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事后如何找理由职场发展会更好


  文/晶美同学,Youcore 主策划01:
  我都不好意思说,我老弟毕业不到两年,已经换了4份工作了。
  这次离职,他给家里的回复是,老板的管理风格有问题。
  比方说,上次老板明明交代说不能太早给代理商报价,但这次他却因为没有及时报价,被老板在同事面前狠狠数落了一顿。
  他觉得老板说话、办事没标准,气不过就离职了。
  上次离职的原因也类似,说是公司同事不按流程办事,内耗太严重。
  四次离职,都是公司的原因。
  每次聊天我都想尝试让他看看自己有没有问题,毕竟一只巴掌拍不响,但他似乎很确信就只是公司的原因。
  这种情况我在另外一个朋友身上也能看到。
  每次工作上出点什么问题,都是跟我抱怨SB客户怎么怎么啦、无能领导怎么怎么啦、猪头同事怎么怎么啦,却唯独没讲过自己。
  这种时候,你跟他俩讲啥都是听不进去的。
  提醒他们找一找自身的问题,不仅无效,反而会令他们质疑我是不是亲姐、是不是好朋友。
  为什么有人会将一切问题的原因都归于他人,而非自己呢?
  02:
  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来定义,叫合理化行为。   合理化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是指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   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作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减免焦虑的痛苦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   说得直白点,"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   这种行为对职场发展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处处树敌,结交不到好人脉了。   当同事、老板或客户给你贴上了"喜欢给自己的行为找理由"的标签,同时意味着你会失去大量获得推荐的机会。   职场上合理化自身行为的现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意识的,另外一种是有意为之。   一、无意识的合理化   无意识的合理化主要是因为降低认知失调导致的。   认知失调理论指出,如果一个人同时有两种不一致的认知,他就会非常不爽,并且一定要想办法降低这种失调。   合理化行为就是降低认知失调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埃利奥特·阿伦森在《社会心理学》中也说,在降低认知失调的过程中,人们会无意识地说服自己是正确的,不是自己的问题,最终走向了非理性的判断。   无意识的合理化行为在职场上很常见。   比如,你是一名刚进入职场的应届生,现在公司将同样一项工作任务交给你和一个有5年工作经验、工作能力非常强的同事。   果不出其然,对方交出了一份非常完美的方案。听完他的方案汇报后,你甚至羞于拿出自己的方案。   这时候你会怎么想呢?   90%以上的人此时都会在心里安慰自己:   工作过5年和没工作过,就是不一样啊。   但你可能从未想过,也不愿意去想。   公司另外一个工作了10年的人做出的方案也完全比不上这位5年经验的同事啊。   选择相信是工作年限导致的差距,而不是个人能力之间的差距,很多时候对我们而言,心理上接受起来会容易得多。   职场上这种无意识的合理化行为,在90后的身上比60后、70后会更为严重些。   因为在个人需要比集体需要更重要的环境中,无意识的合理化行为会更加凸显出来。   可以说,合理化行为完全是由个人主义驱使的,更多地来源于你所处的环境和文化。   90后所处的成长环境,是更崇尚自由和个人权利的;相较于90后,60后、70后成长的环境更多是强调牺牲和服从集体。   二、有意为之的合理化   这种合理化行为主要源于职场安全感的缺失。   前程无忧做过的一项职场调查表明:   67%的职场人经常会有职场不安全感;   31%的职场人偶尔会有职场不安全感;   仅有2%的职场人自感心理强大。   不安全感带来的结果是每个人在职场上都开始谨小慎微,害怕出错,不敢担责任(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其实犯错成本是很低的。YouCore公众号回复"4009",查看"年轻时怎么犯错,才能成为你的资本?")。   于是乎出了问题,就赶紧和自己撇清,找各种借口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我的那位怼天怼地怼所有人的朋友,其实她之前并不是这样的性格,但自从加入她现在的这家公司后,就逐渐变成这样了。   这家公司的老板非常强势,每次有些许出错都要写反思、总结抄送大区的每位同事,正是这种不安全感才造成了她习惯性的合理化行为。   其实,无论是降低认知失调导致的无意识合理化行为,还是不安全感导致的有意识合理化行为,都会导致我们一定程度上的固步自封。   不过从长期来看,无意识的合理化行为产生的危害可能更大些,因为它更难被你识别到,自然就更谈不上去调整了。   因此你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有意识的合理化行为(推脱)最终演变成无意识的合理化行为。   03.如何摆脱合理化行为?   知道了合理化行为的背后根源,也知道了合理化行为对我们职业成长的危害,那要如何摆脱合理化行为呢?   给你分享一个绝招:   对内矫枉过正,对外恰到好处。   ①对内矫枉过正   对内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无论发生问题,先在内心里悄悄告诉自己,这都是自己的原因。   哪怕走在楼下,被人从楼上泼了一头脏水,也要先在内心里问问自己:我自身的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   这么做绝对是过了,但就是要这么做!   "为什么这么想不开,要这样自虐呢?"   也许此刻你的内心非常地愤愤不平。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多时候,你合理化自身行为的时候,都是无意识的。   只有一出问题,不管是什么情况,都先将原因归在自己身上,这样才能矫正无意识的合理化行为。   不过也要特别提醒下你,这个矫枉过正一定要悄悄地在自己内心里进行,而不要先表露出来。   因为真的很有可能,这次问题真的没你啥事。   否则就像公司开会,老板正阴沉着脸问为何这个月的销售额下降了8成,其他人还都没发言呢,你直接跳出来:老板,都是我的原因。   结局就是只能背锅、卷铺盖走人。   我相信,这么聪明的你一定不愿意,也不会干这么蠢的事的(偷笑)。   因此,切记第一步的这个矫枉过正,一定要像鬼子进村一样,悄悄地在自己心里进行就可以了。   ② 对外恰到好处   经历了对内的矫枉过正,将导致问题的所有原因都归在自己身上后,接下来你就要好好分析两件事:   1、哪些原因真的不应该是你的责任;   2、除了你自己的原因外,还有哪些外部原因。   经过这一步思考后,你就可以相对客观地找出导致问题的原因了。   整理归纳之后,你就可以对外输出恰到好处的行为表现了。   这一步也有一个小提醒给到你,就是哪怕经过分析后,发现99%的责任都是他人或外部环境的,   你在表达时,也要先讲下自己1%的责任,再谈他人和外部环境的责任(人际沟通的小技巧)。   好了,我相信经过对内矫枉过正、对外恰到好处这两个步骤后,你的绝大多数合理化行为就都可以被矫正过来了。   你的好人缘会源源不断,职场发展也会更加通畅了。   04.来个小结   发现自己特喜欢将问题的原因归于他人?你可能已经不自知地"合理化"心理防御机制了。   这是病,得治。   怎么治呢?   一个绝招:对内矫枉过正、对外恰到好处。   以上。
网站目录投稿: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