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馆突然成网红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乐观的人在每个危机里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里看见危机。 今年国内的消费市场有一些引人瞩目的现象:58同城让人神烦而始终屹立不倒,拼多多和趣头条争相奔赴海外上市、康师傅和乌江榨菜2018年半年报逆势上扬。 所有这些都被一些人视为危机,并且视为正在接近一个基本事实:消费降级的市场隐秘而庞大。 还有,在我们身边,还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了一些此前轻易看不到的泡面馆。 2017年9月,辣妈Eva创立"泡面英雄",不仅请来张馨予代言,更是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获得2700万A轮融资; 去年,"不方便面馆"也以其不按套路出牌的经营方式,成为受人关注的餐饮存在; 2018年1月,佛山首家泡面馆——泡面娘娘开张,很快成为当地餐饮界的新庞; 从2018年7月起,一批形形色色的泡面馆在广州、北京、成都、西安等地快速扩张,并很快成为当地餐饮界的网红。 莫非就像《深夜食堂》所说的:没有在深夜里吃过泡面的人,不足以谈人生?(郑重提示:以下配图观后稍有不适) 泡面,这个在中国有着数十年历史沉淀的小众食品,估计连自己都没想到居然会在2018年突然火了一把。 泡面馆为什么走红? 每一个经济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必然的规律,那么,泡面馆的走红背后有那些必然因素? 其一,多元化发展本来就是国内餐饮企业的常态。 就像时装界需要纪梵希,也需要山本耀司;流行不止被当代潮流挟裹,有时也会被复古风主导,保不住吃惯了大鱼大肉觉得油腻的消费者也会回过头来消遣一下方便面呢? 其二,精致独到的装修风格,特别适合年轻人的定位。 这些网红泡面馆的装修风格或清新、或雅淡,或古朴,营造出一种特别适合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场景,也非常符合年轻人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其三,榜样的力量,特别是获得融资的泡面馆的示范作用。 比如说,"不方便面馆"将面馆的功能放大化,成为一个24小时吃喝玩乐的生活休闲区,就非常有示范意义;特别是成立不到一年的"泡面英雄"居然一下子获得2700万融资,在经济下行、很多餐饮小店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的背景下,这两个"成功"的案例对整个行业的刺激作用当然会被极端放大。 最后,泡面馆本身具备对当前餐饮行业空白的弥补或创新。 比如说,泡面馆主打国外的品牌,一个泡面馆几乎将全世界所有的泡面品牌都搜罗尽,这种诱惑对于那些长期以来就有泡面情节的人而言,简直是不能抵挡的。 再比如说,上泡面馆的真义并不是吃泡面,而是将兴趣转移到和泡面相关的配料,这就大大扩展了泡面的内涵,让泡面馆具备了行业开创意义。 所以,就像本文开头说的:乐观的人在每个危机里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里看见危机,能把泡面馆发扬光大的人,让泡面这个行将没落的食品起死回生的,看来都是乐观的人。 最短命的行业? 从走红到消亡只用了三个月! 但是说到底,不管怎么改头换面,泡面馆还是餐饮行业,作为餐饮行业的一些明显属性还是摆脱不了的。 特别是作为一家餐厅,有些泡面馆的新奇、有个性的风格或许一时可能形成吸睛效果,但能不能吸引顾客再次到店、提高顾客的留存率,则终究还是要回到餐饮行业的本质。 事实上,自从泡面馆从今年7月正式成为网红经济以来,短短三个多月过去了,如今一大批曾经的网红泡面馆却不得不面对无人问津的尴尬。 比如说,成都、深圳当地的一些泡面馆现在门前冷落鞍马稀,即使在周末这种人流汹涌的营销热点,很多人都弃泡面馆而不顾,这也意味着,网红泡面馆的价值开发差不多已经到顶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戏剧性的变化: 其一,泡面从来都是小众食品,特别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泡面馆行业,泡面馆风格雷同到烂大街的缺点很快就一览无余,之前带给我们的新奇劲也很快就过去了。 其二,主要还是价格太贵,贵到承受不起。 比如说,电商君就有幸带儿子一起光临过本地的一家泡面馆,点了个一人份的泡面,就加了两粒鱼丸和一个鸡蛋,味道普通到对食物从不挑衅的我们吃到中途投降,结果一结账时居然要58元,话说小编当时的心情其实是像泡面用的那杯开水一样是无比沸腾的。 其三,讲道理,吃泡面主要是图方便,谁想吃个泡面还出门?在家泡一袋1.5元的康师傅比这要省事多了。 这正是:一碗泡面,几味配料,才下舌头,又上心头。 所以,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规律,但凡做了违背规律的事,就像有些味道不怎么样,还卖得死贵的泡面馆,他们不倒闭就是对这个行业的亵渎。 更让人忧心的是,我家楼下有一家原先搞少儿教育的,现在正在装修,今天下楼一看,招牌已经打出来了:狠方面泡面馆。 没有人通知你泡面馆的风口已经过去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