给我的少年梦想…… 每年的高考都是一个如火如荼的日子!这是一个竞技的赛场,也是一个梦想和希望放飞的地方。其中饱含着多少惊喜和失落、忐忑和慌张;寄托着万千家庭的殷殷期待;检视着千万学子的十余年苦读寒窗;也昭示着无数青春少年走出考场,成为社会栋梁!正因为不易,所以很难忘。39年过去了,我却还记得—— 1981年7月7日,那场住在澡堂里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