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木雕 东晋志怪小说。撰人不详。原载《录异传》。《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载。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录。李格非、吴志达主编《文言小说》选入。作品描述:魏国君主安釐王,常想自己能像鸿鹄一样在天空翱翔,俯视苍莽大地。有位客于魏国的隐游者闻知此事,特意精心制作了一具木雕献给魏安釐王。安釐王得到木雕,认为这是有形无用之器,以"作无用之器者便是世之奸民"的荒唐逻辑,将要对隐游者上刑,隐游者指责安釐王:"我听说大王喜好飞翔,才敢来献木雕,哪里知道大王这样厌恶这种东西呢!可见大王只懂得一般平常物的用处,并不懂得貌似无用的东西的用处。"说罢,取过木雕,骑上后翩然飞去,不知所向。作品通过对隐游者献木雕险遭"上刑"的一段风波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动辄施威的昏庸凶残本性。小说结构谨严有致,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作品围绕着"木雕"展开情节。先写安釐王渴望"如鹄之飞",突出他幻想上天飞翔的夙愿。次写吴之隐游者"作木雕而献之"所引起的风波:照理安釐王得木雕,而尝夙愿,加赏制作者,而皆大欢喜;然而安釐王出人意料地视木雕为"无用之物",而要惩治制作者;隐游者并不被安釐王的淫威所慑服,而是义正辞严地指责了安釐王的喜怒无常、好恶辄变的情性。最后写隐游者取"木雕"而骑之,翻然飞去。寥寥百许字就把因"木雕"所引起的轩然大波,井然有序地展现出来,可见作者匠心独运之高妙。文中言简意赅的对话,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安釐王的"作无用之器,世之奸民"论,一语便活脱出了他的刚愎自用,不识巧器,滥施淫威的昏愦君主形象。隐游者的应对之话,仅三言两语,便酣畅淋漓地回击了安釐王的"无用之器"论,把他这个有智慧、颇勇敢的隐民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对话文字质朴、流畅,符合人物身份,特别是隐游者的对答,于平实又带锋芒的话语中见出精神。六朝志怪小说,辄以情节离奇荒幻见长;而本篇虽涉怪异,如隐游者乘木雕飞去,但读来并不觉得虚幻荒诡,而有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乘木雕而飞去",也不过是身怀绝技精艺的平民者,对昏庸凶残的君主不满,而对自由的彼土十分向往心境的理想化描写而已,这种浪漫情调,更加深了对动辄施威的昏君的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