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下雨天,我在一个十字路口看到一对母子正在等红绿灯。目测孩子十岁左右,大概还在上小学低年级,母亲神色间有些疲惫,情绪似乎有些低落。 那个男孩问:"妈妈,你今天上班有碰到什么开心的事情吗?"抬眼望去,男孩正满怀期待地望向母亲的脸。母亲回过头,却一脸茫然地说:"没有啊。"男孩没有放弃:"什么开心的事情都没有吗?"母亲似乎有些不耐烦了,嘟囔道:"忙着上班工作,哪有什么开心的事情?"男孩还是没有死心:"一点都没有?"母亲显然不耐烦了,答复"没有"两字后就把后脑勺留给了自己的儿子。男孩望着后脑勺看了两秒,有些失落地低下头。然而,那个焦急等待红灯的母亲大概没有看到儿子失落的表情,便着急地开过人行道,渐行渐远,留我一人在这一侧发愣。 在我看来,男孩并不是真正好奇于母亲单位发生的开心的事情,也许只是想分享母亲的快乐,或者让看上去不太开心的母亲在讲述过程中能变得快乐一些,而不是那么沉闷低落。母亲显然没有体会儿子的苦心,工作了一天非常疲惫,甚至可能因为在工作中被领导批评、被同事孤立而心情不爽,下班后又无从倾诉,还得买菜、接孩子,甚至可以预见,她回家后还得洗菜、做饭菜,想想都能感受到她的辛苦。但纵然没有发生快乐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多跟孩子聊聊,或者直接答复 "妈妈今天在单位似乎没有发生特别开心的事情,不知道宝贝你在学校有没有遇到什么让你开心的事情呢?"也许话匣子就此打开,既可以让男孩感受到母亲的关心和尊重,同时,母亲也可以释放一下自己的情绪,促进亲子交流。红灯总是要等的,绿灯终归会亮的,焦虑没用,着急更没有必要。 我总是在思考,什么样的母亲才能培养出那些品德兼优、人格健全的孩子?其实,一个优秀的母亲,一定要注意角色切换:孩子需要关心时进入母亲模式,嘘寒问暖、悉心照料;孩子需要倾诉或安慰时进入朋友模式,如他的同龄人那般感受他的快乐和忧愁;孩子需要指导时,切换为老师角色,耐心指导,不急躁、不发火。 而那位母亲,大概还不知道她今天的言行会对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没认识到角色切换的重要性,在理应扮演朋友角色的时候,却选择了职业女性的角色。 对孩子,每个母亲都应该多一些角色切换,少一些严肃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