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印象中,近十几年来,为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全国各省市下发的严禁课外补课以及严禁考试排名的通知文件不胜枚举,但实际效果却大相径庭。据此,在笔者看来,安徽出台的《安徽省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育人质量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不免有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之嫌。 《计划》要求各年级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教学计划、作业数量等。理论上,学生文化基础素养无差异,教学内容无差异,教师水平无差异,中考成绩也应该无差异。但事实上,包括笔者在内,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都心知肚明,这些难以兑现。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系列问题:学区房问题不解决,上普通学校的孩子何以接受所谓的义务教育大纲?客观存在的师资差异不解决,何以要求学生不能进行课外补课?这些不争的事实说明,《计划》虽形式严苛平等,但难掩本质上的教育平等与效率失衡。 毋庸置疑,近些年,我国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但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优质教育资源是相对稀缺的。基于人口众多、需求多元且优质资源不均衡的现状来说,采取"一刀切"的政策是不切实际的,也难以真正推行。如今,虽然允许民办资本进入基础教育领域办学,但相对于需求来说,还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大多数家庭的实际需求,以政府为主导的基础教育是绝对主力军。面对现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失衡,众多家长或普通学校围绕中高考进行"军备竞赛",也是无奈之举。在这种态势下,《计划》类文件只能让家长徒生烦恼。 在笔者看来,中小学课业负担问题,与其"空堵",不如"实疏"。既然教学内容、教材版本及作业标准都一样,不妨打破教师校域、区域及市域界限,让教师流动教学。任课教师和任课学校采取"背靠背"双盲机制,让学生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中考时,先设基本线,即严格按照基础教育大纲难度组织考试,在保证绝大多数高中生源的情况下,满足基本线后能上什么类型高中,可随机摇号产生。也就是说,即使是所谓的省重点高中,也要保证生源水平多元化,避免依靠学生、教师掐尖。 在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之间,管理者要从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利益的角度出发,打破一直以来的堵式惯性思维,从公平效率兼顾出发,推出切实可行的疏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