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2014年小学品德与生活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教研室对品德学科的高度重视,我们本学期按照上级要求,组建了《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我们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育人环境。《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处处体现了生活性,我们通过各种节日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为学生创设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四.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1、组织本学科成员共同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并向任课教师传达计划。 2、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说课活动。 十月1、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做好准备。 2、每人上好常态课。 十一月1、观看优秀课例录像。 2、参加区名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十二月 1、 做好优秀课件、案例征集 2、组织教师上好研讨课,做好评课活动。 元月1、做好考查、抽测、工作。 2、总结、整理、反思本学期工作。 第二篇:2014-2014年度品德与生活学校工作计划 品德与生活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教研室对品德学科的高度重视,我们本学期按照上级要求,组建了《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我们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育人环境。《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处处体现了生活性,我们通过各种节日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为学生创设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四.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1、组织本学科成员共同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并向任课教师传达计划。 2、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说课活动。 十月1、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做好准备。 2、每人上好常态课。 十一月1、观看优秀课例录像。 2、参加区名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十二月1、 做好优秀课件、案例征集 2、组织教师上好研讨课,做好评课活动。 元月1、做好考查、抽测、工作。 2、总结、整理、反思本学期工作。 2014年上学期 第三篇:2014年秋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2014年秋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 社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指导意见》为指导,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德育工作,注重实效"的观念,加强德育课程改革,努力发挥教研机构在课程改革中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 二、具体工作。 1、本期我市共有36个课改实验区进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实验,为了进一步促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为各实验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本期重点进行两个方面的专题研究: (1)"如何构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的课堂"。传统教学把课堂看作是一个师生从事特殊认识活动的场所,而生活的课堂是把课堂视为人生活的一部分,将课堂看作是一个由活动与情感交织共生共存的生活世界,课堂应当是无数生活场景的再现,给学生真实生活的感觉,让学生把学习与日常生活世界联系起来,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在生活的课堂中,师生关系由过去"教"与"学"的"讲授"关系变为"你我"关系。在讲授式教学中,师生关系缺乏理解、缺乏平等、缺乏沟通,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心灵是敞开的、相互接纳、共同对话。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本课程是综合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的综合,学生学习方法也需要综合。因此,研究本课程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尤为重要。1 2、组织课改实验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优质课竞赛活动。10月份各课改实验区县交本地区开展优质课竞赛活动的总结,并付上获奖教师名单,进行参赛资格审查。 3、继续加强对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以科研促教研,本期课题的研究活动安排: (1) 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促进德育课程教学实 效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 10月份组织"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论坛活动。论 坛将围绕下面一些专题进行研究。 ① 如何构建生活的课堂,促进小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一篇好范文带来更多轻松wwW.hAOWoRD.Com)。 ② 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策略。 ③ 在小学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的综合性学习。 ④ 小学德育课程学生的学习评价研究。 ⑤ 小学德育课程任课教师的素质对课程实效的作用。 ⑥ 小学德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 ⑦ 如何加强小学德育课程的有效管理。 4、继续抓好与国家新课程配套的地方课程的建设,搞好《重庆生活》《重庆社会》下册的编写工作。 三、本期活动安排。 1、 9月16日召开教研员工作会,会议内容。 ① 各区县优质课竞赛的情况汇报,重点讲经验和教训; ② 对发展性课堂评价标准的修改建议; ③ 实验区情况汇报(交书面材料); ④ 《重庆生活》、《重庆社会》修订教材分析; ⑤ 布置本期教研工作。 2、 9月17日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实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实验教材分析。 3、 10月底或11月初,举办"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论坛活动。及"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4、 11月市级优质课竞赛活动。 5、 12月中旬到扬州参加子课题结题会及课题研讨会。 2014年9月1日 第四篇: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活动计划 品德与生活教研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使我们学校的品德学科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品德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一开学,就要求我们每位老师认真研读了《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重视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发展 本学期德育综合课程教学要更好地发挥德育综合课程育人功能,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来优化校园活动和环境氛围,强化队员言行举止,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二)以考核评价为载体,形成良好教学氛围 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核心提示:一、学生现状分析一(1)班共有学生14人,男生9人,女生5人。大部分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 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后能文明游戏,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14人,男生9人,女生5人。大部分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 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后能文明游戏,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 二、教材简析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特征,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规定编写,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本册教材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以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本册教材编排着四个单元:我爱我家;我的生活好习惯;爱心行动;火热的夏天。分16课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从而升华对家庭的情感。 本册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生活性 教材编排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如:"我爱我家"单元中共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 2、开放性 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教材内容从自身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空间可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如:《爱心行动》单元充分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其中的4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通过开放时空的方式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3、活动性 教材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如:《我的生活好习惯》单元中的《喝水的学问》和《在餐桌上》并非单纯讲授"吃、喝"的学问,更多是引导儿童通过实际参与活动,感悟其中的科学道理,体验文明用餐的乐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或解决问题,"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更深。"当然具备活动特点的主题活动还有:《过家家》,《喝水的学问》,《他们需要关爱》等等。 三、教学总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及早适应学校生活。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五、单元训练目标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 本单元中共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 第二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 本单元中共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并非单纯讲授学问,更多是引导儿童通过实际参与活动,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感悟其中的科学道理,体验文明用餐的乐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或解决问题,"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更深。 第三单元爱心行动 本单元中共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本单元充分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其中的4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通过开放时空的方式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第四单元火热的夏天 本单元中共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在衣食住行中感知夏季,在观察和经历夏天中学习科学、学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