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是八月份的哪一天,早上起床照例打开微信准备刷新朋友圈,眼睛一亮,以为看错了,有一个群上面写着曾经的124、125……思索几秒钟后忽然醒悟过来……难道是——没错,果然是高中同学建的群!顿时,所有的记忆席卷而来,31年毕业到现在,同学们也早已失去了联系,如今,恍如梦中在群里相遇。 "微信真是个好东西,能把失散多年的同学重新聚在了一起",一个同学感慨的说着;是啊,我们曾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同窗共读过,那段岁月是我们共同的青春的见证啊。之后,为了前程,我们各自踏上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为事业,为家庭真的是象前面那首诗里说的,我们曾失去了彼此的消息,感谢互联网的伟大,让失散的人们又能重新找到各自的信息。 有了微信,自然交流起来就方便多了,班长提议约定时间搞个同学聚会,然后便 成立了组委会负责寻找失散的同学和聚会的准备工作。同学们情绪高昂,投赞成票者自然为多数,时间大致定在了国庆长假。 日子一天天的在流走,离聚会的日子一天天在临近,接到小玲和小波的电话,千方百计的劝说一定要参加。 好不容易找到的同学们,好不容易发起的几十年来第一次聚会,好不容易大家忙了几十年终于沉淀下来有了说话的机会,好不容易大家都沉浸在失而复得的喜乐里——如果不参加下次相聚又在何时。 毕业31年,分别了31年,原本没想那么多,只想着跟同学见个面,聚一聚,聊聊工作,聊聊家长里短,看看大家是怎么生活的,又是怎么样对待生活的。 但让我震惊的是30多年不见,真可谓沧桑多变,不,简直是沧桑巨变!同学们对待生活对待生存的能力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当然,大多数同学都很平静地过着普通人的一日三餐,柴米油盐;上班,工作,相夫教子任岁月冲走流年,改变容颜。但终究有一些同学的变化让我震惊,让我按奈不住把这一切记录在我粗俗的文字里—— 小玲开始介绍自己,中断了我的回忆。 那一年高考,同学们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考上了中专技校,她什么也没考上,选择了复习,连复习三年后考上了大专,上班后继续深造,又考了本科,接着上了硕士,几十年的功夫没白费,流年驱走了遗憾,迎来了曙光!她如今已经是某大学的副教授兼系主任,编写了十二五规则的专业教案,在生命的长河里谱写了辉煌!而30多年前,她曾是我班的差等生——这对当年的所谓好学生是何等的讽刺和羞愧! 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有所作为吗?,还有几个男生,用事实证明了这一观点的不成立,他们用自己走过的生活历程警醒了所有自暴自弃的怨儿和怨妇。当年什么也没考上的同学们,多少年过去了他们有的成了民营企业家,有的做了大老板,有的承包了粮田过着自娱自乐的富足生活…… 更让我震惊的要数冯潞了,高中时跟我前后座,很少关注到的小男生,如今30年时光转眼演变为一代文化学者,知名作家,为多所大学兼职或客座教授。国家、省级社会兼职10余项。著名的文化作品曾轰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的关注,我在阅读《高台上的中国》这本书时,由衷的产生出一股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震撼他哪里来的这种力量来谱写这块土地并把这块土地呈现给世人,让世人关注它的兴衰荣辱,其目的是从中寻找到一条山地地域发展的普适规律,并能将之推广到山西乃至中国更大的山地区域中来。在为他这种豪情壮志所震惊的同时,也为之深深的感动不已,因为没有对这块土地的深爱和浓情是无法下手写出这份神奇的,因着对自己家乡的爱,对家乡人民的情,对生养自己的这块土地的感恩,而滋生出的一份寄托——希望家乡繁荣昌盛,走向美好!展示家乡在历史的长河里不可取代的作用,把家乡文化,家乡风俗,家乡特色,家乡的一切传播到省内外,国内外,从而建立晋东南自己的文化地域风格体系,这些无疑是对三晋文化的重要补充,也是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奉献。冯潞同学不仅仅是晋东南人民的骄傲,也是弘扬中国文化的功臣! …… 我只记得31年前的一次考试把我这个所谓的好学生推向了谷底,没有能进大学校门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从此,我便找出各种借口阻止了自己的上进,找出各种理由来虚度着时光,随波逐流也就罢了,最不可取的是自暴自弃,生活从此像泄了气的皮球,再没有勇气用能量冲起这个气……就在我无尽的埋怨中,同学们书写着自己的辉煌,在我寂寞无聊打发日子的时候,你们在付出着常人难以支撑的艰辛和勤奋,在我空虚失落之时,你们得到的是充实和满足。30多年的这一次相聚,希望能够改变我今后的人生轨迹。 一场失意的考试或者在关键时候的一次输赢,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可以成就他,也可以毁灭他。世人的不开心不如意,缘于你的不争气!生活永远不会眷顾弱者,鲜花只会在阳光下盛开! 亲爱的同学们,期盼下次再相聚!