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军作战,完全走陆路不现实,因为运送粮草的民夫和牲畜也要吃饭,一个士兵需要五六个人在后边运输粮食才能远距离作战,加上牲畜,粮草消耗太大了。所以大军作战,基本上只能考虑走水路,一艘船只需要两三人驾驶就能运送数百人的粮草,几千条船就能解决几十万大军的粮食运输问题。 从北方到南方的水路只有两条,一条是大运河,一条就是汉江。其实还有一条水路,就是从巢湖通往长江的濡须口,但濡须口到南北朝的时候已经淤塞了,否则从寿春也能延淝水过巢湖下长江的。襄阳在汉江上游,而且是汉江上游唯一的平原所在,也是离北方最近的汉江可通行大船的渡口所在,襄阳可以看做汉水航线的终点,所以襄阳的地理位置就非常重要了。 如果北方控制了襄阳,在襄阳囤积粮草,大军沿汉水南下,可以通过汉水源源不断的补充粮草,进可攻退可守。反过来,南方控制了襄阳,也可以将襄阳打造为防御北方南下的据点,通过汉水可以为襄阳提供物资。而北方想进攻襄阳的话,从南阳到襄阳这段是没有较大的水路的(南阳虽有白河通往襄阳,但白河的流量季节性变化很大,运输量有限),只能耗费大量人力蓄力运送粮草,进攻会非常困难。 而且,最关键是襄阳并不是一座襄阳城,而是由汉江南岸的襄阳城和北岸的樊城组成的姊妹城,两城夹一江,这就意味着只要北方没有水军,襄阳就不可能被包围,襄阳城周边本身就是粮食生产基地,南方的物资又可以通过水路源源不断的送进襄阳城,北方只能和南方比看谁耗的起。以人力蓄力运送物资的北方肯定耗不过可以用水运的南方的。于是北方就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没有水军就无法包围襄阳,不包围襄阳就没法拿下襄阳,不拿下襄阳就没有地方造水军。 所以历史上北方攻打襄阳实在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比如蒙古攻宋,就在襄阳城下整整耗了四十年,一直无有寸进,最后还是听了南宋降将刘整(也是水军名将)的建议,付出重大代价清扫了襄阳周边城市,在汉水获得了一块立足之地后制造了五千艘战船训练了七万水军,才算彻底围死了襄阳城,就算这样,襄阳靠着自给自足还是坚守了四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