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河北省委建设美丽乡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下,廊坊新农村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规划廊坊市新农村的景观,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廊坊市地理位置独特,紧邻京津,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既要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整体布局,加大片区建设,又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凸显各乡村的特色,更好地为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服务。 【关键词】廊坊;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这些相关文件的发布体现出了我国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新农村建设不仅是一项系统的整治工程,更是民心所向。而对农村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做好农村的景观工程,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在,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理论的实施,我市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各方的支持与发展下不断深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使命。在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掘乡村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的优势项目,实现乡村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乡村居民创造出不仅优美舒适、还具有科学前瞻性的居住环境,为更好更快地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 一、廊坊市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对我市的乡村景观规划来说,有不少新农村的景观规划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各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市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改善,相应的,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在的乡村景观环境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乡村是农民居住、生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聚居场所,他们对居住地区的景观要求与城市居民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大多数乡村并没有与城市的整体规划衔接一致,双方的建设都是分工明确,各自为政。由于地理和历史的限制,我市大多数乡村居住环境带有明显的自发性,都是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意愿去建设,没有在前期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方案,粗放式的规划与发展,缺乏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致使乡村道路规划凌乱狭窄、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居住环境杂乱,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生活质量低下,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与景观布局混乱的现象。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实施,各地乡村把握住难得的机遇,加速发展当地的经济,更加剧了生态资源和生活环境的破坏。 我市虽处在华北平原地区,各个乡村之间没有过于复杂的景观地域性差异,但各个乡村由于形成的历史、文化与时间的差异,还是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性。如果过于强调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一致性,使具有文化传统的农村景观没有得到保护和传承,形成"千村一面""千城一面",同趋化日益严重,各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风貌正在日益消退,这也是当前我市乡村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极为突出的问题,这种以消除乡村差异特色的规划形式,极大的破坏了农村的传统人文特色和生活空间,也使农村的景观地域性减弱。 二、廊坊市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目标 作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人员,不仅要使乡村景观布局具有现代气息和科学性,更要具有长远的眼光和充分的人文关怀,深入去了解乡村的景观特征与人文特征,尊重当地的人文特色,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发展为着眼点,对土地的格局和乡村文化特点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得到地理环境和人文傳统相互之间的联系,对整个乡村的人文形态进行整体的规划与建设,注重各地区乡村人文特征的发挥与创新,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建设出具有我市本土特色的乡村景观。 相对于城市,乡村更接近于自然,与自然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如果过于强调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规划,而忽略掉自然景观建设,这会导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无法达成和谐的关系。如果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通过破坏自然景观去建设人文景观,这种建设的方式是舍本逐末,并不具有科学性,反而破坏了乡村景观独有的人文气息,使乡村景观规划进入一个尴尬境地。 乡村的核心是农业和农民,土地是保持乡村生产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就要保护农业用地,使它满足乡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同城市景观一样,乡村景观中最美的就是农业景观,我们在设计时要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核心体来进行整合。根据各地区、各村镇之间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经济结构、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考虑,根据这些差异制定合理的规划发展蓝图,突出各地区的地方差异与地方特色,不仅要保留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更可以在背靠京津的有利环境下,突出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具有科学发展前景的深加工生产方式,结合农林渔牧网络与三北防护林,组合成为绿色的景观生态环境,使乡村景观达到人文科学与自然美学的完美统一。 三、廊坊市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七点要求,其中第四项就是要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我市的乡村景观规划发展也要遵循这项指导性原则,优化乡村景观的整体布局,提高乡村的居住环境水平,但在发展设计时不能盲目地将城市发展规划的经验照搬到乡村规划建设中来,毕竟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作为乡村来说,其中的农民住宅、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农田一起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乡村景观空间。在进行乡村的景观改造时,首先要重视乡村的住宅改造,乡村住宅反映了我市农民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不能照搬照抄城市的住宅建筑方式,更不能从所谓的一些样板村中去生拉硬套,应该以实际情况出发,建筑的风格特征要反映出我市的地方特征,建设适应农村生活的住宅建筑,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适应当期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在对乡村建筑进行改造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视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长久以来,由于经济条件以及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市大多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比较落后的,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我们要大力的发展基础设施,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乡村的道路、水电、燃气、通信、网络、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改造,进一步完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在对乡村居民住宅及基础设施进行改善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忽略乡村的公共服务体系。随着乡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居民的各项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再加上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不断实施,我市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会达到更大的提高,相应的健身、娱乐、医疗、购物、教育等等公共文化生活更要适应农民的需求。在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时,要将它们尽量集中设置,方便居民的使用,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乡村的公共设施要适应所在乡村的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不要"一刀切"。每一个村镇都有自身獨特的生活习惯和生活需求,我们的公共设施要满足农民的各项需要,体现出现代农业生活的便利与快捷。 而由于经济条件和时间条件的制约,许多地区在进行新农村景观建设前,规划设计的人员并没有充分的前期调查,有些规划人员水平不高,没有在农村生活和工作过的经历,对乡村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缺乏对基层的深入性研究和乡村整体景观规划设计的全盘考虑,简单地将新农村景观设计理解为工程设计,急功近利,忽视了农民的生活需要,在规划中很少考虑到乡村的景观问题,脱离了本土的实际情况。再加上村庄的规划任务量大、面积广,很多规划设计脱离实际,没有太多的可操作性。由于我市现在大多数设计人员都熟悉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对乡村规划设计的知识了解缺乏,对自然和乡村规划具有深刻了解的设计规划人员极为欠缺,应该抓紧培训一批既懂得现代景观空间规划设计,又熟悉乡村景观和乡村人文知识的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人才。 此外,我们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结合近年来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加大片区建设投入力度,根据各乡镇的功能、特色和定位,统筹规划乡村布局、村庄建设、连村道路、环村林带、公共设施、产业发展等,提升乡村及片区整体效果,对周边乡村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充分利用高铁、高速沿线规划设计,制定周边村庄的景观规划。充分利用新机场建设和配套轻轨建设制定相关村庄的景观规划。 我市共有90个乡镇,3322个行政村,新农村景观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各个村镇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生活习惯、人文风俗有较大的差异,各个村镇的景观规划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规划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对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借鉴考察其他省市地区建设新农村的优秀成果,规划出生态优美、特色鲜明地乡村景观。但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其他乡村和城市的景观规划经验,每一个村镇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设计特点,只有因地制宜、深入研究,才能使农村的景观规划建设得到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